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全气囊,具体为一种减少安全气囊对人体冲击的防护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电子安全气囊系统是一种被动安全性的保护系统,它与座椅安全带配合使用,可以为乘员提供有效的防撞保护。在汽车发生碰撞时,汽车安全气囊可为乘客提供安全保障,大大降低乘客的受伤风险。
2、目前,家用汽车内置有多个安全气囊,针对主驾驶位,安全气囊一般位于方向盘内,针对副驾驶位,安全气囊一般位于中控台内侧,针对后排座位,安全气囊一般位于座椅两侧。汽车的安全气囊系统除了安全气囊本身之外,还包括撞击传感器、控制器、点火装置和电源,其中,点火装置用于点燃安全气囊内的叠氮化钠粉末,且点火装置与电源相连,控制器则用于控制点火装置和电源的通断路。当汽车受到外部猛烈撞击时,汽车内置的撞击传感器能够及时检测到撞击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立即接通电路,进而使气囊弹出。
3、根据事故研究表明,汽车在发生撞击事故时,受伤率最高的部位是副驾驶位,而安全气囊除了具有防撞保护的正向作用,有时也会因其巨大的冲击力,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例如,副驾驶位的安全气囊在弹出的瞬间,气囊会冲破中控台的面板向外弹出,由于气囊弹出的速度太快(大约30毫秒),因此气囊的冲击力也很大,当气囊与人体接触时,可能会对乘客面部造成一定的伤害。鉴于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减少安全气囊对人体冲击的防护装置及方法以良好的解决上述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安全气囊对人体冲击的防护装置及方法,用于解决上述
2、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减少安全气囊对人体冲击的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箱,所述防护箱呈长方体盒状顶部无盖结构,所述防护箱固定设置于中控台内侧;
3、承载部,所述承载部位于防护箱内,所述承载部的顶面开设有用于容纳安全气囊的容纳槽,所述承载部的内部开设有充气空腔,所述充气空腔的内部设有气体发生机构,所述承载部的外部左右两侧壁均开设有与所述充气空腔相通的连通孔,所述承载部的外表面且位于连通孔的位置处还设有集气部,所述集气部的顶面设有若干沿竖向分布的冲击管,所述冲击管与所述集气部的内部相通;
4、遮挡机构,所述遮挡机构位于承载部的上方,所述遮挡机构包括遮挡框和装饰板,所述遮挡框呈矩形状,所述装饰板设置于所述遮挡框的上方,所述遮挡框还与所述承载部相连;以及
5、弹性支撑机构,所述弹性支撑机构设置于所述承载部的底面和防护箱的内底面之间,自然状态下,所述装饰板与中控台面板平齐。
6、可选的,所述气体发生机构包括透气盒和装药盒,所述透气盒固定套装在装药盒的外侧,所述透气盒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若干出气孔,所述装药盒的内部装填有叠氮化钠粉末,所述装药盒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透气孔,所述装药盒的内部还设有点火器,所述点火器与安全气囊内的点火装置串联设置。
7、可选的,所述承载部的底面贯穿开设有与所述充气空腔相通的安装口,所述透气盒通过所述安装口插入至所述充气空腔内,所述安装口内还设有封堵塞,所述封堵塞与所述安装口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封堵塞上贯穿开设有供所述点火器的引线穿出的穿线孔。
8、可选的,所述防护箱的内部左右两侧壁均设有阻挡块,所述阻挡块的顶端可拆卸式固定设有挡流板,位于左右两侧的两块所述挡流板分别位于所述承载部的左右两侧壁上方;自然状态下,所述承载部的顶端与所述挡流板的下表面抵接。
9、可选的,所述遮挡框的顶端前后两侧均设有铰座,两个所述铰座分别和所述装饰板的底面前后两侧铰接设置,且所述装饰板的底面中段位置开设有断裂槽。
10、可选的,所述遮挡机构还包括两个移动部,两个所述移动部分别位于遮挡框的前后两侧,且两个所述移动部均与所述遮挡框相连,所述防护箱的内部前后两侧壁均固定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活动贯穿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顶端与相应的所述移动部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的外侧还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和移动部以及定位块抵接,自然状态下,所述复位弹簧呈压缩状态;所述承载部的外部前后两侧壁均固定设有延伸边块,所述移动部与相应的所述延伸边块之间连接有拉动条,所述拉动条的中段位置处设有折弯凸起,所述折弯凸起位于所述定位块的上方,且所述拉动条采用硬质塑料材质,当所述承载部向下运动时,所述折弯凸起会与所述定位块产生撞击并断裂。
11、可选的,所述移动部朝向遮挡框的一面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部转动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外端伸出至转动槽外并与所述遮挡框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的外表面开设有绕线槽,所述绕线槽内缠绕有拉动绳,所述拉动绳的自由端与所述延伸边块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的外侧还套装有发条弹簧,所述发条弹簧的内外两端分别和旋转轴的外表面以及所述转动槽的内壁固定连接,自然状态下,所述发条弹簧呈收卷状态,所述拉动绳呈绷紧状态。
12、可选的,所述旋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设有第一边块,所述转动槽的内表面固定设有第二边块,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边块和所述第二边块不接触,且所述装饰板呈倾斜姿态;当所述第一边块和所述第二边块接触时,所述装饰板呈水平姿态。
13、可选的,所述弹性支撑机构包括连接座和设置于防护箱内底面的导轨,所述连接座固定设置于所述承载部的底面,所述连接座的底面两侧对称铰接设有斜撑杆,所述斜撑杆的底端铰接设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两个所述滑动块之间还设有拉动弹簧,自然状态下,所述拉动弹簧呈拉伸状态。
14、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减少安全气囊对人体冲击的防护方法,适用于上述的一种减少安全气囊对人体冲击的防护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15、当汽车发生撞击事故时,汽车内置的撞击传感器会将撞击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会立即接通电源和安全气囊之间的电路;
16、电路接通后,气体发生机构内部的点火器瞬间接通并点燃叠氮化钠粉末,从而释放出大量烟气;
17、烟气通过冲击管向上冲出,在反作用力作用下,承载部向下移动,与此同时,安全气囊弹出;
18、由于安全气囊向上弹出,而承载部向下移动,二者运动方向相反,因此可削弱安全气囊对外的冲击力。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少安全气囊对人体冲击的防护装置及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0、本专利技术中的承载部下移与安全气囊弹出同步发生,由于承载部下移与气囊弹出方向相反,因此本专利技术可削弱气囊弹出瞬间的冲击力,降低气囊冲击对人体产生的伤害;
21、本专利技术中具有装饰板,在非使用状态下装饰板与中控台面板平齐,当承载部下移时可带动装饰板同步下移并缩入中控台内部,因此有助于降低装饰板碎片撞击到乘客的概率;
22、本专利技术中的遮挡框与移动部转动配合,当承载部下移过程中,可带动装饰板转动至水平姿态,在此状态下装饰板被气囊冲破,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装饰板碎片或位于装饰板上的物品撞击到乘客的概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少安全气囊对人体冲击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安全气囊对人体冲击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机构(500)包括透气盒(501)和装药盒(502),所述透气盒(501)固定套装在装药盒(502)的外侧,所述透气盒(501)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若干出气孔(503),所述装药盒(502)的内部装填有叠氮化钠粉末,所述装药盒(502)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透气孔(504),所述装药盒(502)的内部还设有点火器(505),所述点火器(505)与安全气囊内的点火装置串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少安全气囊对人体冲击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200)的底面贯穿开设有与所述充气空腔(202)相通的安装口(206),所述透气盒(501)通过所述安装口(206)插入至所述充气空腔(202)内,所述安装口(206)内还设有封堵塞(207),所述封堵塞(207)与所述安装口(206)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封堵塞(207)上贯穿开设有供所述点火器(505)的引线穿出的穿线孔(208)。
4.根据权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安全气囊对人体冲击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框(301)的顶端前后两侧均设有铰座(302),两个所述铰座(302)分别和所述装饰板(303)的底面前后两侧铰接设置,且所述装饰板(303)的底面中段位置开设有断裂槽(30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减少安全气囊对人体冲击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机构(300)还包括两个移动部(305),两个所述移动部(305)分别位于遮挡框(301)的前后两侧,且两个所述移动部(305)均与所述遮挡框(301)相连,所述防护箱(100)的内部前后两侧壁均固定设有定位块(103),所述定位块(103)上活动贯穿设有导向杆(306),所述导向杆(306)的顶端与相应的所述移动部(305)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306)的外侧还套设有复位弹簧(307),所述复位弹簧(307)的两端分别和移动部(305)以及定位块(103)抵接,自然状态下,所述复位弹簧(307)呈压缩状态;所述承载部(200)的外部前后两侧壁均固定设有延伸边块(209),所述移动部(305)与相应的所述延伸边块(209)之间连接有拉动条(308),所述拉动条(308)的中段位置处设有折弯凸起(3081),所述折弯凸起(3081)位于所述定位块(103)的上方,且所述拉动条(308)采用硬质塑料材质,当所述承载部(200)向下运动时,所述折弯凸起(3081)会与所述定位块(103)产生撞击并断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减少安全气囊对人体冲击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305)朝向遮挡框(301)的一面开设有转动槽(309),所述转动槽(309)内部转动设置有旋转轴(310),所述旋转轴(310)的外端伸出至转动槽(309)外并与所述遮挡框(301)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310)的外表面开设有绕线槽(311),所述绕线槽(311)内缠绕有拉动绳(312),所述拉动绳(312)的自由端与所述延伸边块(209)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310)的外侧还套装有发条弹簧(313),所述发条弹簧(313)的内外两端分别和旋转轴(310)的外表面以及所述转动槽(309)的内壁固定连接,自然状态下,所述发条弹簧(313)呈收卷状态,所述拉动绳(312)呈绷紧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减少安全气囊对人体冲击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310)的外表面固定设有第一边块(314),所述转动槽(309)的内表面固定设有第二边块(315),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边块(314)和所述第二边块(315)不接触,且所述装饰板(303)呈倾斜姿态;当所述第一边块(314)和所述第二边块(315)接触时,所述装饰板(303)呈水平姿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安全气囊对人体冲击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机构(400)包括连接座(401)和设置于防护箱(100)内底面的导轨(402),所述连接座(401)固定设置于所述承载部(200)的底面,所述连接座(401)的底面两侧对称铰接设有斜撑杆(403),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安全气囊对人体冲击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安全气囊对人体冲击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机构(500)包括透气盒(501)和装药盒(502),所述透气盒(501)固定套装在装药盒(502)的外侧,所述透气盒(501)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若干出气孔(503),所述装药盒(502)的内部装填有叠氮化钠粉末,所述装药盒(502)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透气孔(504),所述装药盒(502)的内部还设有点火器(505),所述点火器(505)与安全气囊内的点火装置串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少安全气囊对人体冲击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200)的底面贯穿开设有与所述充气空腔(202)相通的安装口(206),所述透气盒(501)通过所述安装口(206)插入至所述充气空腔(202)内,所述安装口(206)内还设有封堵塞(207),所述封堵塞(207)与所述安装口(206)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封堵塞(207)上贯穿开设有供所述点火器(505)的引线穿出的穿线孔(20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安全气囊对人体冲击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箱(100)的内部左右两侧壁均设有阻挡块(101),所述阻挡块(101)的顶端可拆卸式固定设有挡流板(102),位于左右两侧的两块所述挡流板(102)分别位于所述承载部(200)的左右两侧壁上方;自然状态下,所述承载部(200)的顶端与所述挡流板(102)的下表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安全气囊对人体冲击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框(301)的顶端前后两侧均设有铰座(302),两个所述铰座(302)分别和所述装饰板(303)的底面前后两侧铰接设置,且所述装饰板(303)的底面中段位置开设有断裂槽(30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减少安全气囊对人体冲击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机构(300)还包括两个移动部(305),两个所述移动部(305)分别位于遮挡框(301)的前后两侧,且两个所述移动部(305)均与所述遮挡框(301)相连,所述防护箱(100)的内部前后两侧壁均固定设有定位块(103),所述定位块(103)上活动贯穿设有导向杆(306),所述导向杆(306)的顶端与相应的所述移动部(305)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306)的外侧还套设有复位弹簧(307),所述复位弹簧(307)的两端分别和移动部(305)以及定位块(103)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峰,周洪剑,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护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