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汽车车身一体冲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汽车车身一体冲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4323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车身一体冲压装置,包括加压机和冲压设备,所述加压机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压板,所述冲压设备的顶部设置有冲压板材,加压机通过弧形压板将冲压板材向靠近冲压设备的一侧挤压,所述冲压设备包括塑形部件,所述塑形部件具有塑形壳,所述塑形壳表面的顶部均匀开设有塑形凹槽。该装置在对冲压板材冲压结束后,能够通过适配滑板的推进作用和内封滑板回弹产生的冲击气体清理环边滑槽和塑形凹槽内部的残料,进而保证每次冲压工作后,冲压板材残留的余料不会残留在环边滑槽和塑形凹槽内部,避免出现在下一次冲压工作时,残料对冲压原件的表面造成压损,进而导致原料报废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制造,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车身一体冲压装置


技术介绍

1、冲压成型在汽车制造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制造技术,而汽车覆盖件大都采用冲压而成,其模具制造周期影响汽车的制造成本以及新产品开发的周期,冲压模具的设计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减少产品的浪费,缩短加工周期,防止产品的起皱和开裂现象,同时使车辆外壳具备一体化的特点,进而保证车体的美观度。

2、在冲压过程中,冲压机的动力件会将模料多余的材料冲压夹断,分离的原料会通过重力掉落在模具的侧方,不会对冲压工作造成干扰,但是偏向中部的原料可能会残留在模具的凹陷区域中,随着下一次的冲压工作,对冲压原件的表面造成压损,进而导致原料报废的情况,所以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车身一体冲压装置,包括加压机和冲压设备,所述加压机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压板,所述冲压设备的顶部设置有冲压板材,加压机通过弧形压板将冲压板材向靠近冲压设备的一侧挤压。

2、进一步地,所述冲压设备包括塑形部件,所述塑形部件具有塑形壳,所述塑形壳表面的顶部均匀开设有塑形凹槽,所述塑形壳内腔的顶部开设有环边滑槽,冲压板材被下压时,冲压板材的表面凹陷在塑形凹槽内部塑形,冲压板材周围的部位凹陷在环边滑槽内部塑形,所述环边滑槽的内壁设置有内推部件,所述塑形壳内壁底部的轴心处设置有承重部件,所述塑形壳内壁底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卡接设备,所述塑形壳表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切换设备,所述塑形壳表面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固定底柱。

3、进一步地,所述内推部件包括适配滑板,所述适配滑板底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弹簧滑杆,弧形压板插入环边滑槽后推动环边滑槽下滑,将弹簧滑杆压缩,所述弹簧滑杆表面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牵引连杆,所述牵引连杆远离弹簧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内封滑板,牵引连杆随着弹簧滑杆的顶部下滑,将内封滑板向下牵引。该装置的适配滑板和内封滑板在回弹时,始终位于塑形壳的内部,所以在塑形壳的隔离作用下,不会对外界产生较大的撞击声,而且塑形壳通过固定底柱固定在地面上,再加上塑形壳自身的配重,塑形部件本体也不会产生较大的振幅,进而保证塑形壳在多次进行内部撞击后不会发生位移、导致弧形压板加压位置发生偏移的问题。

4、进一步地,所述适配滑板的表面与环边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弹簧滑杆的底端与塑形壳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滑杆的顶部延伸至环边滑槽的内部,所述弹簧滑杆的顶端与适配滑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内封滑板的表面与塑形壳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内封滑板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底端与塑形壳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冲压板材表面的底部与塑形壳表面的顶部滑动连接。该装置在对冲压板材冲压结束后,能够通过适配滑板的推进作用和内封滑板回弹产生的冲击气体清理环边滑槽和塑形凹槽内部的残料,进而保证每次冲压工作后,冲压板材残留的余料不会残留在环边滑槽和塑形凹槽内部,避免出现在下一次冲压工作时,残料对冲压原件的表面造成压损,进而导致原料报废的情况。

5、进一步地,所述承重部件包括拱形软板,所述拱形软板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关节转杆,所述关节转杆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引导滑壳,拱形软板自身的应力较小,并且能够发生形变,并且拱形具有一定的减震作用,所述引导滑壳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容纳软壳,所述容纳软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受压板,所述容纳软壳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压弹簧带,所述受压板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控制板,容纳软壳保护内部的受压板,避免受压板被磨损,同时使受压板能够受到两侧加压弹簧带的挤压作用。

6、进一步地,所述内封滑板表面的底部与拱形软板表面的顶部相互挤压,所述拱形软板的前后两端均与塑形壳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受压板的前后两端均延伸至塑形壳的外部,所述控制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控制板的表面与塑形壳的表面固定连接,为了保证冲压板材的型号符合标准,冲压板材在冲压时,外表面的面积通常会比塑形壳的上表面大,这样能够通过预留部分面积的方式,保证每块板材在冲压后都能通过修剪的方式,形成合格的车壳,这就导致弧形压板在下压时不能加压过度,否则冲压板材多余的面料可能会被夹断,而承重部件可以通过受到的压力反馈冲压板材受到的压力,进而避免冲压板材出现夹紧力过大而被压断的问题。

7、进一步地,所述卡接设备包括直线滑板,所述直线滑板的底端均匀开设有适配切槽,所述直线滑板的底端通过适配切槽滑动连接有固定滑条,直线滑板能够通过自身的适配切槽沿着固定滑条直线滑动,所述直线滑板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压侧板,所述直线滑板表面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接夹板,所述加压侧板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挤压机,所述卡接夹板内腔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桥接连板,所述卡接夹板表面远离卡接夹板的一侧设置有竖直插板,竖直插板的两侧具有凹槽,在加压侧板的夹紧作用下,能够与卡接夹板的凸起部位相互卡接。

8、进一步地,所述竖直插板底部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内置转杆,所述竖直插板表面的底部通过凹槽与卡接夹板的表面插接,所述内置转杆的表面与卡接夹板的表面滚动连接,所述竖直插板的顶端与内封滑板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滑条的底端与塑形壳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挤压机的底端与塑形壳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卡接设备能够中断内推部件与弧形压板的同步关系,将内封滑板锁定最低点位置,使弧形压板先与内推部件分离,在适配滑板不受到阻碍的情况下,快速解除对内封滑板的锁定作用,避免出现弧形压板上升速度过慢,导致适配滑板在上升时被弧形压板阻碍,造成回弹力减小,使清理效果变差的问题。

9、进一步地,所述切换设备包括引导转杆,所述引导转杆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支撑转板,所述支撑转板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弧形弹簧带,所述支撑转板内腔远离引导转杆的一侧均匀设置有摩擦转轮,所述支撑转板内腔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主动转轮,所述主动转轮的表面滚动连接有传动转带,所述主动转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控制马达。所述切换设备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引导转杆的表面与塑形壳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摩擦转轮的表面与支撑转板的内腔滚动连接,所述摩擦转轮的表面与冲压板材表面的底部相互挤压,所述控制马达的表面与支撑转板表面远离弧形弹簧带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弹簧带的底端与塑形壳的表面固定连接。该装置通过两侧的切换设备,将冲压完毕的板材从塑形壳的内部取出,与一般的机械臂夹取相比,支撑转板转动幅度较小,并且对称设置在塑形壳的两侧,所以能够节省出机械臂的工作空间,配合流水线运输能够使施工更加安全,避免出现机械臂在移动施工过程中伤人的问题。

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1、1.该装置在对冲压板材冲压结束后,能够通过适配滑板的推进作用和内封滑板回弹产生的冲击气体清理环边滑槽和塑形凹槽内部的残料,进而保证每次冲压工作后,冲压板材残留的余料不会残留在环边滑槽和塑形凹槽内部,避免出现在下一次冲压工作时,残料对冲压原件的表面造成压损,进而导致原料报废的情况。

12、2.该装置的适配滑板和内封滑板在回弹时,始终位于塑形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车身一体冲压装置,包括加压机(1)和冲压设备(4),所述加压机(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压板(2),所述冲压设备(4)的顶部设置有冲压板材(3),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身一体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滑板(61)的表面与环边滑槽(52)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弹簧滑杆(65)的底端与塑形壳(5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滑杆(65)的顶部延伸至环边滑槽(52)的内部,所述弹簧滑杆(65)的顶端与适配滑板(61)的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身一体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封滑板(62)的表面与塑形壳(5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内封滑板(62)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63),所述缓冲弹簧(63)的底端与塑形壳(5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冲压板材(3)表面的底部与塑形壳(51)表面的顶部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身一体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部件(7)包括拱形软板(71),所述拱形软板(71)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关节转杆(72),所述关节转杆(72)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引导滑壳(74),所述引导滑壳(7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容纳软壳(75),所述容纳软壳(7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受压板(76),所述容纳软壳(75)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压弹簧带(73),所述受压板(76)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控制板(7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身一体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封滑板(62)表面的底部与拱形软板(71)表面的顶部相互挤压,所述拱形软板(71)的前后两端均与塑形壳(5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受压板(76)的前后两端均延伸至塑形壳(51)的外部,所述控制板(77)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控制板(77)的表面与塑形壳(51)的表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身一体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设备(8)包括直线滑板(82),所述直线滑板(82)的底端均匀开设有适配切槽(83),所述直线滑板(82)的底端通过适配切槽(83)滑动连接有固定滑条(81),所述直线滑板(82)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压侧板(89),所述直线滑板(82)表面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接夹板(84),所述加压侧板(89)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挤压机(88),所述卡接夹板(84)内腔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桥接连板(85),所述卡接夹板(84)表面远离卡接夹板(84)的一侧设置有竖直插板(8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身一体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插板(86)底部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内置转杆(87),所述竖直插板(86)表面的底部通过凹槽与卡接夹板(84)的表面插接,所述内置转杆(87)的表面与卡接夹板(84)的表面滚动连接,所述竖直插板(86)的顶端与内封滑板(62)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滑条(81)的底端与塑形壳(5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挤压机(88)的底端与塑形壳(5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身一体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设备(9)包括引导转杆(91),所述引导转杆(91)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支撑转板(92),所述支撑转板(92)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弧形弹簧带(93),所述支撑转板(92)内腔远离引导转杆(91)的一侧均匀设置有摩擦转轮(94),所述支撑转板(92)内腔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主动转轮(96),所述主动转轮(96)的表面滚动连接有传动转带(95),所述主动转轮(96)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控制马达(9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身一体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设备(9)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引导转杆(91)的表面与塑形壳(51)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摩擦转轮(94)的表面与支撑转板(92)的内腔滚动连接,所述摩擦转轮(94)的表面与冲压板材(3)表面的底部相互挤压,所述控制马达(97)的表面与支撑转板(92)表面远离弧形弹簧带(93)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弹簧带(93)的底端与塑形壳(51)的表面固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身一体冲压装置,包括加压机(1)和冲压设备(4),所述加压机(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压板(2),所述冲压设备(4)的顶部设置有冲压板材(3),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身一体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滑板(61)的表面与环边滑槽(52)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弹簧滑杆(65)的底端与塑形壳(5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滑杆(65)的顶部延伸至环边滑槽(52)的内部,所述弹簧滑杆(65)的顶端与适配滑板(61)的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身一体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封滑板(62)的表面与塑形壳(5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内封滑板(62)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63),所述缓冲弹簧(63)的底端与塑形壳(5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冲压板材(3)表面的底部与塑形壳(51)表面的顶部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身一体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部件(7)包括拱形软板(71),所述拱形软板(71)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关节转杆(72),所述关节转杆(72)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引导滑壳(74),所述引导滑壳(7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容纳软壳(75),所述容纳软壳(7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受压板(76),所述容纳软壳(75)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压弹簧带(73),所述受压板(76)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控制板(7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身一体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封滑板(62)表面的底部与拱形软板(71)表面的顶部相互挤压,所述拱形软板(71)的前后两端均与塑形壳(5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受压板(76)的前后两端均延伸至塑形壳(51)的外部,所述控制板(77)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控制板(77)的表面与塑形壳(51)的表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身一体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设备(8)包括直线滑板(82),所述直线滑板(82)的底端均匀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恩权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市展欣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