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钛母板装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2175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17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钛母板装配结构,包括,固定于装配架上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之间形成装配腔,所述装配腔用于钛母板的装配;分别位于定位板上的固定组件与活动组件,所述活动组件远离或靠近固定组件,以在装配腔内形成宽度变化的调节腔;位于装配腔内的限位腔,所述限位腔内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联动有加工组件,升降组件带动加工组件对钛母板的加工位置进行高度方向的调整;所述装配腔内形成有限位腔,所述升降组件位于所述限位腔内。本技术通过定位板先形成装配腔进行钛母板的装配,然后在利用调节腔,实现钛母板定位,以完成钛母板的整体装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板材装配,尤其涉及一种钛母板装配结构


技术介绍

1、板材在进行加工制作或运输中,均需要考虑其装配等,尤其是在加工制作中,板材一旦没有装配好,则容易发生板材窜位,或者加工组件加工出现误差等问题,进而影响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钛母板装配结构,利用调节腔和限位腔等进行限位固定,而结合在调节腔内的限位腔中的升降组件,为加工做好各种准备,为限位部等的增加,不仅确保了钛母板本身装配的定位,而且对于钛母板加工中的升降也做好了限位等。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钛母板装配结构,包括,

4、固定于装配架上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之间形成装配腔,所述装配腔用于钛母板的装配;

5、分别位于定位板上的固定组件与活动组件,所述活动组件远离或靠近固定组件,以在装配腔内形成宽度变化的调节腔;

6、位于装配腔内的限位腔,所述限位腔内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联动有加工组件,升降组件带动加工组件对钛母板的加工位置进行高度方向的调整;

7、所述装配腔内形成有限位腔,所述升降组件位于所述限位腔内。

8、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定位板先形成装配腔进行钛母板的装配,然后在利用活动组件形成调节腔,实现钛母板的最终定位,以完成钛母板的整体装配。

9、本技术方案中,还增加了限位腔,以及限位腔内的升降组件,进而使得加工组件具有一定的升降,其可以对定位的钛母板进行不同高度处的加工,同时限位腔的增加,将升降组件与钛母板进行隔离,但是升降组件带动的加工组件与钛母板接触,既保证了安全,又实现了提升。

10、本技术方案中,为了避免加工组件中升降组件的失误,辅助升降,故增加了驱动机构,而其在高度方向设置,形成另一种限位,与底部的连接板形成再次的限位,进行了防护保护。

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装配腔顶部延伸形成挡板,所述升降组件伸出并局部裸露在装配架外,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升降组件外侧。

12、本技术方案中,装配腔顶部形成挡板,升降组件局部伸出装配架,进而能够及时观察到升降组件是否正常工作,为挡板进行局部遮挡,避免升降组件与装配架外周的其它组件之间的互相影响。

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位于所述装配腔内的链条组,所述加工组件位于链条组构成的封闭腔内。

14、本技术方案中,利用链条组形成封闭腔,进而驱动链条的封闭腔转动,使得与链条侧壁固定的加工组件,随着链条的转动而进行升降,以实现不同位置的加工,此时的链条组,位于非加工区域,减少对加工的影响。

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工组件为两个时,还包括分别驱动第一加工组件和第二加工组件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加工组件或第二加工组件位于所述封闭腔内,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联动。

16、本技术方案中,设置两组加工组件时,同步进行联动控制,进而使得两个加工组件的工作顺序等,具有一定的关联,便于控制。

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均为电机,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通过齿轮啮合有齿条圈,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底部通过齿轮与所述齿条圈啮合。

18、本技术方案中,利用丝杆连接啮合齿条圈等,进而一个电机转动,通过啮合,使得齿条圈带动丝杆转动,进而启动另一个电机,进行另一个加工组件的控制,本技术方案中,电机具体控制加工组件升降,与链条进行配合辅助。

1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位于装配架上的配重组件,所述配重组件位于两个加工组件构成的加工区域的外周。

20、本技术方案中,增加配重组件,以实现整个结构稳定的作用。

2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装配于装配架上且与配重组件同处设置的带轮张紧组件,所述配重组件通过连接件悬空于所述加工区域的外周。

22、本技术方案中,为了确保加工组件的平衡以及减重等,增加配重组件,进而使得提升等需要等力较小,且整个的架体组件比较平稳,尤其是加工组件工作会产生震动等,而此时配重组件的增加,提升平稳性,悬空的设置,使得其给与架体四方一定的拉力和重力,实现稳定。

2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组件侧的定位板延伸形成延伸板,所述延伸板和定位板形成所述限位腔,所述升降组件位于固定组件的外侧设置。

24、本技术方案中,延伸板形成限位腔,使得升降组件设置在固定组件侧,避免了活动组件运动中对于升降组件的影响,最大可能的保护了固定组件和钛母板等。

2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板为工字型结构,所述工字型结构的长还包括位于焊接机架上对称设置的定位块,两个定位块形成定位腔。

26、本技术方案中,选用工字型结构,其能够在水平和垂直方向进行整个的装配,比如可以在水平方向设置脚座等,使得装配和接触面增大,进而装配的钛母板不易掉落。而定位块的增加,使得装配钛母板的装配结构先被具有定位的可能,才能为后续提供准备。

2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组件上设置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表面以及固定组件表面均设有防护条,所述防护条位于所述定位腔中,且伸出定位腔设置。

28、本技术方案中,增加防护条防护,然后将防护条设置到定位腔内,此时防护条与钛母板接触,且定位腔不会,不仅对钛母板没有磨损,而且避免了固定组件等错位影响的钛母板装配的错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钛母板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钛母板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腔顶部延伸形成挡板,所述升降组件伸出并局部裸露在装配架外,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升降组件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母板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位于所述装配腔内的链条组,所述加工组件位于链条组构成的封闭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钛母板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组件为两个时,还包括分别驱动第一加工组件和第二加工组件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加工组件或第二加工组件位于所述封闭腔内,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联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钛母板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均为电机,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通过齿轮啮合有齿条圈,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底部通过齿轮与所述齿条圈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钛母板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装配架上的配重组件,所述配重组件位于两个加工组件构成的加工区域的外周。

<p>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钛母板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配于装配架上且与配重组件同处设置的带轮张紧组件,所述配重组件通过连接件悬空于所述加工区域的外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钛母板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侧的定位板延伸形成延伸板,所述延伸板和定位板形成所述限位腔,所述升降组件位于固定组件的外侧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钛母板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为工字型结构,所述工字型结构的长还包括位于焊接机架上对称设置的定位块,两个定位块形成定位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钛母板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组件上设置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表面以及固定组件表面均设有防护条,所述防护条位于所述限位腔中,且伸出限位腔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钛母板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钛母板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腔顶部延伸形成挡板,所述升降组件伸出并局部裸露在装配架外,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升降组件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母板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位于所述装配腔内的链条组,所述加工组件位于链条组构成的封闭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钛母板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组件为两个时,还包括分别驱动第一加工组件和第二加工组件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加工组件或第二加工组件位于所述封闭腔内,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联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钛母板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均为电机,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通过齿轮啮合有齿条圈,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底部通过齿轮与所述齿条圈啮合。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玲
申请(专利权)人:索菲丝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