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刺伤采血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8762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1
本申请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刺伤采血针,包括针管组件和防护组件,针管组件包括针管;防护组件包括内管和外管;外管上的用于使针管伸出的端部为外管伸出部,外管伸出部上设置有封堵组件,封堵组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封堵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封堵组件使外管伸出部封堵,阻止内管和针管伸出外管伸出部;防刺伤采血针具有初始状态、工作状态和回收状态,于初始状态下,针管的头部缩在防护组件内;于工作状态下,针管的头部伸出防护组件;于回收状态下,针管的头部缩回至防护组件内,封堵组件处于第二状态,防刺伤采血针无法转变成初始状态或工作状态。本申请的采血针能避免针管的头部的二次伸出,降低采血针刺伤人员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医疗用品,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刺伤采血针


技术介绍

1、采血针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医疗耗材之一,往往用于对患者的静脉采血。

2、目前所使用的采血针,通常都配置有针帽,在采血前将针帽拔除,然后将针头刺入人体进行采血。然而,针帽在拔除后其已经与采血针分离,当采血完成后,医护人员收回采血针时,采血针由于缺少有效防护容易刺伤医护人员,增大了医护人员与患者发生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增大了医疗风险。

3、目前市面上还存在一种改良的采血针,如申请号为

4、cn201820877879.1,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防刺伤采血针的中国专利中的采血针,其在采血结束后能够将钢针收入防护套中,防止出现钢针刺伤医护人员的情况发生。

5、虽然此种采血针能够在钢针收回防护套内后,降低针刺伤的风险,但是专利技术人发现,此种采血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不足,具体在于:

6、此种采血针在钢针收回防护套后,操作者在推动滑动把手后,仍能使钢针从防护套中伸出,在采血针使用完并使钢针收回防护套后,存在钢针二次伸出防护套的可能,其采血针并不能形成能够确保被收回的钢针不伸出防护套的锁死结构,在安全意识薄弱或不法人员拾取或捡取待回收的采血针时,易使被收回的钢针从防护套中伸出,存在二次伸出的钢针刺伤人员的风险。

7、所以,基于上述不足,目前亟需设计一种防刺伤采血针,以避免被收回的针头二次伸出。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防刺伤采血针,旨在避免被收回的针头二次伸出,降低采血针刺伤医护人员的风险,提高医疗过程的安全性。

2、本申请提出一种防刺伤采血针,其包括针管组件和防护组件,针管组件包括针管;防护组件套设于所述针管的外壁,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套设在所述内管上,所述内管套设在所述针管上;

3、所述外管上的用于使针管伸出的端部为外管伸出部,所述外管伸出部上设置有封堵组件,所述封堵组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封堵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封堵组件使所述外管伸出部导通,所述针管能从所述外管伸出部伸出,所述封堵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封堵组件使所述外管伸出部封堵,以阻止所述内管和针管伸出所述外管伸出部;

4、其中,所述防刺伤采血针具有初始状态、工作状态和回收状态,

5、于所述初始状态下,所述针管的头部缩在所述防护组件内,所述封堵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所述防刺伤采血针能从所述初始状态转变成工作状态;

6、于所述工作状态下,所述针管的头部伸出所述防护组件外,所述封堵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所述防刺伤采血针能从工作状态转变成回收状态;

7、于所述回收状态下,所述针管的头部缩回至所述防护组件内,所述封堵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所述防刺伤采血针无法转变成初始状态或工作状态。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封堵组件包括若干个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具有弹性,若干个所述弹性件沿所述外管的内壁周向分布;

9、所述封堵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弹性件受所述内管的压迫,所述弹性件贴附在所述外管内壁上;

10、所述内管向所述外管回缩后,所述内管解除对所述弹性件的压迫,使所述弹性件恢复形变,所述弹性件朝所述外管的中心轴线处偏转,若干所述弹性件相互挤压,使所述封堵组件转变为第二状态。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管包括配合部,所述配合部用于接触所述弹性件并对其进行压迫,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外管内壁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弹性件的容纳区。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针管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针管外壁的限位凸起;

13、所述内管的一侧开设有内管限位开口,所对应的所述外管的一侧开设有外管限位开口,所述限位凸起适配于所述内管限位开口和外管限位开口;

14、在沿所述内管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内管上的对应所述内管限位开口的两侧区域分别为第一内管限位部和第二内管限位部,所述外管上的对应所述外管限位开口的两侧区域分别为第一外管限位部和第二外管限位部;所述第一内管限位部和第一外管限位部位于同侧;

15、在所述防刺伤采血针从初始状态向工作状态转变的过程中,所述限位凸起在所述内管限位开口和外管限位开口内移动,直至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一内管限位部或第一外管限位部相抵;

16、在所述防刺伤采血针从工作状态向回收状态转变的过程中,所述限位凸起朝向所述第二内管限位部和第二外管限位部移动,使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二内管限位部相抵后继续朝向所述第二外管限位部移动,在所述限位凸起与第二内管限位部相抵后继续朝向第二外管限位部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内管相对所述外管移动,直至所述封堵组件处于第二状态。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管和针管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内管和针管之间存在第一空隙,所述内管上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内设置有填充件,所述填充件能沿所述第一通道的长度方向移动;

18、所述填充件具有初始状态,初始状态的所述填充件上的靠近针管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填充件上的远离针管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通道;

19、在所述防刺伤采血针从工作状态向回收状态转变的过程中,且所述限位凸起与第二内管限位部相抵后继续朝向第二外管限位部移动时,所述填充件由初始状态转变为工作状态,所述填充件上的远离针管的一端与第二外管限位部相抵,所述第二外管限位部推动填充件移动,使所述填充件从所述第一通道向靠近针管的方向伸出,所述填充件逐渐填充所述第一空隙,使所述填充件被挤压,在所述填充件的作用下,所述内管相对针管固定。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凸起背离针管的外壁的一端凸出至外管限位开口外。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针管还包括尾部,尾部伸出防护组件外;针管组件还包括把手件,把手件设置于尾部且与针管的外壁连接。

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把手件设置为多个,多个把手件环绕分布于针管的外壁上。

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防刺伤采血针还包括防滑层,所述防滑层位于所述外管的外壁上。

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防滑层与防护组件一体成型。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26、1. 在本申请的方案中,在采血前,该防刺伤采血针处于初始状态,其针管的头部缩至防护组件内,其针管的头部为针头,在进行采血时,使该防刺伤采血针从初始状态转变成工作状态,使得针管的头部从防护组件中伸出,以此将针管的头部刺入患者的血管中,以此进行采血作业,待采血结束后,使该防刺伤采血针从工作状态转变为回收状态,使针头的头部缩回至防护组件内,并使封堵组件处于第二状态,使得处于第二状态的封堵组件封堵外管伸出部,以阻止内管和针管从外管伸出部伸出,并且处于回收状态的采血针无法转变成初始状态或工作状态,以此避免针管的头部的二次伸出,从而降低采血针刺伤医护人员的风险,提高医疗过程的安全性;

27、2.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限位凸起、内管限位开口和外管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刺伤采血针,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刺伤采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包括配合部,所述配合部用于接触所述弹性件并对其进行压迫,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外管内壁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弹性件的容纳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刺伤采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针管外壁的限位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刺伤采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和针管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内管和针管之间存在第一空隙,所述内管上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内设置有填充件,所述填充件能沿所述第一通道的长度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刺伤采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背离所述针管的外壁的一端凸出至所述外管限位开口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刺伤采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还包括尾部,所述尾部伸出所述防护组件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刺伤采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件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把手件环绕分布于所述针管的外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防刺伤采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刺伤采血针还包括防滑层,所述防滑层位于所述外管的外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刺伤采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层与所述防护组件一体成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刺伤采血针,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刺伤采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包括配合部,所述配合部用于接触所述弹性件并对其进行压迫,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外管内壁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弹性件的容纳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刺伤采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针管外壁的限位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刺伤采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和针管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内管和针管之间存在第一空隙,所述内管上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内设置有填充件,所述填充件能沿所述第一通道的长度方向移动;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书聪曹学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