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通航设施升船机,具体涉及一种减小下水式升船机附加水动力荷载的自气垫船厢体型。
技术介绍
1、下水式升船机是中国技术人员根据国内山区型河流下游水位变幅大、变率快的特点而提出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升船机型式,其通过船厢直接入水方式进行下游对接,可根据下游水位变化快速调整对接位置,船厢对接准确可靠,而且省去了下闸首及其相应的附属设备,包括顶紧、密封机构等,运行流程大大减少,缩短了船只过坝时间。但受制于出入水过程的附加水动力荷载,目前已建最大吨位下水式升船机为500t级(构皮滩第一与第三级升船机、景洪升船机)。
2、下水式升船机最主要的特点是船厢进入到水体对接,船厢水位与船厢池水位相等时打开船厢门。在入水过程中船厢与水体发生直接作用,将产生拍击荷载,出水过程中,船厢底部受到水体吸附作用,将产生吸附荷载。拍击力、吸附力与入水速度、船厢底铺板面积呈正相关关系,即入水速度越大,拍击力与吸附力越大;船厢底铺板面积越大,拍击力与吸附力越大。图1与图2为平板入水过程与出水过程的受力过程线,可见出入水过程吸附力及拍击力峰值较大,可能影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小下水式升船机附加水动力荷载的自气垫船厢体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气垫船厢体型包括船厢底铺板(1)、外圈梁(2)、内圈梁(3)、网格梁纵梁(4)、网格梁横梁(5)、船厢底铺板下主结构纵梁(6)、船厢底铺板下主结构横梁(7)、排气孔(8)、压力传感器(9),所述船厢底铺板(1)与外圈梁(2)、内圈梁(3)、网格梁纵梁(4)、网格梁横梁(5)、船厢底铺板下主结构纵梁(6)、船厢底铺板下主结构横梁(7)形成不封底的腔体,所述船厢入水过程中在船厢底铺板(1)底部自动形成气垫,所述气体隔离船厢底辅板(1)和水体之间的接触,极大的降低船厢出水过程中的吸附力及拍击力。
>2.如权利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小下水式升船机附加水动力荷载的自气垫船厢体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气垫船厢体型包括船厢底铺板(1)、外圈梁(2)、内圈梁(3)、网格梁纵梁(4)、网格梁横梁(5)、船厢底铺板下主结构纵梁(6)、船厢底铺板下主结构横梁(7)、排气孔(8)、压力传感器(9),所述船厢底铺板(1)与外圈梁(2)、内圈梁(3)、网格梁纵梁(4)、网格梁横梁(5)、船厢底铺板下主结构纵梁(6)、船厢底铺板下主结构横梁(7)形成不封底的腔体,所述船厢入水过程中在船厢底铺板(1)底部自动形成气垫,所述气体隔离船厢底辅板(1)和水体之间的接触,极大的降低船厢出水过程中的吸附力及拍击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船厢底铺板特征在于:所述船厢底铺板(1)底升角为0°,即船厢底铺板(1)为平底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船厢底部圈梁、网格梁特征在于:所述外圈梁(2)位于船厢底铺板边界处,所述内圈梁(3)与外圈梁距离为10cm,所述网格梁布置在内圈梁所围的船厢底铺板下,网格梁为纵向和横向交错的等宽钢材构成,沿船厢纵向分布的网格梁称为网格梁纵梁(4),垂直于船厢纵向分布的网格梁称为网格梁横梁(5)。外圈梁(2)、内圈梁(3)、网格梁纵梁(4)、网格梁横梁(5)、优选的梁宽度均为1cm,优选的梁高为5cm,优选网格梁纵梁(4)间距为3m,优选网格梁横梁(5)间距5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所述船厢底铺板下主结构纵梁(6)、船厢底铺板下主结构横梁(7)特征在于:所述船厢底铺板下主结构纵梁(6)、船厢底铺板下主结构横梁(7)的排气孔(8)的孔顶位置在距离船厢底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义,郑飞东,胡亚安,王多银,杨斌,陈明,李中华,王新,薛淑,严秀俊,王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