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栽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9746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植栽容器,将内容器容置于外容器内,并将吸水件套设内容器的下开孔与侧开孔并延伸至内容器的内容室与外容器的容置室,且内容器的上开口对应朝向外容器的上面开口与侧面开口的其中之一。由吸水件的管道具有开放端与封闭端的设计,可达到调整吸水速率以提高植栽方便性的目的;由上开口对应朝向上面开口与侧面开口的其中之一的设计,可达到变化植物种植方向而不会影响内容器内的土壤及植物。上述结构另可由连接件使植栽容器成为模块化设计而具有扩充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植栽容器,尤其指一种可调节吸水速率以提高植栽方便 性、并由模块化设计以提高使用弹性及趣味性的植栽容器。
技术介绍
于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会种植(小)盆栽以作为观赏之用,尤其对于现今不断于忙 碌工作中穿梭、不断承受工作压力的人们而言,于住家或是工作场所种植(小)盆栽实乃一 种可以帮助解压、放松心情的极佳作法,尤其植物不仅可以美化环境,亦可以清新空气,对 生活环境的改善极有帮助。传统上于种植(小)盆栽时,人们需时常注意盆栽内剩余的水分并进行浇水,以使 盆栽内的植物可获得充足的水分。然而,对于工作忙碌的人们而言,时常会因为找不到时间 或因为一时忙碌疏忽而忘记浇水,造成植物得不到应有的水分。针对此问题,目前已研发出一种可以自动给水的盆栽,利用吸水件将置于盆栽底 部的容器内的水分以毛细现象吸收并传递至盆栽,故人们仅需间隔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容器 内水分的补充即可。如上所述,自动给水的盆栽是利用吸水件将置于盆栽底部的容器内的水分以毛 细现象吸收并传递至盆栽,然而,传统的吸水件并没有可以调整吸水速率的设计,换言之, 当盆栽内所种植的植物已获得充足的水分时,吸水件仍会持续吸水而使植物得到过量的水 分,造成植物生长受到影响。再者,传统自动给水的盆栽仅简单地包括花盆、盛水容器及吸水件,其并无模块化 及扩充性的概念及相关结构设计,故于使用弹性上仍有所局限,仍非十分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栽容器,以克服公知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植栽容器,包括一外容器,包括一容置室、一上面开口及一侧面开口,该上面开口与该侧面开口分 别连通该容置室与该外容器外部;一内容器,置设于该容置室并包括一内容室、一上开口、至少一下开孔及至少一侧 开孔,该上开口、该至少一下开孔及该至少一侧开孔分别连通该内容室与该容置室,该上开 口并对应朝向该上面开口与该侧面开口的其中之一,该至少一下开孔及该至少一侧开孔并 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卡合件;及至少二吸水件,分别套设于该至少一下开孔及该至少一侧开孔并分别延伸至该内 容室与该容置室,每一吸水件分别包括一环侧壁,该环侧壁环绕形成一管道,该管道包括一 开放端及一封闭端,该开放端位于该内容室与该容置室的其中之一,该封闭端位于该内容 室与该容置室的另一,该环侧壁开设有至少一贯孔,该至少一贯孔邻近于该封闭端并连通 该管道与每一吸水件外部,每一吸水件的该环侧壁并分别形成有一第二卡合件其分别对应卡合于该至少一下开孔及该至少一侧开孔的该第一卡合件。所述的植栽容器,其中该外容器包括一环侧板及至少一连接片,该环侧板凹设有 至少一长槽,该至少一连接片滑设于该至少一长槽。所述的植栽容器,其中该至少一连接片的断面呈I字形。所述的植栽容器,其中该外容器包括一上盖及一环侧板,该环侧板凹设有至少一 长槽,该上盖凸设有至少一嵌合凸缘,该至少一嵌合凸缘对应嵌入于该至少一长槽。所述的植栽容器,其中该外容器包括一上盖及一底板,该上盖与该底板的其中之 一凹设有至少一凹槽,该上盖与该底板的另一凸设有至少一凸缘,且该至少一凹槽与该至 少一凸缘的位置彼此对应。所述的植栽容器,其中该外容器包括一环侧板及至少一磁铁,该至少一磁铁附设 于该环侧板。所述的植栽容器,其中该外容器包括复数个定位件位于该容置室内。所述的植栽容器,其中该复数个定位件分别包括一定位凹部。所述的植栽容器,其中该上面开口与该侧面开口彼此连通。所述的植栽容器,其中该内容器包括一顶盖,该上开口开设于该顶盖,且该顶盖朝 向该上开口呈渐凹状。所述的植栽容器,其中该至少一下开孔及该至少一侧开孔分别环绕有一环壁,且 该至少一下开孔及该至少一侧开孔的该第一卡合件形成于该环壁。所述的植栽容器,其中该至少一下开孔及该至少一侧开孔的该第一卡合件分别为 复数个卡合沟槽,每一吸水件的该第二卡合件分别为复数个卡合凸点,该复数个卡合凸点 对应嵌入于该复数个卡合沟槽。所述的植栽容器,其中该至少一下开孔及该至少一侧开孔的该第一卡合件分别为 复数个卡合凸缘,每一吸水件的该第二卡合件分别为复数个卡合肩部,该复数个卡合肩部 对应卡合于该复数个卡合凸缘。所述的植栽容器,其中该外容器包括一上盖,该上面开口开设于该上盖,该内容器 凸设有至少一凸起部,该至少一凸起部至少部分地容纳于该上面开口并齐平于该上盖的表所述的植栽容器,其中该外容器包括一环侧板,该侧面开口开设于该环侧板,该内 容器凸设有至少一凸起部,该至少一凸起部至少部分地容纳于该侧面开口并齐平于该环侧 板的表面。所述的植栽容器,其中该内容器凸设有至少一凸起部,该至少一凸起部至少部分 地邻接于该上开口。所述的植栽容器,其中该外容器包括一环侧板,且该环侧板包括一图案。所述的植栽容器,其中该内容器包括一环边侧板,且该环边侧板包括一图案。本技术利用吸水件可达到自动给水的功能,且利用吸水件的管道具有开放端 与封闭端的设计可达到调整吸水件的吸水速率以提高植栽方便性的目的。并且可以达到变 化植物种植方向而不会影响内容器内的土壤及植物。上述结构另可由连接件使植栽容器成 为模块化设计而具有扩充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使用状态的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图8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使用状态的剖面图。图9为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0为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11为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12为本技术第五较佳实施例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13为本技术第六较佳实施例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14为本技术第七较佳实施例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15为本技术第八较佳实施例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16为本技术第九较佳实施例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17为本技术第十较佳实施例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18为本技术第十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9为本技术第十一较佳实施例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20为本技术第十二较佳实施例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21为本技术第十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植栽容器,2外容器,21容置室,22上面开口,23侧面开口,24底板,241凸缘,25 环侧板,251长槽,252图案,26上盖,261嵌合凸缘,262凹槽,27定位件,271定位凹部,28连 接片,29磁铁,3内容器,31内容室,32上开口,33下开孔,330环壁,331第一卡合件,34侧开 孔,340环壁,341第一卡合件,35顶盖,36凸起部,361凹槽,362凹槽,37环边侧板,371图 案,4吸水件,41环侧壁,411贯孔,412第二卡合件,42管道,421开放端,422封闭端,501 土 壤,502植物,503水分,504隔板,505笔筒,506台灯,507手机基座,508伞架,509雨伞,510 画框,6内容器,63下开孔,632第一卡合件,64侧开孔,7吸水件,713第二卡合件,721开放 端,722封闭端。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植栽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容器,包括一容置室、一上面开口及一侧面开口,该上面开口与该侧面开口分别连通该容置室与该外容器外部;一内容器,置设于该容置室并包括一内容室、一上开口、至少一下开孔及至少一侧开孔,该上开口、该至少一下开孔及该至少一侧开孔分别连通该内容室与该容置室,该上开口并对应朝向该上面开口与该侧面开口的其中之一,该至少一下开孔及该至少一侧开孔并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卡合件;及至少二吸水件,分别套设于该至少一下开孔及该至少一侧开孔并分别延伸至该内容室与该容置室,每一吸水件分别包括一环侧壁,该环侧壁环绕形成一管道,该管道包括一开放端及一封闭端,该开放端位于该内容室与该容置室的其中之一,该封闭端位于该内容室与该容置室的另一,该环侧壁开设有至少一贯孔,该至少一贯孔邻近于该封闭端并连通该管道与每一吸水件外部,每一吸水件的该环侧壁并分别形成有一第二卡合件其分别对应卡合于该至少一下开孔及该至少一侧开孔的该第一卡合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坤
申请(专利权)人:新光合成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