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充电桩防触电保护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7514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1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充电桩防触电保护机构,涉及智能充电桩技术领域,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中部由后至前开设有牵引槽,且牵引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牵引架,且牵引架在远离牵引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架,且活动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架,且连接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台。本技术在于支撑板对充电桩主体起到支撑的目的,结合着连接架和活动架的串联,与牵引槽内的牵引架同步运动,液压杆一延展或收缩控制充电桩主体进退,充电连接部与待充电机器对接供电,此过程中防止了人接触充电连接部的可能,防止了触电的发生,防止带来的用电风险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智能充电桩,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充电桩防触电保护机构


技术介绍

1、智能充电桩是一种用于对无人叉车、agv及其他机器人供电的装置。

2、现有技术中,智能充电桩一般由充电桩主体、充电线缆和充电连接部组成,充电线缆固定在充电桩主体的输出端,充电连接部固定在充电线缆输出端,通过充电连接部连接补充电源。

3、但是,上述待充电机器在充电过程中,其配套的充电连接部需要人工移动才能与充电机器连接供电,充电连接部供电端若被工作人员不小心触碰到,将会触电,存在用电风险,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针对这点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智能充电桩防触电保护机构。其优点在于支撑板对充电桩主体起到支撑的目的,结合着连接架和活动架的串联,与牵引槽内的牵引架同步运动,液压杆一延展或收缩控制充电桩主体进退,充电连接部与待充电机器对接供电,此过程中防止了人接触充电连接部的可能,防止了触电的发生,防止带来的用电风险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智能充电桩防触电保护机构,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中部由后至前开设有牵引槽,且牵引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牵引架,且牵引架在远离牵引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架,且活动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架,且连接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台,且支撑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充电桩主体,且充电桩主体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充电连接部。

>4、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在于支撑板对充电桩主体起到支撑的目的,结合着连接架和活动架的串联,与牵引槽内的牵引架同步运动,液压杆一延展或收缩控制充电桩主体进退,充电连接部与待充电机器对接供电,此过程中防止了人接触充电连接部的可能,防止了触电的发生,防止带来的用电风险问题。

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台的背面上部固定连接有液压杆一,且液压杆一的输出端与活动架的背部中端固定连接。

6、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液压杆一延展或收缩控制活动架进退,从而也实现对充电桩主体进退控制,充电连接部与待充电机器对接供电。

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台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架,且支撑框架的上部分别开设有活动槽和调节槽。

8、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支撑框架对整个设备部件起到支撑稳定的目的,且不影响后续防护罩位置调动。

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架,且活动架在远离活动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架。

10、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活动架围绕活动槽滑动,同步带动调节架滑动。

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架的外部与调节槽的内部活动连接,且调节架在远离调节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罩。

12、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调节架在调节槽内部滑动,能够带动防护罩同步滑动。

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罩的顶部中端固定连接有液压杆二,且液压杆二的输入端与支撑框架的顶部中端固定连接。

14、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液压杆二的延展或收缩能够对防护罩上下控制,控制防护罩与支撑台的间距。

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台的上部与防护罩的下部活动连接,且防护罩的侧部与支撑框架的内部活动连接。

16、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防护罩在支撑框架内部上下活动稳定且灵敏,与支撑台结合对充电桩主体起到隐蔽防护的目的,或分隔方便充电连接部输出供电。

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的位置设置于支撑台的左右两侧,且充电桩主体的位置设置于防护罩的内部。

18、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支撑台对充电桩主体起到支撑稳固的目的,充电桩主体前后调动稳定,且防护罩能够对避免闲置的充电连接部裸露在外,此过程中防止了人接触充电连接部的可能,进一步防止了触电的发生,解决了接触部位的裸露区域带来的用电风险问题。

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0、1、该智能充电桩防触电保护机构,通过设置有活动架围绕活动槽滑动,同步带动调节架滑动,能够带动防护罩同步滑动,液压杆二的延展或收缩能够对防护罩上下控制,实现对防护罩与支撑台的位置关系控制,防护罩能够对避免闲置的充电连接部裸露在外,此过程中防止了人接触充电连接部的可能,进一步防止了触电的发生,解决了接触部位的裸露区域带来的用电风险问题。

21、2、该智能充电桩防触电保护机构,通过设置有支撑板对充电桩主体起到支撑的目的,结合着连接架和活动架的串联,与牵引槽内的牵引架同步运动,液压杆一延展或收缩控制充电桩主体进退,充电连接部与待充电机器对接供电,此过程中防止了人接触充电连接部的可能,防止了触电的发生,防止带来的用电风险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充电桩防触电保护机构,包括支撑台(1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7),且支撑板(7)的中部由后至前开设有牵引槽(8),且牵引槽(8)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牵引架(6),且牵引架(6)在远离牵引槽(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架(5),且活动架(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架(4),且连接架(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台(3),且支撑台(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充电桩主体(1),且充电桩主体(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充电连接部(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充电桩防触电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1)的背面上部固定连接有液压杆一(9),且液压杆一(9)的输出端与活动架(5)的背部中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充电桩防触电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架(12),且支撑框架(12)的上部分别开设有活动槽(15)和调节槽(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充电桩防触电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1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架(16),且活动架(16)在远离活动槽(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架(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充电桩防触电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架(13)的外部与调节槽(14)的内部活动连接,且调节架(13)在远离调节槽(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罩(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充电桩防触电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10)的顶部中端固定连接有液压杆二(17),且液压杆二(17)的输入端与支撑框架(12)的顶部中端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充电桩防触电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1)的上部与防护罩(10)的下部活动连接,且防护罩(10)的侧部与支撑框架(12)的内部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充电桩防触电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7)的位置设置于支撑台(11)的左右两侧,且充电桩主体(1)的位置设置于防护罩(10)的内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充电桩防触电保护机构,包括支撑台(1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7),且支撑板(7)的中部由后至前开设有牵引槽(8),且牵引槽(8)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牵引架(6),且牵引架(6)在远离牵引槽(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架(5),且活动架(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架(4),且连接架(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台(3),且支撑台(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充电桩主体(1),且充电桩主体(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充电连接部(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充电桩防触电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1)的背面上部固定连接有液压杆一(9),且液压杆一(9)的输出端与活动架(5)的背部中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充电桩防触电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架(12),且支撑框架(12)的上部分别开设有活动槽(15)和调节槽(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充电桩防触电保护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依晴赵欣欣王传贤
申请(专利权)人:创力山东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