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减振降噪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颗粒阻尼器,属于减振阻尼材料。
技术介绍
1、由于颗粒阻尼技术具有调谐频带宽、环境适应性强、减振结构成本低廉、安装使用灵活等特点,近年来被逐步应用在结构振动控制领域。目前颗粒阻尼器内部填装颗粒基本为金属材料,虽然颗粒间及颗粒器壁间碰撞耗能能够达到减振效果,但由于是刚度较大的金属材料间碰撞,碰撞时会造成极大的噪音污染,因此逐步出现了减振降噪兼顾的相关研究。如cn108457395a中的器壁采用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以增加颗粒与器壁的碰撞时间,降低碰撞噪音,但仍无法防止颗粒间碰撞产生的噪声。
2、矿渣、钢渣等固废是炼钢过程中产生的废渣,该些固废年均利用率低下,存量较大。随意丢弃不仅严重浪费资源,而且占用宝贵的土地。矿渣、钢渣主要含有sio2、cao、mgo、al2o3等成分,另外其中所含的fe作为一种变价元素易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矿渣、钢渣(统称为废渣或者固废)具有制备发泡陶瓷的可行性,发泡陶瓷内部多孔结构提供了良好的隔音降噪效果,因此将废渣应用到颗粒阻尼减振领域为提高固废的利用价值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减振降噪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减振降噪颗粒从内到外包括发泡陶瓷内核、聚多巴胺改性层及高分子聚合物弹性层,所述聚多巴胺改性层包覆于发泡陶瓷内核的外表面,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弹性层包覆于聚多巴胺改性层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减振降噪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陶瓷内核含有表面的开口和内部的闭口孔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减振降噪颗粒,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发泡陶瓷内核的总重量为100%计,发泡陶瓷内核中SiO2的含量≤55%,Al2O3的含量≤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减振降噪颗粒,其特征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减振降噪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减振降噪颗粒从内到外包括发泡陶瓷内核、聚多巴胺改性层及高分子聚合物弹性层,所述聚多巴胺改性层包覆于发泡陶瓷内核的外表面,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弹性层包覆于聚多巴胺改性层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减振降噪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陶瓷内核含有表面的开口和内部的闭口孔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减振降噪颗粒,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发泡陶瓷内核的总重量为100%计,发泡陶瓷内核中sio2的含量≤55%,al2o3的含量≤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减振降噪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多巴胺改性层的厚度为0.01-20μm。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复合减振降噪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按照原料中sio2的重量含量≤55%,al2o3的重量含量≤14%,剩余为其他组分进行原料配方设计,选用废渣微粉及调质材料作为原料并将其同发泡剂混合均匀。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调质材料包括铝矾土微粉及硅灰;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以废渣微粉及调质材料的总重量为100%计,所述发泡剂的用量为0.4-2%;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模压成型的压力为3-5mpa。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备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培泽,贺飞,郭志凯,彭占杰,王超锋,连明洋,程永龙,李佳衡,高翔,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