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碎栓器、碎栓系统及碎栓器的制造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13368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碎栓器、碎栓系统及其碎栓器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碎栓器包括输送辅管与碎栓件;输送辅管两端分别形成操作端与约束端;碎栓件设置于约束端,碎栓件包括控制部与工作部,控制部滑动连接于输送辅管;工作部具有第一形态与第二形态,第一形态具有变形为第二形态的弹性趋势;第一形态为工作部收纳于约束端内部,第二形态为工作部向输送辅管径向展开;通过控制部将工作部从所述约束端推出或拉回,切换所述第一形态或第二形态,工作部从所述约束端内推出越多,工作部的径向切割范围越大。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碎栓范围进行调节,适用性强,减少频繁更换器械的操作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介入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碎栓器、碎栓系统及其碎栓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1、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残疾和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ais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血流以挽救缺血组织。目前典型的治疗方案包括静脉、外周,颅内血管溶栓和机械取栓。

2、静脉溶栓方法是在静脉中注射血栓溶解剂,其主要成分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原理为rt-pa能够使病变血管内的血栓溶解,达到病变血管血流再通的目的,从而使血管灌流区域的脑组织重新获得血氧供应,缩小脑梗死面积。但是静脉溶栓的治疗方案是有严格的时间限制的,一般为中风发作的4.5小时内,而且有些药物通常是通过全身性药物释放的方法输送的,这种延长释放会增加全身出血包括脑出血的风险,所以静脉溶栓方法只适用于有限个体的治疗。

3、另一种选择是使用器械取栓,目前市场上拥有的介入取栓器械有两种,一种是抽吸导管,其设计结构类似于微导管,到达病变后在末端加载一定的负压,将游离的堵塞血管的血栓吸入导管或者吸附在导管口拉出体外,从而恢复病变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碎栓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辅管与碎栓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碎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两端分别形成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中间形成卷绕段,所述第一端部与控制部连接,所述卷绕段从所述约束端伸出,以所述第二端部为中心卷绕为涡卷状,随着卷绕段的伸出量增大,涡卷层数逐渐增多,从而使工作部的径向切割范围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碎栓器,其特征在于,碎栓件数量为2,两所述碎栓件相对设置;两所述碎栓件的卷绕段之间形成V型夹角,所述V型夹角的尖端靠近约束端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碎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两端分别形成第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碎栓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辅管与碎栓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碎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两端分别形成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中间形成卷绕段,所述第一端部与控制部连接,所述卷绕段从所述约束端伸出,以所述第二端部为中心卷绕为涡卷状,随着卷绕段的伸出量增大,涡卷层数逐渐增多,从而使工作部的径向切割范围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碎栓器,其特征在于,碎栓件数量为2,两所述碎栓件相对设置;两所述碎栓件的卷绕段之间形成v型夹角,所述v型夹角的尖端靠近约束端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碎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两端分别形成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中间依次形成第一扩展段与第二扩展段,所述第一扩展段与所述第二扩展段连接处形成翻折端;所述第一扩展段、翻折端与第二扩展段之间形成v型夹角,所述v型夹角的尖端靠近约束端设置;所述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均与所述控制部连接;随着第一扩展段与第二扩展段从约束端的伸出量增大,第一扩展段与第二扩展段分别向翻折端的两侧延伸,从而使工作部的径向切割范围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王海刘子杰刘建明李承志郑宏亮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易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