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分叉血管动脉瘤的扰流装置。
技术介绍
1、动脉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血管疾病,在脑血管病中,颅内动脉瘤发生率仅次于脑血栓,其发生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感染、外伤等有关,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以膨胀性、搏动性肿块为主要表现,可以发生在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一旦动脉瘤发生破裂将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颅内动脉瘤破裂,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者可引发血管痉挛引起大范围脑梗死而导致偏瘫和昏迷等。
2、传统颅内动脉瘤治疗手段包括:1)外科手术治疗如:动脉瘤颈夹闭术、动脉瘤颈结扎术、巨大动脉瘤的切开缝合术等;2)内科药物治疗,传统内科药物治疗通常用于未破裂的稳定型动脉瘤,主要目的是通过药物控制那些能够诱发动脉瘤破裂的潜在危险因素,如控制患者血压等;3)微创介入治疗如:弹簧圈填塞动脉瘤腔、液体胶填塞动脉瘤腔、支架辅助填塞等。
3、弹簧圈栓塞的缺陷是占位效应及需要其它支架辅助而造成的成本增加。球形栓塞的缺陷是占位效应、只适合于特定动脉瘤形状以及需要支架辅助而造成成本增加。栓塞过程中,动脉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治疗分叉血管动脉瘤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连接组件与扰流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分叉血管动脉瘤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束端与所述展开端之间形成过渡面,所述过渡面为弧形面,所述过渡面用于对血液流向进行引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治疗分叉血管动脉瘤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面为锥形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分叉血管动脉瘤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显影件与第二显影件,所述第一显影件设置于所述支架与所述连接杆连接处,所述第二显影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分叉血管动脉瘤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连接组件与扰流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分叉血管动脉瘤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束端与所述展开端之间形成过渡面,所述过渡面为弧形面,所述过渡面用于对血液流向进行引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治疗分叉血管动脉瘤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面为锥形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分叉血管动脉瘤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显影件与第二显影件,所述第一显影件设置于所述支架与所述连接杆连接处,所述第二显影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与所述连接杆连接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治疗分叉血管动脉瘤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影件为可降解显影弹簧,所述第一显影件一端与所述支架的远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第一显影件可在所述支架的拉动下发生弹性变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树法,康德智,汪弘俊,熊晓颖,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易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