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焊缝处理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9754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焊缝处理机器人。由顺序串联的可移动机构构成,可移动机构包括前驱动装置、活动式打磨机组、后从动装置;各装置均设置有打磨机组,并通过可拆卸的挂钩与U形槽串联成卡扣式链接移动机构,各打磨机组由固定于各底板上的打磨电机及其驱动的砂轮片构成,各底板沿运行方向设置有缝,砂轮片的下缘位于各底板下方;各底板设置的缝两侧表面固定有电磁铁。本技术通过电磁铁实现在钢管壁上附着,使用方便,安拆方便,机器人附着运行稳定,适用于各种大直径的钢管焊缝清理;串联的各机组并采用卡扣式连接,并设置前驱动装置,可以在不同直径的钢管壁上实现自动移动,减少人工投入,实现自动化焊缝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安装工程装备设计,涉及建筑安装工程大型钢管、钢板焊接焊缝清理、打磨装备设计,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功能焊缝处理机器人


技术介绍

1、随着建设工程的日益发展,钢管施工领域快速发展,对钢管焊接效率及质量要求逐步提高,焊缝清理及打磨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目前行业内钢管内外侧焊缝的清理及打磨通常是以手持式电动角磨机进行处理,但是这种原始的方式存在很多缺陷。

2、现有方式人工的劳动效率低,外侧焊缝清理需要两名工人20分钟才能磨完,内侧焊缝清理需要1名工人60分钟才能磨完;焊缝余高若超过规范要求,外侧焊缝打磨,焊缝打磨需要两名工人30分钟才能磨完,内侧焊缝需要1名工人90分钟才能磨完。现有方式危险性较高,内侧焊缝处理需要考虑通风,易发生缺氧窒息;夏季野外作业时,管道内侧温度高达40℃,需进行降温处理后才能短时间作业,危险性高。现有方式对人体伤害大,工人焊缝打磨作业环境粉尘严重,长时间作业易引发尘肺病,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焊缝处理机器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焊缝处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由顺序串联的可移动机构构成,可移动机构包括前驱动装置、活动式打磨机组、后从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缝处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牵引联接连接挂钩具有锁扣结构防止脱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缝处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底板前端设置用于提放和辅助牵引的提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焊缝处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由顺序串联的可移动机构构成,可移动机构包括前驱动装置、活动式打磨机组、后从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缝处理机器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瑞沙宇杰李洋昊祁涛李海军周明浩夏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