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导电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39472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电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导电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微球包括可膨胀微球和两层低维纳米材料层,且低维纳米材料包覆在可膨胀微球表面。多种低维纳米材料依次吸附在可膨胀微球表面,所形成的导电层与可膨胀微球间的软连接能够在其形变过程中提供稳定的导电通路。所得的可膨胀复合微球在加热过程中体积能够可控的增加5‑200倍,并在此过程中一直保持稳定的导电性。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可膨胀复合微球具有优异的弹性和稳定的导电性等优点,可作为导电或抗静电复合材料的导电填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电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导电材料。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对高效、柔性的导电或抗静电复合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将导电填料与基体材料的复配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对于导电填料,球壳结构的导电颗粒已成为降低导电复合材料成本并提升其性能的新型导电粒子。但是,现有的球壳结构的导电颗粒大都是硬性的,导致其在基体材料发生形变的过程中导电性会发生大幅度的变化。为了解决这一难点,现有的方法是将导电颗粒的内部球壳更换为柔性颗粒,然后在其表面包覆导电物质。然而,目前现有的球壳结构的柔性导电颗粒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存在表面导电球壳破损的问题,及基体材料形变时其导电通路易受影响。

2、综上可知,设计并制备一种能够发生大幅度形变且具有稳定的导电性的球壳结构的导电颗粒是从根源上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但是如何获得柔性的导电球壳,使其同时具备可变形特性和稳定的导电性仍是该领域的一大难点与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变形的、导电性稳定的可膨胀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电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可膨胀微球分散液的浓度为0.01g/mL-0.05g/mL。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的表面带正电荷的低维纳米材料是导电且表面有含氧基团的未改性或改性过的一维和/或二维纳米材料;步骤(c)中,所述的表面带负电荷的低维纳米材料是导电且表面有含氧基团的未改性或改性过的一维和/或二维纳米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和步骤(c)中,所述的低维纳米材料包括碳纳米管、石墨烯、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可膨胀微球分散液的浓度为0.01g/ml-0.05g/ml。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的表面带正电荷的低维纳米材料是导电且表面有含氧基团的未改性或改性过的一维和/或二维纳米材料;步骤(c)中,所述的表面带负电荷的低维纳米材料是导电且表面有含氧基团的未改性或改性过的一维和/或二维纳米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和步骤(c)中,所述的低维纳米材料包括碳纳米管、石墨烯、氧化石墨烯、二维层状金属碳/氮化物和改性的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的低维纳米材料为改性氧化石墨烯或碳纳米管。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的低维纳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丕明段亚强徐鹏武杨伟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