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硫气体外排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7093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14
本技术涉及一种含硫气体外排净化装置,涉及含硫气井开采技术领域。本技术的含硫气体外排净化装置,包括壳体和集气管,壳体内部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内容置有反应液,集气管的一端与仪表的泄压口相互连接、另一端伸入反应液内,第二腔体内设置有隔板将其分隔为相互连通的第一分腔和第二分腔,第一分腔与第一腔体相互连通,第一分腔和/或第二分腔内设置有吸附剂,壳体开设有与第二分腔连通的排气口。能够对仪表拆卸过程中仪表波纹管或短接管内残留的含硫气体进行净化,避免出现含硫气体泄漏,带来人员中毒和污染大气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含硫气井开采,特别地涉及一种含硫气体外排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1、含硫气井开采过程中,通常需要准确获取井口装置上的压力、温度,其主要目的为一是可以检测气井压力和产量之间的关系,采取科学的开采手段,确保气井稳产高产;二是通过压力的变化进行预警或采取关井等安全措施,确保含硫气井开采的安全性;三是结合气井产量利用电动调节阀对井口压力进行调节,确保后端压力容器不超压,确保装置的稳定运行。需要在装置上配备不同规程型号的就地压力表、远传压力变送器、温度传感器等装置,由于涉硫压力表和压力变送器都是抗硫材质的仪器,可以直接接触含硫气体。但含硫仪表在拆卸过程中需将仪表、截止阀内的含硫气体排放、泄压后才能进行拆卸。

2、现场拆卸仪表时,首先关闭仪表下端的取压截止阀,然后缓慢开启泄压端卸掉表内压力,直至压力为零后,最后才是拆卸压力表本体、压力变送器本体,送到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合格后在安装使用。

3、泄压时关闭截止阀,有部分高压含硫气体留存在压力表波纹管内和安装短接内,泄压时高压的硫化氢气体随压力下降而膨胀外溢到周边环境中和硫化氢残留在衣服上,存在有人员中毒、污染大气的风险。

4、为了减少人员硫化氢中毒、污染大气的风险。亟待一种含硫气体外排的净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含硫气体外排净化装置,能够对仪表拆卸过程中仪表波纹管或短接管内残留的含硫气体进行净化,避免出现含硫气体泄漏,带来人员中毒和污染大气的问题。

2、本技术提供一种含硫气体外排净化装置,包括壳体和集气管,所述壳体内部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容置有反应液,所述集气管的一端与仪表的泄压口相互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反应液内,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有隔板将其分隔为相互连通的第一分腔和第二分腔,所述第一分腔与所述第一腔体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分腔和/或所述第二分腔内设置有吸附剂,所述壳体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分腔连通的排气口。

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分腔与所述第二分腔的连通端、所述第一分腔与所述第一腔体的连通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分腔沿长度方向的两端。通过本实施方式,使气体在第二分腔内的移动路程最大化,增大其与吸附剂的反应时间,提高吸附效率。

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为一端开口的筒体结构,所述第二壳体能够封堵所述开口。通过本实施方式,壳体为分体式结构,便于对其内部添加物料。

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一端开口的集液筒,所述集液筒的封口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底壁抵接,所述集液筒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集液筒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腔体。通过本实施方式,集气管的端部伸入到集液筒内,通过集气管进入到集液筒内的气体能够在与反应液反应后,通过集液筒与第二壳体之间的间隙排出。

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呈环形套设在所述集液筒的外围,所述隔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相互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底壁具有间隙,所述隔板的内壁与所述集液筒的外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分腔,所述隔板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分腔。通过本实施方式,隔板与集液筒均呈环形,气体能够从四周外溢,提高气体的分散空间体积,提高气体与吸附剂的吸附面积,提高吸附效率。

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通过本实施方式,提高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拆卸安装效率,实现快速对其内部物料进行添加或进行检修。

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通过本实施方式,使气体在为第二分腔内的移动路程长度最大化,当第二分腔内设置有吸附剂时,提高气体与吸附剂的接触时间。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气管伸入所述反应液的一端连接有滤网,所述集气管通过所述滤网的孔隙与所述第一腔体相互连通。通过本实施方式,通过滤网的作用,使气体从集气管内转移到反应液中时,滤网能够对气体起到分割产生细小气泡的作用,微小气泡能够是与反应液接触发生反应。

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气管内配设有单向阀。

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气管内设置有钢丝球网。

12、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够达到本技术的目的。

13、本技术提供的含硫气体外排净化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备有以下有益效果:

14、通过反应液和吸附剂能够对气体实现多级过滤,外排净化装置的结构简单紧凑,装置体积小巧,单人即可实现对仪表维护,适合推广;能够对仪表连接处的波纹管或短接管内残留的含硫气体起到净化作用,避免残留的含硫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对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硫气体外排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集气管,所述壳体内部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容置有反应液,所述集气管的一端与仪表的泄压口相互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反应液内,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有隔板将其分隔为相互连通的第一分腔和第二分腔,所述第一分腔与所述第一腔体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分腔和/或所述第二分腔内设置有吸附剂,所述壳体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分腔连通的排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硫气体外排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腔与所述第二分腔的连通端、所述第一分腔与所述第一腔体的连通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分腔沿长度方向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硫气体外排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为一端开口的筒体结构,所述第二壳体能够封堵所述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硫气体外排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一端开口的集液筒,所述集液筒的封口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底壁抵接,所述集液筒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集液筒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腔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硫气体外排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呈环形套设在所述集液筒的外围,所述隔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相互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底壁具有间隙,所述隔板的内壁与所述集液筒的外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分腔,所述隔板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分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硫气体外排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硫气体外排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硫气体外排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管伸入所述反应液的一端连接有滤网,所述集气管通过所述滤网的孔隙与所述第一腔体相互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硫气体外排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管内配设有单向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硫气体外排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管内设置有钢丝球网。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硫气体外排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集气管,所述壳体内部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容置有反应液,所述集气管的一端与仪表的泄压口相互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反应液内,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有隔板将其分隔为相互连通的第一分腔和第二分腔,所述第一分腔与所述第一腔体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分腔和/或所述第二分腔内设置有吸附剂,所述壳体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分腔连通的排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硫气体外排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腔与所述第二分腔的连通端、所述第一分腔与所述第一腔体的连通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分腔沿长度方向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硫气体外排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为一端开口的筒体结构,所述第二壳体能够封堵所述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硫气体外排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一端开口的集液筒,所述集液筒的封口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底壁抵接,所述集液筒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具有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荆华汤成兰高力赵凯李运录陈辉刘昌剑刘苑陈卓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