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地铁车站隧道通风系统及其通风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地铁车站隧道通风系统及其通风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37102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铁车站隧道通风系统及其通风方法,其通风系统包括隧道风机和隧道风机兼排热风机,隧道风机兼排热风机设置在排热管网中,排热管网对车站上行区间和车站下行区间进行排热,车站上行区间中设置有上行排风管网,车站下行区间中设置有下行排风管网,排热管网、上行排风管网、下行排风管网组成混合通风管网;其通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进行正常场景判断,得到判断结果;根据判断结果,启动隧道区间早晚通风运行模式;根据判断结果,启动隧道区间活塞风运行模式、车站轨行区排热模式;进行火灾场景判断;根据判断结果,启动隧道区间火灾运行模式;根据判断结果,启动车站轨行区火灾运行模式。本发明专利技术节省土建投资,方便运营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铁环控,具体涉及一种地铁车站隧道通风系统及其通风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国内地铁处于黄金建设期,地铁环控专业作为地下车站占地面积较大的专业,如何最大化的减少环控专业占地面积一直是设计方和建设方关系的问题。

2、传统地铁车站隧道通风系统设计方案为车站两端分别设置两台隧道风机、一台排热风机,均为大型风机,隧道风机服务于隧道区间早晚通风以及区间的事故通风排烟,排热风机服务于列车正常运营停靠站台轨行区的排热以及车站轨行区的排烟;传统方案左右两端各设置三台大型风机,导致占用地下车站面积较多,不仅增加了土建专业的投资,同时也增加了环控专业的设备投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地铁车站隧道通风系统及其通风方法。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铁车站隧道通风系统,包括地铁车站,地铁车站两端分别设置一台隧道风机和一台隧道风机兼排热风机,所述隧道风机兼排热风机设置在排热管网中,所述排热管网对车站上行区间和车站下行区间进行排热,所述车站上行区间中设置有上行排风管网,所述车站下行区间中设置有下行排风管网,所述排热管网、上行排风管网、下行排风管网组合形成混合通风管网。

3、更进一步的,所述排热管网与下行排风管网之间设置有连通二者的第八电动风阀,所述下行排风管网与上行排风管网之间设置有连通二者的第七电动风阀。

4、更进一步的,所述排热管网包括轨顶排热风道,所述轨顶排热风道包括布设在上行区间中的上行轨顶排热风道和布设在下行区间中的下行轨顶排热风道,所述上行轨顶排热风道、下行轨顶排热风道并联后与隧道风机兼排热风机的一端连通。

5、更进一步的,所述隧道风机兼排热风机的另一端与排风亭连通。

6、更进一步的,所述下行排风管网包括下行排风管,所述下行排风管与下行区间连通,所述下行排风管中设置有第四电动风阀和第六电动风阀,所述第四电动风阀、第六电动风阀串联。

7、更进一步的,所述第四电动风阀布设在下行区间中,所述第六电动风阀的一端与活塞风亭兼机械风亭连通。

8、更进一步的,所述上行排风管网包括上行排风管,所述上行排风管包括上行主管、第一并联支管、第二并联支管,所述第一并联支管、第二并联支管并联后接入到上行主管中,所述上行主管中设置有第三电动风阀,所述第三电动风阀布设在上行区间中。

9、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并联支管中设置有第五电动风阀,所述第二并联支管中设置有隧道风机、第一电动风阀,所述第一并联支管、第二并联支管并联后另一端与活塞风亭兼机械风亭连通。

10、更进一步的,所述轨顶排热风道中包含多个轨顶排热风口。

11、一种地铁车站隧道通风系统的通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2、a.结合运营模式进行正常场景判断,得到判断结果;

13、b.判断结果为隧道区间早晚通风时,启动隧道区间早晚通风运行模式;

14、c.判断结果为列车正常运营时,启动隧道区间活塞风运行模式以及车站轨行区排热模式;

15、d.判断是否有火灾发生,确定火灾发生位置;

16、e.结合火灾发生位置进行火灾场景判断;

17、f.判断结果为火灾发生在隧道区间时,启动隧道区间火灾运行模式;

18、g.判断结果为火灾发生在车站轨行区时,启动车站轨行区火灾运行模式。

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20、本专利技术与传统设计方案相比,在车站左右两端分别减少了一台大型风机,减少了隧道风机房的面积,大大节省土建投资。

21、本专利技术与传统设计方案相比,简化的设计方案,减少了环控专业设备投资;简化的设计运行模式,方便运营管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铁车站隧道通风系统,包括地铁车站,地铁车站两端分别设置一台隧道风机(1)和一台隧道风机兼排热风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风机兼排热风机(2)设置在排热管网中,所述排热管网对车站上行区间和车站下行区间进行排热,所述车站上行区间中设置有上行排风管网,所述车站下行区间中设置有下行排风管网,所述排热管网、上行排风管网、下行排风管网组合形成混合通风管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隧道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热管网与下行排风管网之间设置有连通二者的第八电动风阀(10),所述下行排风管网与上行排风管网之间设置有连通二者的第七电动风阀(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隧道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热管网包括轨顶排热风道(19),所述轨顶排热风道(19)包括布设在上行区间中的上行轨顶排热风道和布设在下行区间中的下行轨顶排热风道,所述上行轨顶排热风道、下行轨顶排热风道并联后与隧道风机兼排热风机(2)的一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隧道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风机兼排热风机(2)的另一端与排风亭(17)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隧道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排风管网包括下行排风管,所述下行排风管与下行区间连通,所述下行排风管中设置有第四电动风阀(6)和第六电动风阀(8),所述第四电动风阀(6)、第六电动风阀(8)串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隧道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电动风阀(6)布设在下行区间中,所述第六电动风阀(8)的一端与活塞风亭兼机械风亭(16)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隧道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排风管网包括上行排风管,所述上行排风管包括上行主管、第一并联支管、第二并联支管,所述第一并联支管、第二并联支管并联后接入到上行主管中,所述上行主管中设置有第三电动风阀(5),所述第三电动风阀(5)布设在上行区间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隧道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并联支管中设置有第五电动风阀(7),所述第二并联支管中设置有隧道风机(1)、第一电动风阀(3),所述第一并联支管、第二并联支管并联后另一端与活塞风亭兼机械风亭(16)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隧道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顶排热风道(19)中包含多个轨顶排热风口(15)。

10.一种地铁车站隧道通风系统的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车站隧道通风系统,包括地铁车站,地铁车站两端分别设置一台隧道风机(1)和一台隧道风机兼排热风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风机兼排热风机(2)设置在排热管网中,所述排热管网对车站上行区间和车站下行区间进行排热,所述车站上行区间中设置有上行排风管网,所述车站下行区间中设置有下行排风管网,所述排热管网、上行排风管网、下行排风管网组合形成混合通风管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隧道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热管网与下行排风管网之间设置有连通二者的第八电动风阀(10),所述下行排风管网与上行排风管网之间设置有连通二者的第七电动风阀(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隧道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热管网包括轨顶排热风道(19),所述轨顶排热风道(19)包括布设在上行区间中的上行轨顶排热风道和布设在下行区间中的下行轨顶排热风道,所述上行轨顶排热风道、下行轨顶排热风道并联后与隧道风机兼排热风机(2)的一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隧道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风机兼排热风机(2)的另一端与排风亭(17)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铁车站隧道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排风管网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树张凤君王勤海刘英杰韩平张春雷李军省池东郝世杰张云璐甘婷婷王海听胡永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