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把手组件附接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1592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门把手组件(2),其包括壳体(6)、配置为将壳体(6)附接到车辆面板(4)的支架(8)、以及配置为将支架(8)和壳体(6)附接在一起的附接单元(10),车门把手组件(2)包括:平移移动部件(12),其能够在组装位置和拆卸位置之间移动,在组装位置,支架(8)和壳体(6)附接在一起,在拆卸位置,壳体(6)和支架(8)彼此拆卸,‑旋转移动部件(14),其由支架(8)旋转地支撑,与平移移动部件(14)配合,并且包括第一凸轮表面(16)和第二凸轮表面(18),第一凸轮表面(16)被配置为当旋转移动部件(14)沿第一旋转方向(13)旋转时使平移移动部件(12)移位到组装位置,第二凸轮表面(18)被配置为当旋转移动部件(14)沿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15)旋转时使平移移动部件(12)移位到拆卸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控制车门打开的车门把手组件。


技术介绍

1、门板配备有把手,以便允许打开和关闭门。该把手可以由与车辆的外面板齐平的壳体形成。用户可以将他的手引入把手的壳体中以便打开门。

2、由于自动门闩锁以自动方式选择性地锁定或释放车门面板,门可以被打开。自动门闩锁在本文中被指定为门闩锁,其中用户不通过抓握和移动把手杆、旋钮或其他来提供能量以致动闩锁。

3、一旦车辆面板被释放,用户或电动面板致动器摆动或滑动面板以准许对车辆的物理访问。在正常情况下,自动门闩锁不需要在车辆的外表面上凸出的把手杆。因此,可以减小车辆的空气阻力,同时可以使车辆的视觉方面流线型化。

4、门板(例如由金属制成)放置在把手壳体和门把手组件支架之间。在壳体边缘和门板之间放置垫圈以确保该区域的密封。此外,附接单元放置在支架的与抵靠门板放置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上,该附接单元包括穿过支架和门板以建立与把手壳体的连接的附接装置。

5、因此,门板被压缩在把手壳体与支架之间(并且垫圈被压缩在把手壳体与门板之间)。

6、为了将附接单元附接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门把手组件(2),包括壳体(6)、配置为将所述壳体(6)附接到车辆面板(4)的支架(8)、以及配置为将所述支架(8)和所述壳体(6)附接在一起的附接单元(10),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接单元(1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把手组件(2),其中,所述第一凸轮表面(16)和所述第二凸轮表面(18)相对于所述旋转移动部件(14)的旋转轴线在不同的平面上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门把手组件(2),其中,所述旋转移动部件(14)包括第三凸轮表面(17),所述第三凸轮表面(17)相对于所述旋转移动部件(14)的旋转轴线以及所述第一凸轮表面(16)...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车门把手组件(2),包括壳体(6)、配置为将所述壳体(6)附接到车辆面板(4)的支架(8)、以及配置为将所述支架(8)和所述壳体(6)附接在一起的附接单元(10),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接单元(1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把手组件(2),其中,所述第一凸轮表面(16)和所述第二凸轮表面(18)相对于所述旋转移动部件(14)的旋转轴线在不同的平面上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门把手组件(2),其中,所述旋转移动部件(14)包括第三凸轮表面(17),所述第三凸轮表面(17)相对于所述旋转移动部件(14)的旋转轴线以及所述第一凸轮表面(16)和所述第二凸轮表面(18)在另外的平面上形成,所述第三凸轮表面具有至少两个凹部(28、28’),所述至少两个凹部(28、28’)配置为与由所述支架(8)承载的分度墩部(30)配合,所述第一凹部(28)对应于所述组装位置,所述第二凹部(28’)对应于所述拆卸位置。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车门把手组件(2),其中,所述分度墩部(30)由与所述支架(8)一体实现的u形杆(32)承载。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把手组件(2),其中,所述平移移动部件(12)包括两个直立的控制表面(20、22),所述第一凸轮表面(16)配置为与第一控制表面(20)配合,以在所述旋转移动部件(14)沿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时使所述平移移动部件(12)移位到所述组装位置,并且所述第二凸轮表面(18)配置为与第二控制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德韦尔努瓦
申请(专利权)人:美蓓亚智连科创零件法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