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陡峭地形人工成桩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3842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陡峭地形人工成桩施工方法,以填挖边界线为分界线,下坡方向用高强红砖砌出半环形的双层墙体,双层墙体之间填充小石子混凝土形成平台支撑结构,在支撑结构上方设置半环形的钢筋混凝土盖板形成一部分操作平台;在填挖边界线的上坡方向,开挖坡体形成平面得到另一部分操作平台,桩口设置在操作平台上,上坡斜面为坡面喷砼。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此地形下常规机械无法到达的现状,在人工成孔桩的作业条件下,搭建形成操作平台进行人工成桩作业;施工过程扰动少,少挖少填,大幅减少了人工作业的工作量,利于后续人工成桩的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的,具体涉及一种陡峭地形人工成桩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高速公路桥梁桩施工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极端陡峭地形难以进行常规施工。常规机械由于地形原因无法到达,钻孔设备无法正常安放,因此只能依靠人工挖孔桩的形式进行施工。人工挖孔桩即采用人工挖掘的方法进行成孔,然后安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由于一切依靠人力完成,成本高,效率低下,因此应尽量减少开挖和填埋的工作量,是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法的基本主导思想。另外,由于地形陡峭,同时还需要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也是人工挖孔桩施工的重点之一。

2、现有文献中,在陡峭坡地采用人孔挖孔桩时,大多采用挖掘坡地山体形成操作平台的方式进行施工,例如论文:《山区斜坡段桥梁桩基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交通科技与管理》,55页-57页);但是此类形成平台的方式,对山体挖掘量过大,对山体扰动大,施工难度大。而且形成的操作平台面积有限,工具设备操作不够便利。

3、再例如,中国专利:1、高原陡峭边坡上人工挖孔桩的施工方法;申请号:cn202210555052.x中所述,由接长板铺设在脚手架上形成的操作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陡峭地形人工成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填挖边界线为分界线,下坡方向用高强红砖(24)砌出半环形的双层墙体,双层墙体之间填充小石子混凝土(23)形成平台支撑结构,在支撑结构上方设置半环形的钢筋混凝土盖板(26)形成一部分操作平台;在填挖边界线的上坡方向,开挖坡体形成平面得到另一部分操作平台,桩口设置在操作平台上,上坡斜面为坡面喷砼(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陡峭地形人工成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红砖(24)下方设置形状匹配的环形混凝土基础(22);混凝土基础(22)下方设置钢管桩(21)进入地面线下方,小石子混凝土(23)下方也设置钢管桩(21)地面线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陡峭地形人工成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填挖边界线为分界线,下坡方向用高强红砖(24)砌出半环形的双层墙体,双层墙体之间填充小石子混凝土(23)形成平台支撑结构,在支撑结构上方设置半环形的钢筋混凝土盖板(26)形成一部分操作平台;在填挖边界线的上坡方向,开挖坡体形成平面得到另一部分操作平台,桩口设置在操作平台上,上坡斜面为坡面喷砼(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陡峭地形人工成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红砖(24)下方设置形状匹配的环形混凝土基础(22);混凝土基础(22)下方设置钢管桩(21)进入地面线下方,小石子混凝土(23)下方也设置钢管桩(21)地面线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陡峭地形人工成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坡斜面如果为顺层断面,则坡面喷砼(1)中嵌入钢筋网(14),坡面喷砼(1)表面加设若干竖向槽钢(15),槽钢(15)中部通过若干锚杆(13)锚入上坡斜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坤球韦红亮李育林黄云蒋昌盛文翰程李锡汉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路建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