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隧道穿越溶洞的排水结构及排水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隧道穿越溶洞的排水结构及排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36153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隧道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穿越溶洞的排水结构及排水方法,包括溶洞封堵系统、溶洞引排水系统和隧道中央排水系统,所述溶洞封堵系统包括泵送混凝土保护层、吹砂缓冲层、溶洞空腔,所述泵送混凝土保护层及吹砂缓冲层均填充于溶洞空腔的底部,且所述吹砂缓冲层位于所述泵送混凝土保护层的上部,所述溶洞引排水系统位于所述溶洞封堵系统和隧道中央排水系统之间,且分别与两者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隧道穿越富水溶洞时,地下水的排泄及地下水渗流时堵塞隧道主体排水系统问题,能有效保证隧道穿越溶洞时的结构安全性,同时提供一种隧道穿越溶洞时排水系统是否运转良好的检修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工程建设,具体涉及一种隧道穿越溶洞的排水结构及排水方法


技术介绍

1、我国高速公路隧道的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飞速,尤其是山区高速公路的修建,出现了大量的公路隧道。在我国西南地区高速公路隧道建设中,由于该地区以喀斯特地貌为主,隧道工程建设呈富水性和多溶洞现象,突水、涌水现象更是频发。隧道长期涌水严重影响隧道建设的安全性,也对该地区生态文明建设造成不利影响,违背安全文明施工的原则,因此研究该地区富水隧道穿越溶洞排水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传统隧道涌水及溶洞处理方法以封堵法和排水法为主,传统封堵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水源,减轻了隧道涌水对施工带来的影响,但会额外增加隧道结构承受的孔隙水压力,容易造成水源沿围岩裂隙渗出造成更大的涌水灾害。传统排水法隧道穿越溶洞的排水通过初期支护渗透,然后再由排水管引排进入隧道结构本体的中心水沟,最终排出洞外。但是由于溶洞周边富水,特别是雨季,传统排水法排水不及时,导致隧道衬砌结构承受较大静水压力或动水压力,易导致衬砌开裂、渗水,严重影响隧道的施工、运营安全安全。在这种背景下,亟需一种能够解决隧道穿越富水溶洞的排水结构及排水方法。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富水隧道溶洞排水结构及排水方案,保证隧道施工及后期运营安全,为同类隧道的排水提供借鉴。

3、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穿越溶洞的排水结构及排水方法,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指出的技术问题,避免隧道穿越溶洞时受到较大的较大静水压力或动水压力而出现开裂、渗水现象,能有效解决隧道周边溶洞地下水的排出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隧道穿越溶洞的排水结构,包括溶洞封堵系统、溶洞引排水系统和隧道中央排水系统,

4、所述溶洞封堵系统包括泵送混凝土保护层、吹砂缓冲层、溶洞空腔,所述泵送混凝土保护层及吹砂缓冲层均填充于溶洞空腔的底部,且所述吹砂缓冲层位于所述泵送混凝土保护层的上部,

5、所述溶洞引排水系统位于所述溶洞封堵系统和隧道中央排水系统之间,且分别与两者相连通。

6、优选地,所述溶洞引排水系统包括引水钢管、集水槽和导水钢管,所述引水钢管的一端与所述溶洞空腔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集水槽相连通,所述导水钢管的一端与所述集水槽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隧道中央排水系统相连通。

7、优选地,所述隧道中央排水系统为隧道中央排水沟。

8、优选地,所述引水钢管位于所述溶洞空腔的一端高于所述吹砂缓冲层至少30cm。

9、优选地,所述导水钢管位于所述集水槽的一端埋设在离集水槽底部60cm处,另一端向下倾斜设置并与隧道中央排水沟连通,且所述导水钢管的两端埋设纵坡不小于5%。

10、优选地,本专利技术还包括集水槽检修系统,所述集水槽检修系统包括检修门、检修门台阶、暗梁、挡水墙、爬梯和钢管护栏,所述检修门与所述集水槽相连通,所述检修门台阶位于所述检修门侧边,所述暗梁位于所述检修门上方,所述挡水墙设置在所述集水槽的内侧壁上,所述爬梯设置在所述挡水墙的外侧壁上,所述钢管护栏设置在所述挡水墙的顶部。

11、一种隧道穿越溶洞的排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2、(a)采用cd法开挖隧道,逐步揭露溶洞空腔,形成施工通道及施工平台,对溶洞空腔进行排险后,分层浇筑混凝土保护壳;

13、(b)开挖集水槽应根据图纸要求埋设引水钢管和导水钢管,集水槽及混凝土保护壳完成后进行隧道结构支护,施工完成后,根据预留的泵送管向上吹沙形成1m厚的吹砂缓冲层;

14、(c)改变溶洞空腔内原有水流路径,使溶洞空腔中地下水经由引水钢管,进入集水槽,最终经导水钢管进入隧道中央排水系统,从而保证溶洞内排水通畅,避免溶洞内过大水压对隧道结构稳定产生影响。

15、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穿越溶洞的排水结构及排水方法,能解决隧道穿越富水溶洞时,地下水的排泄及地下水渗流时堵塞隧道主体排水系统问题,能有效保证隧道穿越溶洞时的结构安全性,减少隧道二衬开裂渗水;同时提供一种隧道穿越溶洞时排水系统是否运转良好的检修方法。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穿越溶洞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溶洞封堵系统(1)、溶洞引排水系统(2)和隧道中央排水系统(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穿越溶洞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洞引排水系统(2)包括引水钢管(21)、集水槽(22)和导水钢管(23),所述引水钢管(21)的一端与所述溶洞空腔(13)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集水槽(22)相连通,所述导水钢管(23)的一端与所述集水槽(22)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隧道中央排水系统(3)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穿越溶洞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中央排水系统(3)为隧道中央排水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穿越溶洞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钢管(21)位于所述溶洞空腔(13)的一端高于所述吹砂缓冲层(12)至少30c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穿越溶洞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钢管(23)位于所述集水槽(22)的一端埋设在离集水槽(22)底部60cm处,另一端向下倾斜设置并与隧道中央排水沟连通,且所述导水钢管(23)的两端埋设纵坡不小于5%。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穿越溶洞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水槽检修系统,所述集水槽检修系统包括检修门(41)、检修门台阶(42)、暗梁(43)、挡水墙(44)、爬梯(45)和钢管护栏(46),所述检修门(41)与所述集水槽(22)相连通,所述检修门台阶(42)位于所述检修门(41)侧边,所述暗梁(43)位于所述检修门(41)上方,所述挡水墙(44)设置在所述集水槽(22)的内侧壁上,所述爬梯(45)设置在所述挡水墙(44)的外侧壁上,所述钢管护栏(46)设置在所述挡水墙(44)的顶部。

7.一种隧道穿越溶洞的排水方法,应用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隧道穿越溶洞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穿越溶洞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溶洞封堵系统(1)、溶洞引排水系统(2)和隧道中央排水系统(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穿越溶洞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洞引排水系统(2)包括引水钢管(21)、集水槽(22)和导水钢管(23),所述引水钢管(21)的一端与所述溶洞空腔(13)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集水槽(22)相连通,所述导水钢管(23)的一端与所述集水槽(22)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隧道中央排水系统(3)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穿越溶洞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中央排水系统(3)为隧道中央排水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穿越溶洞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钢管(21)位于所述溶洞空腔(13)的一端高于所述吹砂缓冲层(12)至少30c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穿越溶洞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冠军唐玉刘晓飞郑寰宇饶坤荣谭傢元韦海亮何磊祖李维富覃楼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路建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