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电机散热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_技高网

电机散热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1615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车辆的电机散热结构及具有该电机散热结构的车辆。其中电机散热结构包括:电机散热装置,电机散热装置与电机设置在电池包的异侧,其中储存有液体;第一液体流道和第二液体流道,第一液体流道连通电机散热装置与电机,用于使液体从电机散热装置流向电机,第二液体流道连通电机散热装置与电机,用于使液体从电机流向电机散热装置,第一液体流道设置于电池包的安装架内的下部,安装架用于将电池包安装于车辆。通过将第二液体流道设置于安装架内的下部,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能够利用更大的风速实现更快的散热,能够提升散热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尤其涉及一种电机散热结构及具有该电机散热结构的车辆。


技术介绍

1、有一种电动汽车,其设有前电机、后电机和电池包。电机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热而温度升高,为了保证电机在正常的温度范围内工作,通常需要对电机进行冷却散热。通常,作为散热装置的水箱设置在电动汽车的前动力舱中,为了对后电机进行散热冷却,需要安装连通水箱和后电机的水管。

2、有一种方案,在安装连通水箱和后电机的水管时,将水管安装在位于车辆底部的电池包的吊耳的上方,散热速率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散热速率的电机散热结构及具有该电机散热结构的车辆。

2、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的电机散热结构,所述车辆具有电机和电池包,其中,所述电机散热结构包括:电机散热装置,所述电机散热装置与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池包的异侧,其中储存有液体;第一液体流道和第二液体流道,所述第一液体流道连通所述电机散热装置与所述电机,用于使所述液体从所述电机散热装置流向所述电机,所述第二液体流道连通所述电机散热装置与所述电机,用于使所述液体从所述电机流向所述电机散热装置,所述第二液体流道设置于所述电池包的安装架内的下部,所述安装架用于将所述电池包安装于所述车辆。

3、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从前侧吹向后侧的行驶风,在车身下侧的空间中,距离地面的高度越低的位置,风速越大。第二液体流道中流入吸收电机热量后的温度相对较高的高温液体,通过将第二液体流道设置于安装架内的下部,能够利用更大的风速实现更快的散热,能够提升散热速率。

4、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液体流道为所述安装架具有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在所述安装架内沿所述安装架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安装架。

5、由此,与在安装架内另外设置管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轻安装架的重量,减少装配工序,并且,与在安装架外设置管件的情况相比,能够节省电机散热结构所占用的空间。

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液体流道为所述安装架具有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在所述安装架内沿所述安装架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安装架。

7、由此,与在安装架内另外设置管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轻安装架的重量,减少装配工序,并且,与在安装架外设置管件的情况相比,能够节省电机散热结构所占用的空间。

8、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架分别设置于所述电池包的两侧,所述第一液体流道与所述第二液体流道设置在同侧的所述安装架内。

9、由此,在电机散热装置或电机相对于电池包偏置的情况下,能够将第一液体流道和第二液体流道设置在距离电机散热装置或电机较近的一侧的安装架内,能够节省连通第一液体流道、第二液体流道与电机散热装置及电机的液流管的长度。

10、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液体流道与第二液体流道在同侧的所述安装架内呈对角设置。

11、由此,能够在安装架内的有限空间内,使第一液体流道与第二液体流道尽可能地彼此远离,减少二者之间的热传递。

12、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液体流道与所述第二液体流道之间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在所述安装架内沿所述安装架的长度方向延伸。

13、第三空腔可以是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端封闭的空腔,由此,能够由第三空腔隔开第一液体流道与第二液体流道,进一步减少二者之间的热传递。第三空腔也可以是贯穿的空腔,由此,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能够使第二液体流道与第三空腔中的流动空气接触,加快第二液体流道中的高温液体的散热。第三空腔也可以是封闭空腔,通过该封闭空腔内的空气能够隔绝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的热传递。

14、在所述安装架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液体流道的下端面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液体流道的高度,且所述第一液体流道与所述第二液体流道之间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一液体流道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液体流道的上端面的倾斜板;在所述安装架的高度方向上,设有两个所述第三空腔,所述倾斜板分隔两个所述第三空腔。

15、由此,能够在安装架内的有限空间内,尽量增大第一液体流道与第二液体流道的横截面面积,并且使安装架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还能够提升安装架的结构的稳定性。

16、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液体流道、所述第二液体流道和所述第三空腔中至少两者的横截面面积彼此大致相等。

17、由此,能够使安装架的结构更加稳定。

18、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液体流道通过第一液流管与所述电机散热装置和所述电机连通,所述第一液体流道的横截面呈多边形,所述第一液流管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液体流道的横截面的至少两条对边与所述第一液流管的横截面外切;和/或,所述第二液体流道通过第二液流管与所述电机散热装置和所述电机连通,所述第二液体流道的横截面呈多边形,所述第二液流管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二液体流道的横截面的至少两条对边与所述第二液流管的横截面外切。

19、由此,能够使第一液体流道、第二液体流道的横截面面积分别与第一液流管、第二液流管的横截面面积相近,从而在液体从液体流道流入液流管或者从液流管流入液体流道时,液体受到的摩擦阻力大致不变,能够保持液体流速,维持散热速率。

20、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液体流道的侧方设置有沿所述安装架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安装架的第四空腔。

21、由此,第二液体流道能够与第四空腔中的气流接触,增加第二液体流道与气流的接触面积,加快第二液体流道中的高温液体的散热。此外,第四空腔能够使第二液体流道与电池包的外壳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能够便于进行将液流管连接于第二液体流道的操作。

22、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液体流道通过第一液流管与所述电机散热装置和所述电机连通,所述第一液体流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转接头,所述第一转接头的第一端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一液体流道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所述第一转接头的第二端的横截面形状与第一液流管的横截面形状相同;和/或,所述第二液体流道通过第二液流管与所述电机散热装置和所述电机连通,所述第二液体流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转接头,所述第二转接头的第一端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二液体流道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所述第二转接头的第二端的横截面形状与第二液流管的横截面形状相同。

23、由此,能够易于将横截面形状彼此不同的第一液体流道与第一液流管、横截面形状彼此不同的第二液体流道与第二液流管装配在一起,提升装配效率。

24、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转接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液体流道焊接固定,所述第一转接头的第一端的各处的壁厚大致相同;和/或,所述第二转接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液体流道焊接固定,所述第二转接头的第一端的各处的壁厚大致相同。

25、由此,所述第一转接头及所述第二转接头的第一端的壁厚均匀,能够避免焊接时的焊接变形。

26、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转接头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周向凸缘,所述第一周向凸缘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液流管的内径,所述第一液流管套接于所述第一转接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1)的电机散热结构,所述车辆具有电机(4)和电池包(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散热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体流道(32)为所述安装架(21)具有的第一空腔(213),所述第一空腔(213)在所述安装架(21)内沿所述安装架(21)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安装架(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体流道(31)为所述安装架(21)具有的第二空腔(212),所述第二空腔(212)在所述安装架(21)内沿所述安装架(21)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安装架(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体流道(32)与第二液体流道(31)在同侧的所述安装架(21)内呈对角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体流道(32)与所述第二液体流道(31)之间设置有第三空腔(214),所述第三空腔(214)在所述安装架(21)内沿所述安装架(21)的长度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架(21)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液体流道(32)的下端面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液体流道(31)的高度,且所述第一液体流道(32)与所述第二液体流道(31)之间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一液体流道(32)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液体流道(31)的上端面的倾斜板(214a);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体流道(32)、所述第二液体流道(31)和所述第三空腔(214)中至少两者的横截面面积彼此大致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体流道(31)的侧方设置有沿所述安装架(21)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安装架(21)的第四空腔(215)。

11.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16.一种车辆(1),具有电机(4)和电池包(2),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散热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1)的电机散热结构,所述车辆具有电机(4)和电池包(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散热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体流道(32)为所述安装架(21)具有的第一空腔(213),所述第一空腔(213)在所述安装架(21)内沿所述安装架(21)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安装架(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体流道(31)为所述安装架(21)具有的第二空腔(212),所述第二空腔(212)在所述安装架(21)内沿所述安装架(21)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安装架(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体流道(32)与第二液体流道(31)在同侧的所述安装架(21)内呈对角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体流道(32)与所述第二液体流道(31)之间设置有第三空腔(214),所述第三空腔(214)在所述安装架(21)内沿所述安装架(21)的长度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架(21)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液体流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榕李俭俞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