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微波三频带超表面吸波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微波三频带超表面吸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8600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波三频带超表面吸波器。该吸波器单胞结构由顶层谐振图案、中间介质层、金属底板三层组成,顶层谐振图案和金属底板分别贴合中间介质层的上下表面。顶层谐振图案是由外部金属开口谐振环、中间圆环和中间方环组成的复合结构,中间方环位于中间圆环内,且外部金属开口谐振环、中间圆环和中间方环的几何中心与谐振层的几何中心是同心的。顶层谐振图案和金属底板均为铜膜,中间介质层为环氧树脂玻璃布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对C、X频段的微波有三个特定的高吸收峰,且具有极化不敏感和高入射角特性。此外,通过改变所设计吸波器顶层的图案数量可实现单频带、双频带和三频带的调控,能满足更多的应用需求,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材料,涉及一种极化不敏感、宽入射角、高吸波率的微波三频带超表面吸波器


技术介绍

1、微波段通常指波长约在1m~1mm,对应的频率约为300mhz到300ghz。微波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大的工作带宽,在通信、雷达、医疗、安全检测、遥感、工业应用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微波超表面吸波器可实现微波段电磁波的高效吸收,在通信、雷达、电磁隐身等方面被广泛研究应用。

2、超表面是一种人工设计的亚波长结构,通过改变其结构尺寸和排布方式,可以灵活自如地调控电磁波的偏振、相位、振幅、共振等特性。基于超表面的吸波器具有厚度薄、尺寸小、重量轻等优点,且能解决传统吸波材料厚度限制的问题,故其在频谱成像、热辐射吸收、光探测器及隐身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3、近年来,有关微波段超表面吸波器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一些极化不敏感、宽入射角、多频带的吸波结构不断被提出,但这些研究很难在单个设计结构中兼顾多频带完美吸收、偏振不敏感、广角稳定性等所有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微波段超表面吸波器结构设计中,无法在单一结构同时实现多频带完美吸收、偏振不敏感、广角稳定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波三频带超表面吸波器。

2、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该吸波器单胞结构由顶层谐振图案、中间介质层、金属底板三层组成,顶层谐振图案和金属底板分别贴合中间介质层的上下表面。顶层谐振图案是由外部金属开口谐振环、中间圆环和中间方环组成的复合结构,中间方环位于中间圆环内,中间方环和中间圆环之间存在间隙,且外部金属开口谐振环、中间圆环和中间方环的几何中心与谐振层的几何中心是同心的。单胞结构在x,y方向上呈周期性排列,延伸组成超表面吸波器。

4、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微波三频带超表面吸波器设计方法,所设计超表面结构顶层谐振图案关于对角线对称。

5、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微波三频带超表面吸波器设计方法,所述中间介质层采用介电常数为4.4、损耗正切角为0.02的环氧树脂玻璃布板。

6、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微波三频带超表面吸波器设计方法,所述顶层谐振层和金属底板的厚度必须大于电磁波的趋肤深度,材料均采用的是金属铜膜。

7、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微波三频带超表面吸波器设计方法,所设计中间介质层和金属底板尺寸相同,但厚度不同。

8、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微波三频带超表面吸波器设计方法,所述中间介质层下表面打印金属铜膜作为所述金属底板,上表面采用化学腐蚀法得到顶层谐振图案。

9、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微波三频带超表面吸波器设计方法,所述吸波器吸波率计算值a(ω)和吸波器归一化阻抗z(ω)满足:

10、

11、式中,a0(ω)表示吸波器吸波率期望值,ξ表示吸波器吸波率误差阈值,z1(ω)表示吸波器归一化阻抗期望值,γ表示吸波器归一化阻抗误差阈值。

12、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微波三频带超表面吸波器设计方法,所述吸波器吸波率a(ω)计算方法如下:

13、a(ω)=1-r(ω)-t(ω)=1-|s11|2-|s21|2

14、式中,r(ω)为吸波器的反射率,t(ω)为吸波器的透射率,s11为吸波器的反射系数,s21为吸波器的透射系数,由于金属底板铜膜厚度远大于铜在此工作频段的趋肤深度,电磁波无法从底板透射,故透射率可近似为零。因此,吸波率a(ω)可表示为:

15、

16、式中,zin(ω)为超表面吸波器的输入阻抗,z0为自由空间中的波阻抗,z0=377ω,zin(ω)可表示为:

17、zin(ω)=re{zin(ω)}+j im{zin(ω)}

18、式中,re{zin(ω)}为输入阻抗的实部,im{zin(ω)}为输入阻抗的虚部,j为虚数单位。

19、则所述超表面吸波器吸波率a(ω)表示为:

20、

21、进一步地,所述超表面吸波器吸波率a(ω)可通过吸波率控制函数f(zin(ω),z0)表示:

22、

23、进而得到超表面吸波率控制模型f(a(ω)):

24、

25、式中,n为超表面吸波器在工作带宽的频率采样点数,g1为工作带宽的频率起始值,g2为工作带宽的频率终值。

26、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微波三频带超表面吸波器设计方法,吸波器归一化阻抗z(ω)获得方法包括:

27、

28、则所述吸波器归一化阻抗z(ω)可通过归一化阻抗控制函数e(s11)表示:

29、

30、进而得到超表面归一化阻抗控制模型e(z(ω)):

31、

3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33、(1)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微波三频带超表面吸波器,其顶层谐振层图案具有高度的中心对称性,使吸波器具有极化不敏感特性。

34、(2)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微波三频带超表面吸波器,其在te和tm模式下都具有广角入射特性,其中,te和tm模式分别为横电和横磁模式。吸波率总体上随着入射角增大而减小,但不论在te模式还是在tm模式下对于入射角在0°~60°范围内均保持高于80%的吸波率。

35、(3)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微波三频带超表面吸波器,其在5.16ghz、7.27ghz和8.32ghz频率处的吸波率分别为99.98%、99.94%和99.98%,可实现近乎完美吸波。

36、(4)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微波三频带超表面吸波器,其具有较薄的特性,结构总厚度为1.32mm,仅为最低吸收频率处对应波长的0.023。

37、(5)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微波三频带超表面吸波器,其顶层谐振层图案由简单的开口谐振环、方环和圆环结构组成,极易加工和批发生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波三频带超表面吸波器,其主要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设计的微波三频带超表面吸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设计超表面结构顶层谐振图案关于对角线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设计的微波三频带超表面吸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介质层采用介电常数为4.4、损耗正切角为0.02的环氧树脂玻璃布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设计的微波三频带超表面吸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谐振图案和金属底板的厚度必须大于电磁波的趋肤深度,材料均采用的是金属铜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设计的微波三频带超表面吸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设计中间介质层和金属底板尺寸相同,但厚度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设计的微波三频带超表面吸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介质层下表面打印金属铜膜作为所述金属底板,上表面采用化学腐蚀法得到顶层谐振图案。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微波三频带超表面吸波器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波器吸波率计算值A(ω)和吸波器归一化阻抗Z(ω)满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波三频带超表面吸波器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波器吸波率A(ω)计算方法如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波三频带超表面吸波器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波器归一化阻抗Z(ω)获得方法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波三频带超表面吸波器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表面吸波率和归一化阻抗控制模型如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波三频带超表面吸波器,其主要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设计的微波三频带超表面吸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设计超表面结构顶层谐振图案关于对角线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设计的微波三频带超表面吸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介质层采用介电常数为4.4、损耗正切角为0.02的环氧树脂玻璃布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设计的微波三频带超表面吸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谐振图案和金属底板的厚度必须大于电磁波的趋肤深度,材料均采用的是金属铜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设计的微波三频带超表面吸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设计中间介质层和金属底板尺寸相同,但厚度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设计的微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长凤喻卫军张易成居佳欣李政烨胡海乐韩连福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