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保水功能的植栽容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27738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1 2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保水功能的植栽容器结构,主要是容器上形成有高密度孔隙形态的保水层,通过调整保水层内的水含量,达到对栽种植物适合的水分及透气度,以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此外,由于水分对容器的附着力大于水分子内聚力,配合孔隙形态的保水层,使容器具有优良吸水效果,同时因亲水性使水分渗入于保水层后不易蒸发,达到种植者无须每日浇水,简化栽种的目的,且浇洒的水分能被容器所吸收保留,不仅省水,更能避免积水而易于维护环境整洁;当容器用于如冷气房的室内种植时,容易存在有环境干燥的问题,通过容器的长时间保湿功效,不仅能持续维持植物所需湿度,亦具有调节室内湿度,改善环境干燥所带来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栽容器,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具有保水功能的植栽容器,其能够达到对栽种植物的水分和透气度平衡,以促进植物的生长。
技术介绍
植物体内的水分就如同动物体内的的血液,是一切生理作用的运输工具;水分可以支持茎叶的直立坚挺,严重缺水时,将使得植物的茎干凋萎,叶片掉落,花朵快速褪色,花芽掉落,所以水分对植物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一般而言,种植在地上或野地里的植物,因为有雨水、雾气及厚实的土壤供给水分,所以可以不必经常浇水,但盆栽植物却因盆内土壤或其它栽培介质,不仅无法自然提供水分,同时由于盆内土壤或其它栽培介质的体积有限而难以将水分保持在土壤中,因此以盆栽种植的植物,必须几乎每天浇水。此外,供以种植盆栽植物的容器,由于其是否具有良好排水性、通风度等,均为影响盆栽植物能否生长良好的重要因素;以目前常见的栽种容器来说,主要是采用一盆体与一集水盘搭配使用,该盆体的设计亦多于底部形成有数个凸部与开设有排水孔,而在栽种植物时,则将栽种介质与植物植入于该盆体内,但此种传统的盆器在实用性与栽种效果上仍有不足缺陷之处,究其原因乃在于一、传统盆体底部虽然设有数个凸部与排水孔以形成悬空通风的功效,但此种传统盆器对于其栽种植物的根系呼吸作用所需要的空气,仅能靠浇水时由水的下沉曳引力带进空气于栽种介质(尤其是土壤性质之栽种介质)中,也因此使得栽种介质中的空气交换往往仅于浇水时才发生,导致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情况;二、传统盆体装置栽种介质时,由于栽种介质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大多仅于盆器的顶部,所以浇水时若浇水的量过多时集水盘会储存余水,也容易造成栽种介质的蒸散作用过于缓慢,使得栽种介质长时间处于过度潮湿与不透气的状态,影响植物的根系发展,因此若栽种介质经常保持过度潮湿,则空气无法办法进入土壤的空隙,容易造成根部腐烂;三、传统盆体若其栽种介质系为土壤时,则每次由顶部浇水其裸露的土壤地表即遭受水分冲击,通常一部分的冲击能量会消耗在撞击土壤表面产生抗口并使土粒分散,而随水分流动分散的细小土粒于反复浇水后,会封闭土壤孔隙使土壤形成硬壳,因此,传统栽种容器容易造成土壤介质变成硬壳进而减少土壤透气度与水分渗透能力;四、传统盆体并无法经由底部将集水盘中之水分吸取再利用,同时因蒸散透气性差,因此集水盘容易造成长期积水现象,导致集水盘容易成为病媒蚊的孳生源。因此,为了让盆栽植物达到水分与透气度之间的平衡,除了必须常浇水外,同时还要常常检视集水盘是否积水并清理,整体而言,不但无法达到自动给水及自动调节花盆内土壤中的水分,造成使用者于照顾上必须多费心、费时外,也无法储存多余的水分,以致产生浪费水资源的情况,因此,确实有再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保水功能的植栽容器结构,其具有保水和透气功能,能有效促进植物生长。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保水功能的植栽容器结构,容器上端为开口,所述开口向内凹陷形成植栽空间,所述容器具有器壁和器底,所述器壁和器底共同围成所述植栽空间,所述器壁具有内壁和外壁,所述器底具有内底和外底,所述内、外壁之间以及所述内、外底之间两者至少之一设有保水层,所述保水层具有若干孔隙,当所述内、外壁间具有保水层时,所述保水层所具有的孔隙连通所述内、外壁;当所述内、外底间具有保水层时,所述保水层所具有的孔隙连通所述内、外底。由于容器的器壁或器底或两者形成有高密度孔隙形态的保水层,该保水层具有高密度形态的孔隙,通过调整该保水层内的水含量,达到对栽种植物适合的保水性及透气性平衡,以促进植物的生长。由于该容器将吸收的水分储存保持于该保水层内,令种植者无须每日浇水,达到简化栽种工作的目的,同时浇洒的水分亦能为该容器所吸收保留,不仅省水,更能避免积水而易于维护环境整洁。当该植栽容器用于如冷气房的室内种植时,容易存在有环境干燥的问题,通过该植栽容器的长时间保湿功效,不仅能持续维持植物所需湿度,亦具有调节室内湿度,改善环境干燥所带来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孔隙分为第一、二孔隙,所述第一孔隙大于所述第二孔隙。所述内、外壁及保水层一体成型为所述器壁,所述孔隙连通所述器壁与所述植栽空间。所述内、外底及保水层一体成型为所述器底,所述孔隙连通所述器底与所述植栽空间。所述内、外壁之间以及所述内、外底之间皆具有保水层,所述内壁、外壁、内底、夕卜底及保水层一体成型为所述容器,所述孔隙连通所述器壁、器底和植栽空间。 所述容器可以呈球状,且所述植栽空间呈柱状。所述容器可以呈柱状,且所述植栽空间呈柱状。所述容器为亲水性材料的成型体。如,容器为聚乙烯醇的成型体。由于容器由具亲水性的聚乙烯醇所构成,令水分对该容器的附着力大于水分子的内聚力,使容器具有优良的吸水效果,同时因亲水性使得水分渗入于该保水层内部后,水份会吸附存留于该保水层的高密度孔隙内,而达到减缓水份的蒸发速率,令该容器具有长时间保湿的功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保水功能的植栽容器结构,主要是容器上形成有高密度孔隙形态的保水层,该保水层具有连通容器器壁、器底与植栽空间的孔隙,通过调整该保水层内的水含量,达到对栽种植物适合的水分及透气度,以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此夕卜,由于水分对该容器的附着力大于水分子的内聚力,配合该孔隙形态的保水层,使该容器具有优良的吸水效果,同时因亲水性使得水分渗入于该保水层内部后,水分不易蒸发,达到种植者无须每日浇水,简化栽种工作之目的,且浇洒的水分能被该容器所吸收保留,不仅省水,更能避免积水而易于维护环境整洁;当该植栽容器用于如冷气房的室内种植时,容易存在有环境干燥的问题,通过该植栽容器的长时间保湿功效,不仅能持续维持植物所需湿度,亦具有调节室内湿度,改善环境干燥所带来的问题。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植栽容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保水层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植栽容器配合栽培介质以种植植物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种具保水功能的植栽容器结构,如图I所示,容器10上端为开口 111,所述开口向内凹陷形成植栽空间11,所述容器具有器壁12和器底13,所述器壁和器底共同围成所述植栽空间,所述器壁12具有内壁121和外壁122,所述器底13具有内底131和外底132,所述内、外壁之间以及所述内、外底之间皆具有保水层14,所述内壁121、外壁122、内底131、外底132及保水层14 一体成型为所述容器10,所述保水层具有若干第一、二孔隙141、142,所述第一孔隙大于所述第二孔隙,所述第一、二孔隙连通所述器壁、器底和植栽空间。该容器是以聚乙烯醇(PVA)经发泡并配合适当模具射出成型,该容器10及该植栽空间11的结构形态根据其成型模具而定,可以是容器呈球状且植栽空间呈柱状,也可以是容器呈柱状且植栽空间呈柱状。该保水层14所具有的高密度形态的第一、二孔隙141、142是通过发泡程序而形成的。上述为本实施例的结构形态说明,至于本实施例的使用方式及其功效,做以下说明如图3所示,将一栽培介质B及一植物A置入该植栽空间11内,在完成植物A种植后,依照所种植物生长特性,将适量水分自该容器10开口 111加入该植栽空间11,令水分一部分为该栽培介质B吸收,而未被吸收流失的水分则被该容器10吸收进入该保水层14中;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万玉
申请(专利权)人:昆勤清洁用品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