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芦竹的开放式组培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芦竹的开放式组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35384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繁殖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芦竹的开放式组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外植体处理;步骤S2、助生长溶液配置及使用步骤;S3、外植体消毒步骤;S4、配置培养基步骤;S5、接种步骤;S6、培养,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使用0.1g/L的吲哚丁酸,在外植体消毒前浸泡处理12~36h,并在培养基中添加浓度均为0.075g/L的百菌清与链霉素的混合抑菌剂,从而显著降低芦竹繁殖的成本,同时保留了组培优势,出苗整齐、繁殖系数大、繁殖速度快,为芦竹开放式组培提供了新思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繁殖,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芦竹的开放式组培方法


技术介绍

1、芦竹(arundo donax l.),为禾本科芦竹亚科芦竹属的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以其适应力强、抗逆性强、观赏性好、经济价值高等诸多优良特性,广泛应用于人工湿地、园林景观、医药、编织、造纸等领域。当前研究公认芦竹为多倍体植物,其大孢子母细胞不能正常分裂,导致种子败育,只能进行无性繁殖,常用的繁殖方式有分蘖、扦插和组培,但这几种繁育方式都各有优缺点,在快速繁育以满足芦竹出苗需求上存在不足。

2、分蘖繁殖是利用根或者茎基部的不定芽抽出的萌蘖条,经过培育,使其与母本分离后成为独立的植株的方法。该方法是最为传统的无性繁殖方法之一,具有成活率高、成苗快、繁殖系数小、苗木规格不整齐等特点,由于分蘖繁殖系数低且植株大小不一生长不一致,难以满足大规模出苗需求。

3、扦插繁殖是植物繁殖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通过截取一段植株营养器官,插入疏松润湿的土壤或细沙中,利用其再生能力,使之生根抽枝,成为新植株。其优点在于操作简单成本低,但同样具有繁殖系数小、苗木规格不整齐的缺点,并且存活率低于分蘖繁殖。

4、组织培养技术是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及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具有繁殖系数大、出苗整齐、繁殖速度快等优点,但该育苗体系需全程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因此操作复杂,人工成本及时间成本高,同时后期出现的污染情况也难以避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传统组织培养技术无菌操作难度大、无菌环境建设成本高的问题,通过抑菌剂和外植体消毒的方式避免较大污染,同时保留组织培养繁殖系数大、出苗整齐、繁殖速度快的优点。

2、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芦竹的开放式组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s1、外植体处理:选取芦竹的健康侧枝,修剪为每段一芽的小节,以洗衣粉溶液清洗浸泡15~30min,后以流水冲洗备用;

5、步骤s2、助生长溶液配置及使用:配置一定浓度的吲哚丁酸溶液,取步骤s1中的外植体,浸泡处理12~36h后清洗备用;

6、步骤s3、外植体消毒:取步骤s2中的外植体,用浓度为70%的酒精浸泡30s后,转移至浓度为2%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15min后,用无菌水清洗备用;

7、步骤s4、配置培养基:以1/8~1/2ms作为基础培养基,添加蔗糖20~30g/l、琼脂4~8g/l、活性炭0.5~2g/l,选用一定浓度的链霉素溶液与百菌清溶液共同作为抑菌剂加入培养基中;

8、步骤s5、接种:将步骤s3中的外植体接种至步骤s4中的培养基上,封膜培养;

9、步骤s6、培养:将接种瓶置于24~32℃环境中培养,光照强度800~1200lux,光照时长12h/d,培养28~60d。

1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所述吲哚丁酸溶液的浓度为0.05~0.2mg/l。

1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所述吲哚丁酸溶液的浓度为0.1mg/l。

1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链霉素溶液与百菌清溶液的浓度均为0.05~0.2g/l。

1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链霉素溶液与百菌清溶液的浓度均为0.075g/l。

1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与所述步骤3可以调换实施顺序

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6、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0.1g/l的吲哚丁酸,浸泡处理12~36h,促进茎节腋芽发育生根,并在培养基中添加浓度均为0.075g/l的百菌清与链霉素的混合抑菌剂抑制真菌、细菌侵染,减少组织培养灭菌的环节和成本,从而显著降低芦竹繁殖的成本,同时保留了组培优势,出苗整齐、繁殖系数大、繁殖速度快,为芦竹开放式组培提供了新思路。

17、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芦竹的开放式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芦竹的开放式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吲哚丁酸溶液的浓度为0.05~0.2mg/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芦竹的开放式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吲哚丁酸溶液的浓度为0.1m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芦竹的开放式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链霉素溶液与百菌清溶液的浓度均为0.05~0.2g/L。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芦竹的开放式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链霉素溶液与百菌清溶液的浓度均为0.075g/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芦竹的开放式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与所述步骤3可以调换实施顺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芦竹的开放式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芦竹的开放式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吲哚丁酸溶液的浓度为0.05~0.2mg/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芦竹的开放式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吲哚丁酸溶液的浓度为0.1m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兰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