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大学专利>正文

锂离子导体聚合物复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42098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离子导体聚合物复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池材料和电池技术领域。所述复合正极材料用于含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所述复合正极材料包括基体正极材料和包裹于所述基体正极材料表面的锂离子导体聚合物。通过将锂离子导体聚合物包覆在基体正极材料,避免了正极与聚合物电解质直接接触,即使在高电压下工作,正极/电解质界面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此外,锂离子聚合物的包覆还促进了锂离子在正极中的快速传导,有利于获得具有更好比容量、循环稳定性、倍率放电等性能的固态电池。从而解决了目前现有技术中高电压正极与固态电解质界面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材料和电池,尤其涉及锂离子导体聚合物复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即将到来的智能能源时代,包括柔性/可穿戴电子学、电动汽车和电网规模储能的广泛普及,促使人们对具有电化学寿命的高能量密度电池的不懈追求。固态锂金属电池由于其优异的性能,最近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作为后锂离子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有前途的候选者。

2、电池的能量密度由电极材料的比容量与工作电压的乘积决定。实现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的最有效方法是使用高电压正极。通常,聚合物固态电解质与电极界面接触好、易于加工,但是其电压工作窗口在4v左右,在高电压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分解且与正极发生副反应。虽然现有技术有报道通过对正极材料表面包覆快离子导体材料,可以减少电极与固态电解质界面的副反应,来提升电池的倍率性能。然而这种方法不利于电极与电解质界面的接触,而且不利于获得高致密性的正极,无法为锂离子的传输提供有效的传输通道。因此,亟需研制出一种能有效保证高电压正极与固态电解质界面稳定性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锂离子导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导体聚合物复合正极材料,用于含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正极材料包括基体正极材料和包裹于所述基体正极材料表面的锂离子导体聚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导体聚合物包括:锂化磺酸基聚合物、锂化羧酸基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锂化磺酸基聚合物包括锂化全氟磺酸基聚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正极材料中所述锂离子导体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0.5%~5%;和/或,所述基体正极材料包括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钴酸锂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导体聚合物复合正极材料,用于含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正极材料包括基体正极材料和包裹于所述基体正极材料表面的锂离子导体聚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导体聚合物包括:锂化磺酸基聚合物、锂化羧酸基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锂化磺酸基聚合物包括锂化全氟磺酸基聚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正极材料中所述锂离子导体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0.5%~5%;和/或,所述基体正极材料包括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钴酸锂正极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5.一种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帅刘可歆王竹仪施利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