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五邑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硅改水性丙烯酸防黏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0394005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硅改水性丙烯酸防黏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丙烯酸乳液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硅改水性丙烯酸防黏乳液的原料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长链乙烯基聚有机硅20‑35份、亲水性丙烯酸酯单体1.2‑1.9份、丙烯酸酯软单体7.6‑10.2份、交联性丙烯酸酯单体6.8‑11.5份、引发剂1.2‑2.1份、中和剂1.2‑1.9份、有机溶剂9‑15份和水29‑54份。本发明专利技术选用亲水性丙烯酸酯单体、丙烯酸软单体与交联性丙烯酸酯单体为全部的丙烯酸酯材料,并将它们在引发剂作用下,运用溶液聚合方式通过与长链乙烯基聚有机硅发生共聚反应,向丙烯酸乳液中接枝有机硅,引入Si‑O‑Si结构,以提高丙烯酸乳液的防黏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性丙烯酸合成的,具体涉及一种硅改水性丙烯酸防黏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水性丙烯酸树脂在一个低玻璃化温度条件下具有强附着力与高柔软性,因其常常被作为黏合剂使用,但是表面的高黏性也进一步限制了应用领域。

2、有机硅化合物相较同分子量的化合物具有较低的表面能、粘度较低、表面张力弱、易于成膜,同时,较低的表面张力可以赋予涂膜良好的疏水、防粘、高光泽等性能。制备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的方法分为两种:物理改性法、化学改性法。物理改性法又称共混法,主要是将丙烯酸酯聚合物与有机硅聚合物二者通过机械混合的方法对其进行改性,是制备聚合物合金的重要方法之一。物理共混法操作简单方便,不仅可以使二者优势互补,而且可以使共混物获得原材料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得到性能优异的新材料。但是有机硅与丙烯酸树脂结构不同、二者极性差异大相容性不佳,简单的机械共混很难使二者相容得到稳定均相的硅改性树脂。因此,如何解决二者相容性差的问题是物理共混法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硅改水性丙烯酸防黏乳液,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长链乙烯基聚有机硅20-35份、亲水性丙烯酸酯单体1.2-1.9份、丙烯酸酯软单体7.6-10.2份、交联性丙烯酸酯单体6.8-11.5份、引发剂1.2-2.1份、中和剂1.2-1.9份、有机溶剂9-15份和水29-54份;所述硅改水性丙烯酸防黏乳液为以聚丙烯酸酯为长链,以长链乙烯基聚有机硅链端为侧链的乳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改水性丙烯酸防黏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长链乙烯基聚有机硅为带乙烯基和烷基官能团的长链聚有机硅氧烷;所述长链乙烯基聚有机硅结构式如式(1)所示其中,R1、R2与R’分别代表甲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改水性丙烯酸防黏乳液,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长链乙烯基聚有机硅20-35份、亲水性丙烯酸酯单体1.2-1.9份、丙烯酸酯软单体7.6-10.2份、交联性丙烯酸酯单体6.8-11.5份、引发剂1.2-2.1份、中和剂1.2-1.9份、有机溶剂9-15份和水29-54份;所述硅改水性丙烯酸防黏乳液为以聚丙烯酸酯为长链,以长链乙烯基聚有机硅链端为侧链的乳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改水性丙烯酸防黏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长链乙烯基聚有机硅为带乙烯基和烷基官能团的长链聚有机硅氧烷;所述长链乙烯基聚有机硅结构式如式(1)所示其中,r1、r2与r’分别代表甲基、乙烯基与烷基链端,x、y表示聚合度,x为7~9,y为9~11,分子量为1500~250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改水性丙烯酸防黏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改水性丙烯酸防黏乳液中含有聚丙烯酸酯长链和长链乙烯基聚有机硅侧链,其中,聚丙烯酸酯长链和长链乙烯基聚有机硅侧链的质量比为(45~47):(25~2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改水性丙烯酸防黏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改水性丙烯酸防黏乳液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长链乙烯基聚有机硅24-32份、亲水性丙烯酸酯单体1.4-1.7份、丙烯酸酯软单体8-10份、交联性丙烯酸酯单体8-10份、引发剂1.6-1.9份、中和剂1.4-1.7份、有机溶剂11-13份和水35-41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改水性丙烯酸防黏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性丙烯酸酯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显华王文静郭昌盛刘鹏碧黄立奇杜欣
申请(专利权)人:五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