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耦合蒸汽蓄能器的热电联产机组调峰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耦合蒸汽蓄能器的热电联产机组调峰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31829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耦合蒸汽蓄能器的热电联产机组调峰系统及方法,涉及蒸汽储能和发电领域。其中热电联产机组调峰系统包括蒸汽动力循环热力发电子系统、蒸汽蓄能子系统和吸收式热泵子系统,各个子系统间通过管道和阀门连接;通过吸收式热泵子系统的耦合,提升了热电联供机组的供热能力,从而提高了系统的能源利用率;而蒸汽蓄能子系统的耦合,使得机组无论是在热电联供模式还是纯发电模式下运行,都能够安全、稳定、快速的实现机组升降负荷,均具有较好的热电解耦和深度调峰能力,有效平抑了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波动,保证了机组灵活稳定的运行,提高了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消纳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蒸汽储能和发电,特别是涉及一种耦合蒸汽蓄能器的热电联产机组调峰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的并网容量增加在有效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也因其周期性和不可预测性,严重影响了电网的稳定运行。为平抑可再生电力的波动、提高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传统的火力发电机组必须具有更加灵活的深度调峰能力。而对于热电联供机组,更是面对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波动和用户热负荷波动的双重考验。然而,传统的热电联供系统普遍存在热电解耦能力弱、灵活调峰能力不足的现状。因此,如何实现机组热电解耦,开展灵活供热改造,发展先进的供热技术已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耦合蒸汽蓄能器的热电联产机组调峰系统及方法,通过在传统的蒸汽动力循环热力发电子系统中耦合蒸汽蓄能器和吸收式热泵来有效提高机组的热电解耦能力和灵活调峰性能。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耦合蒸汽蓄能器的热电联产机组调峰系统,包括:蒸汽动力循环热力发电子系统、蒸汽蓄能子系统以及吸收式热泵子系统;

4、所述蒸汽动力循环热力发电子系统包括:蒸汽发生器(101)、高压缸(102)、中压缸(103)、低压缸(104)、发电机(105)、第一高压加热器(106)、第二高压加热器(107)、第三高压加热器(108)、除氧器(109)、给水泵(110)、第一低压加热器(111)、第二低压加热器(112)、第三低压加热器(113)、第四低压加热器(114)、第五低压加热器(115)、凝汽器(116)、凝结水泵(117)、疏水泵(118)、第一循环泵(119)、冷却塔(120)、第一分流阀(121)以及第一集流阀(122);所述蒸汽发生器(101)出口的主蒸汽管路与所述高压缸(102)的入口连接;所述高压缸(102)的第一级抽汽与第一高压加热器(106)的汽侧入口连接;所述高压缸(102)的第一路排汽与所述第二高压加热器(107)的汽侧入口连接;所述高压缸(102)的第二路排汽与所述蒸汽发生器(101)的再热器入口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101)的再热器出口与所述中压缸(103)的入口连接;所述中压缸(103)的第一级抽汽与所述第三高压加热器(108)的汽侧入口连接;所述中压缸(103)的第二级抽汽与所述除氧器(109)的第一路汽侧入口连接;所述除氧器(109)的出口与所述给水泵(110)的入口连接;所述给水泵(110)的出口与所述第三高压加热器(108)的水侧入口连接;所述第三高压加热器(108)的水侧出口与所述第二高压加热器(107)的水侧入口连接;所述第二高压加热器(107)的水侧出口与所述第一高压加热器(106)的水侧入口连接;所述第一高压加热器(106)的水侧出口与所述蒸汽发生器(101)的入口连接;所述中压缸(103)的第一路排汽与所述第一低压加热器(111)的汽侧入口连接;所述中压缸(103)的第二路排汽与所述低压缸(104)的入口连接;所述低压缸(104)的第一级抽汽与所述第二低压加热器(112)的汽侧入口连接;所述低压缸(104)的第二级抽汽与所述第三低压加热器(113)的汽侧入口连接;所述低压缸(104)的第三级抽汽与所述第四低压加热器(114)的汽侧入口连接;所述低压缸(104)的第四级抽汽与所述第五低压加热器(115)的汽侧入口连接;所述低压缸(104)的排汽与凝汽器(116)的入口连接;所述凝汽器(116)的出口与所述凝结水泵(117)的入口连接;所述凝结水泵(117)的出口与所述第五低压加热器(115)的水侧入口连接;所述凝汽器(116)的冷却水出口与所述第一分流阀(121)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分流阀(121)的第二路出口与所述冷却塔(120)的入口连接;所述冷却塔(120)的出口与所述第一集流阀(122)的第一路入口连接;所述第一集流阀(122)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循环泵(119)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循环泵(119)的出口与所述凝汽器(116)的冷却水入口连接;所述发电机(105)与所述高压缸(102)、中压缸(103)、低压缸(104)同轴连接;

5、所述蒸汽蓄能子系统包括:蒸汽蓄能器(201)、第一阀门(202)、第二阀门(203)、第三阀门(204)、第二集流阀(205)、第四阀门(206)、第五阀门(207)、第六阀门(208)以及第七阀门(209);所述中压缸(103)的第三路排汽分别与所述第一阀门(202)的入口以及所述第二阀门(203)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阀门(202)的出口与所述蒸汽蓄能器(201)的汽侧入口连接;所述第二阀门(203)的出口与所述第二集流阀(205)的第一路入口连接;所述蒸汽蓄能器(201)的第一路出口分别与所述第六阀门(208)的入口以及所述第七阀门(209)的入口连接;所述第六阀门(208)的出口与所述第二低压加热器(112)的汽侧入口连接;所述第七阀门(209)的出口与所述第三低压加热器(113)的汽侧入口连接;所述蒸汽蓄能器(201)的第二路出口与所述第三阀门(204)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三阀门(204)的出口与所述第二集流阀(205)的第二路入口连接;所述凝结水泵(117)的出口与所述第四阀门(206)的入口连接;所述第四阀门(206)的出口与所述蒸汽蓄能器(201)的给水侧入口连接;所述蒸汽蓄能器(201)的第三路出口与所述第五阀门(207)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五阀门(207)的出口通向外界环境以将所述蒸汽蓄能器(201)中的水排出;

6、所述吸收式热泵子系统包括:蒸发器(301)、第八阀门(302)、冷凝器(303)、第九阀门(304)、发生器(305)、换热器(306)、第十阀门(307)、第二循环泵(308)以及吸收器(309);所述第二集流阀(205)的出口与所述发生器(305)的汽侧入口连接;所述发生器(305)的汽侧出口与所述除氧器(109)的第二路汽侧入口连接;所述蒸发器(301)的热流股入口与所述第一分流阀(121)的第一路出口连接;所述蒸发器(301)的热流股出口与所述第一集流阀(122)的第二路入口连接;热网回水依次进入所述吸收器(309)和冷凝器(303)产生满足热网需求的热网供水;所述发生器(305)的冷剂蒸汽出口与所述第九阀门(304)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九阀门(304)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303)的汽侧入口连接;所述冷凝器(303)的液态水出口与所述第八阀门(302)入口连接;所述第八阀门(302)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301)冷流股入口连接;所述蒸发器(301)冷流股出口与所述吸收器(309)的水侧入口连接;所述发生器(305)的高温溴化锂浓溶液出口与所述换热器(306)的溴化锂浓溶液入口连接;所述换热器(306)的溴化锂浓溶液出口与所述第十阀门(307)的入口连接;所述第十阀门(307)的出口与所述吸收器(309)的溴化锂浓溶液入口连接;所述吸收器(309)的溴化锂稀溶液出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泵(308)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二循环泵(30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耦合蒸汽蓄能器的热电联产机组调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蒸汽动力循环热力发电子系统、蒸汽蓄能子系统以及吸收式热泵子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蒸汽蓄能器的热电联产机组调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式热泵子系统为单效型吸收式热泵或双效型吸收式热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蒸汽蓄能器的热电联产机组调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动力循环热力发电子系统为燃煤发电子系统、生物质发电子系统、垃圾燃烧发电子系统或核能发电子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蒸汽蓄能器的热电联产机组调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式热泵子系统的蒸发器(301)产生的冷冻水通入到所述蒸汽动力循环热力发电子系统的凝汽器(116)中,用于冷凝低压缸排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蒸汽蓄能器的热电联产机组调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蓄能器(201)补水来自所述凝结水泵(117)的出口。

6.一种耦合蒸汽蓄能器的热电联产机组调峰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耦合蒸汽蓄能器的热电联产机组调峰系统;所述耦合蒸汽蓄能器的热电联产机组调峰方法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耦合蒸汽蓄能器的热电联产机组调峰方法,其特征在于,蒸汽蓄能器(201)的储汽量由凝结水泵(117)通入到蒸汽蓄能器(201)的未饱和水量来决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耦合蒸汽蓄能器的热电联产机组调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耦合蒸汽蓄能器的热电联产机组调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耦合蒸汽蓄能器的热电联产机组调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蒸汽动力循环热力发电子系统、蒸汽蓄能子系统以及吸收式热泵子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蒸汽蓄能器的热电联产机组调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式热泵子系统为单效型吸收式热泵或双效型吸收式热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蒸汽蓄能器的热电联产机组调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动力循环热力发电子系统为燃煤发电子系统、生物质发电子系统、垃圾燃烧发电子系统或核能发电子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蒸汽蓄能器的热电联产机组调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式热泵子系统的蒸发器(301)产生的冷冻水通入到所述蒸汽动力循环热力发电子系统的凝汽器(116)中,用于冷凝低压缸排汽。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汉飞刘路尧陈有康段立强庞力平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