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内含聚酯玻纤布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及其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内含聚酯玻纤布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41208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内含聚酯玻纤布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及其施工方法,该沥青混凝土路面包括面层、基层以及铺设于面层和基层之间的聚酯玻纤布。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混凝土路面的面层和基层之间增设聚酯玻纤布,利用聚酯玻纤布有效消除路面结合处或裂缝的应力集中,降低裂缝在路面中的扩展和向上反射,可延缓反射裂缝的产生,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从而极大的降低修复与养护的成本;聚酯玻纤布还可以经受改性沥青混凝土的高温施工,给路面提供一个连续、不变形的防水层,有效地防止水分渗透,避免因水分渗透而导致的路面层与基层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混凝土路面施工,具体是一种内含聚酯玻纤布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沥青混凝土路面应用广泛,具有舒适度高,噪音小,施工容易、修复速度快等优点,但是温度稳定性差些,容易产生裂缝。在桥梁涵洞与路基搭接处、新路旧路之间搭接部分处容易出现沉降差,水泥稳定基层的温缩裂缝也容易反射到路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保证道路使用寿命,路面抗裂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越来越重要。

2、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逐渐加大公路的修筑,在规模庞大的公路网中,沥青路面占比很大,特别是高等级路面,占比超过90%,沥青路面的质量保证和养护问题事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由于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巨大优越性,在各等级公路中都应用最为广泛,但是一些病害常常发生,尤其是开裂问题中反射裂缝问题。我国很多沥青混凝土路面达到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由于施工以及交通量等原因,反射裂缝问题愈发严重,导致路面结构进一步损坏,道路的使用功能严重下降。因此,无论是对新建沥青路面还是改扩建路面重点研究反射裂缝的形成机理以及相应的处置对策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够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也能提升道路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节约能源,节约资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含聚酯玻纤布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内含聚酯玻纤布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包括面层、基层以及铺设于面层和基层之间的聚酯玻纤布,所述面层为沥青混合料,该沥青混合料包括沥青和矿料,所述基层为水泥碎石混合料,该水泥碎石混合料包括水泥、集料和石粉。

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有填土层、砂砾垫层以及土基,所述面层包括上面层和下面层,所述基层包括上基层、下基层和底基层,所述砂砾垫层铺设于土基的上部,所述填土层铺设于砂砾垫层和底基层之间。

5、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聚酯玻纤布为8kn聚酯玻纤布,聚酯玻纤布由60%玻璃纤维和40%聚酯纤维组成,聚酯玻纤布的质量范围为202.98-212.22g/m2,厚度范围为1.19-1.28mm。

6、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沥青为sbs i-d改性沥青,所述矿料包括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

7、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沥青混合料为ac-16c型沥青混合料或ac-25c型沥青混合料,其中,ac-16c型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范围为4.10%-4.70%,ac-25c型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范围为3.2%-4.4%。

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ac-16c型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为4.40%;ac-25c型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为3.80%。

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ac-16c型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包括10-20mm碎石和5-10mm碎石,其中,10-20mm碎石的掺配比为42%,5-10mm碎石的掺配比为32%;所述细集料为机制砂,机制砂的掺配比为20%;所述矿粉的掺配比为6%。

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ac-25c型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包括10-20mm碎石和5-10mm碎石,其中,10-20mm碎石的掺配比为50%,5-10mm碎石的掺配比为18%;所述细集料为机制砂,机制砂的掺配比为28%;所述矿粉的掺配比为4%。

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泥碎石混合料中的水泥为p.rs32.5水泥,集料包括10-30mm碎石、10-20mm碎石和5-10mm碎石,其中,10-30mm碎石的掺配比为22%、10-20mm碎石的掺配比为25%,5-10mm碎石的掺配比为15%;所述石粉的的掺配比为38%。

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粘结剂为sbs改性热沥青和70号基质沥青混合物、70号基质沥青、sbs改性热沥青、乳化沥青中的一种,粘结剂用量不得低于0.36kg/m2,最佳用量为0.96kg/m2。

13、一种内含聚酯玻纤布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步骤一、基层表面清理:在喷洒粘结剂前,应保证水泥稳定基层表面干净,无杂物,清理表面杂物;用鼓风机将基层表面的土及小碎石清除;检查基层表面,确保基层表面干燥,无水;

15、步骤二、测量放样:按照拟铺宽度测量,确定基准线位置划线,确定铺筑聚酯玻纤布的位置,搭接位置;

16、步骤三、撒布粘层油:在划线范围内撒布1:1比例混合的sbs改性沥青和70号基质沥青的粘结剂,温度低可选择抗性好的sbs改性热沥青作为粘结剂,保证出料温度在165-180℃;按照0.8-1.0kg/m2的量均匀撒布,根据实际天气情况适当增加减少粘层油用量,使粘结效果最佳(高温天气适当减少粘层油用量,以免粘轮,低温天气适当增加粘层油用量,保证粘结效果),保证喷洒范围比聚酯玻纤布宽5-10cm,保证粘贴效果;

17、步骤四、铺设聚酯玻纤布:当热沥青粘层油呈液态状并且全部渗透底面后,需马上匀速铺设聚酯玻纤布;人工铺设需要匀速进行铺设,保证铺设平滑;当作业过程中出现褶皱情况,需要切开褶皱部分,于铺设方向搭接,并用粘结剂粘贴并压实;重叠铺设处应喷涂粘层油胶结。聚酯玻纤布纵向搭接宽度10cm,横向搭接宽度15cm;土工布铺设完毕、未覆盖保护层前,应边铺设边用压路机碾压;聚酯玻纤布铺设后在两侧外露的粘结剂要及时处理,高温下需要及时用石屑覆盖,低温下及时清理,以免粘起封层,并做好现场保护;

18、步骤五、铺筑下面层:聚酯玻纤布施工一天后,再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按照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保证混合料的温度符合要求;

19、步骤六:路面碾压成型:为达到最佳碾压效果,经过初压、复压、终压,保证压实效果。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混凝土路面的面层和基层之间增设聚酯玻纤布,利用聚酯玻纤布有效消除路面结合处或裂缝的应力集中,降低裂缝在路面中的扩展和向上反射,可延缓反射裂缝的产生,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从而极大的降低修复与养护的成本;聚酯玻纤布还可以经受改性沥青混凝土的高温施工,给路面提供一个连续、不变形的防水层,有效地防止水分渗透,避免因水分渗透而导致的路面层与基层的损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含聚酯玻纤布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面层、基层以及铺设于面层和基层之间的聚酯玻纤布,所述面层为沥青混合料,该沥青混合料包括沥青和矿料,所述基层为水泥碎石混合料,该水泥碎石混合料包括水泥、集料和石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含聚酯玻纤布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填土层、砂砾垫层以及土基,所述面层包括上面层和下面层,所述基层包括上基层、下基层和底基层,所述砂砾垫层铺设于土基的上部,所述填土层铺设于砂砾垫层和底基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含聚酯玻纤布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玻纤布为8KN聚酯玻纤布,聚酯玻纤布由60%玻璃纤维和40%聚酯纤维组成,聚酯玻纤布的质量范围为202.98-212.22g/m2,厚度范围为1.19-1.28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含聚酯玻纤布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为SBS I-D改性沥青,所述矿料包括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含聚酯玻纤布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混合料为AC-16C型沥青混合料或AC-25C型沥青混合料,其中,AC-16C型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范围为4.10%-4.70%,AC-25C型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范围为3.2%-4.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含聚酯玻纤布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AC-16C型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为4.40%;AC-25C型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为3.8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含聚酯玻纤布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AC-16C型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包括10-20mm碎石和5-10mm碎石,其中,10-20mm碎石的掺配比为42%,5-10mm碎石的掺配比为32%;所述细集料为机制砂,机制砂的掺配比为20%;所述矿粉的掺配比为6%。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含聚酯玻纤布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AC-25C型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包括10-20mm碎石和5-10mm碎石,其中,10-20mm碎石的掺配比为50%,5-10mm碎石的掺配比为18%;所述细集料为机制砂,机制砂的掺配比为28%;所述矿粉的掺配比为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含聚酯玻纤布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碎石混合料中的水泥为P.RS32.5水泥,集料包括10-30mm碎石、10-20mm碎石和5-10mm碎石,其中,10-30mm碎石的掺配比为22%、10-20mm碎石的掺配比为25%,5-10mm碎石的掺配比为15%;所述石粉的的掺配比为38%。

10.一种内含聚酯玻纤布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含聚酯玻纤布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面层、基层以及铺设于面层和基层之间的聚酯玻纤布,所述面层为沥青混合料,该沥青混合料包括沥青和矿料,所述基层为水泥碎石混合料,该水泥碎石混合料包括水泥、集料和石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含聚酯玻纤布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填土层、砂砾垫层以及土基,所述面层包括上面层和下面层,所述基层包括上基层、下基层和底基层,所述砂砾垫层铺设于土基的上部,所述填土层铺设于砂砾垫层和底基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含聚酯玻纤布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玻纤布为8kn聚酯玻纤布,聚酯玻纤布由60%玻璃纤维和40%聚酯纤维组成,聚酯玻纤布的质量范围为202.98-212.22g/m2,厚度范围为1.19-1.28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含聚酯玻纤布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为sbs i-d改性沥青,所述矿料包括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含聚酯玻纤布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混合料为ac-16c型沥青混合料或ac-25c型沥青混合料,其中,ac-16c型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范围为4.10%-4.70%,ac-25c型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范围为3.2%-4.4%。

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胜林王高志张洪国任伍岭李仕鹏祝敏智陈其波韩彬彬张晖刘双双刘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德达交通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