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炉密闭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1329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炉密闭罩,设置在电炉操作平台上,罩盖电炉,包括由固定的密闭罩左面墙、密闭罩后面墙、密闭罩右面墙、密闭罩顶墙以及至少一加料移门,围成的密闭罩空间。所述加料移门为倒L型折板移门,沿平行的密闭罩后面墙的方向设置加料门上轨道和加料门下轨道,加料移门的长度方向的两边分别沿加料门上轨道和加料门下轨道水平滑动。所述加料移门的下方设有测温取样门。密闭罩右面墙上设有水冷弯头侧移动门。密闭罩顶墙垂直于密闭罩后面墙,配合加料移门,罩盖电炉上方。安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炉密闭罩,改善了厂房内的卫生环境,促进了生产工艺节能,并减少了建设投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密闭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电炉密闭罩
技术介绍
在电炉本体附近增设“密闭罩”机构,压缩烟气散发空间,可大幅度降低除尘风量, 并在确保除尘效果的前提下,减少电能消耗,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电炉炼钢车间设立密 闭罩对于改善车间内部职工安全卫生也大有好处。其优点表现在能较大地减小操作场地噪 声,减小电炉的电磁辐射,减少电炉区域扬尘量。但由于电炉密闭罩使用环境恶劣,使用过程中易产生变形,长期使用成功的经验 不多。密闭罩结构庞大,为保证电炉炉壳更换安全、方便及避让密闭罩,需扩大电炉跨跨距, 从而增加了设置电炉密闭罩的建设投资。有鉴于此,寻求一种改进的电炉密闭罩成为该领域技术人员的追求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电炉密闭罩,它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 题,以达到改善厂房内的卫生环境,促进生产工艺节能,并减少建设投资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种电炉密闭罩,设置在电炉操作平台上,罩盖电炉,包括由固定的密闭罩左面 墙、密闭罩后面墙、密闭罩右面墙、密闭罩顶墙以及至少一加料移门,围成的密闭罩空间;所述加料移门为倒L型折板移门,沿平行的密闭罩后面墙的方向设置加料门上轨 道和加料门下轨道,所述加料移门的长度方向的两边分别沿加料门上轨道和加料门下轨道 水平滑动;所述加料移门的下方设有测温取样门;所述密闭罩右面墙上设有水冷弯头侧移动门;所述密闭罩顶墙垂直于密闭罩后面墙,配合加料移门,罩盖电炉上方;所述密闭罩左面墙、密闭罩后面墙、密闭罩右面墙、加料移门、测温取样门以及水 冷弯头侧移动门均设置H型钢骨架、内侧隔音板及外侧墙板。所述加料移门包括左侧加料门和右侧加料门,左侧加料门和右侧加料门沿加料门 上轨道和加料门下轨道反向运动。所述加料门上轨道和加料门下轨道的两端分别设有车档。所述测温取样门是双开移门。所述密闭罩左面墙、密闭罩后面墙、密闭罩右面墙上设有若干扇门、防爆窗以及活 络盖板。所述内侧隔音板呈块状镶嵌在H型钢骨架上,隔音板内填充矿棉,面向电炉侧为 不锈钢打孔板。所述外侧墙板为定型矿棉板。3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安装本专利技术的电炉密闭罩,改善了厂房内的卫生环境,促进了生产工艺节能,并减 少了建设投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炉密闭罩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沿剖面线1-1的剖面图。图3是图1中沿剖面线2-2的剖面图,表示电炉维修吊炉壳工况。图4是图1中沿剖面线3-3的剖面图,表示冶炼工况。附图标记1为电炉,2为密闭罩左面墙,3为密闭罩后面墙,4为密闭罩右面墙,5为加料移门, 51为左侧加料门,52为右侧加料门,53为加料门上轨道,54为加料门下轨道,6为密闭罩顶 墙,7为测温取样门,8为水冷弯头侧移动门,9为电炉操作平台,10为电炉变压器室,11为电 炉炉壳,12为水冷弯头。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参看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炉密闭罩,它设置在电炉操作平台9上,罩盖 电炉1。该密闭罩装置由固定的密闭罩左面墙2、密闭罩后面墙3、密闭罩右面墙4、密闭罩 顶墙6以及至少一加料移门5围成密闭罩空间。加料移门5为倒L型折板移门,沿平行的密闭罩后面墙3的方向设置加料门上轨 道53和加料门下轨道54,加料移门5的长度方向的两边分别沿加料门上轨道53和加料门 下轨道54水平滑动。密闭罩顶墙6垂直于密闭罩后面墙3,配合加料移门5,罩盖电炉1上方。密闭罩右面墙4上设置水冷弯头侧移动门8,图3中标记12为水冷弯头。加料移 门5的下方设置测温取样门7。测温取样门7是双开移门。加料移门5包括左侧加料门51和右侧加料门52,左侧加料门51和右侧加料门52 沿加料门上轨道53和加料门下轨道54反向运动。加料门上轨道53和加料门下轨道54的两端分别设置车档。密闭罩左面墙2、密闭罩后面墙3、密闭罩右面墙4、加料移门5、测温取样门7以及 水冷弯头侧移动门8均设置H型钢骨架、内侧隔音板及外侧墙板。内侧隔音板呈块状镶嵌在 H型钢骨架上,隔音板内填充矿棉,面向电炉侧为不锈钢打孔板,外侧墙板为定型矿棉板。密闭罩左面墙2、密闭罩后面墙3、密闭罩右面墙4上设置若干扇门、防爆窗以及活 络盖板。图中标记10为电炉变压器室,11为电炉炉壳。图中标记A至B表示电炉跨跨距 30000mm, B至C表示原料跨跨距12000mm。本专利技术的实际使用情况如下电炉密闭罩在电炉操作平台上分别设置固定部分和移动部分,固定部分包括左 面墙、后面墙、右面墙;移动部分包括加料门、测温取样门及水冷弯头侧移动门。在渣门侧加料门轨道下的固定墙上设置测温取样门(双开移门),在电炉炉门口清渣及侧温取样时打开,分两扇,悬挂式结构,左右移动,以减少加料门打开次数,提高除尘 及节能效果,并可减少加料门的故障率。在密闭罩右侧(水冷弯头侧)固定墙上设置水冷弯头侧移动门,只有在整体吊运 炉壳时,水冷弯头侧移动门才打开,其它情况下,移动门处于关闭状态。这样可在不增加电 炉跨跨距的情况下,能方便地进行电炉炉壳整体更换作业,从而降低建设投资。门及墙整体结构由型钢骨架、内侧隔音板及外侧墙板构成。骨架采用H型钢材制 作,内侧隔音板呈块状镶嵌在型钢骨架上,隔音板内填充矿棉,面向电炉侧采用不锈钢打孔 板,起到隔音隔热的作用,外侧墙板为定型矿棉板,内填充矿棉。还可按要求设置若干扇门、 防爆窗、活络盖板。这种结构较为轻便,能很好地降低噪音,防止电磁辐射,实现安全操作生 产。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操作共分三种工况,分别描述如下A、加料工况加料时,两扇加料门同步向两边开启(满行程);加料完毕,料篮或铁水包移出密 封罩后,加料门关闭(满行程),每扇门行程为6000mm。此工况下,测温取样门及水冷弯头侧移动门仍处于关闭状态。B、测温取样、炉门口清渣、耐材喷枪喷补工况测温取样、炉门推渣机清理炉门口残渣、喷枪喷补炉内耐材时,两扇测温取样门同 步向两边开启(满行程);工作完毕,测温取样门关闭(满行程),每扇门行程为2000mm。此工况下,加料门及水冷弯头侧移动门仍处于关闭状态。C、电炉维修吊炉壳工况电炉停电维修及吊炉壳时,两扇加料门同步向左侧开启(满行程),行程为 15000mm。两扇测温取样门同步向两边开启(满行程),每扇门行程为2000mm。水冷弯头侧移动门移开(满行程),行程为2300mm。维修完毕,电炉装料后送电前,加料门、测温取样门、水冷弯头侧移动门均满行程 关闭。本专利技术对环保卫生改善的作用如下(1)本专利技术可降低噪声约20dB(密闭罩内噪声在120dB时)。(2)本专利技术可使电炉操作平台区域的扬尘比国家标准的8mg/Nm3更低,密闭罩关闭 5分钟后可达5mg/Nm3以下。(3)本专利技术可隔离减小电炉冶炼时对车间的电磁波辐射量,进一步改善操作工人 的生产作业条件。本专利技术对生产工艺节能的作用如下根据电炉和LF炉生产经验,电炉治炼时从炉盖第4孔高强度抽取烟气会引起炉内 温度降低从而多消耗电力和电极;空气与钢水的过量接触会诱发部份钢种成品中氮含量增尚o在除尘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密闭罩机构缩小了含尘空间,相比屋顶方式,可减少除 尘风量,能降低电耗。100万吨产能的电炉炼钢厂采用此技术,工艺节能效益经测算可节约 每年80万元以上。本专利技术减少电炉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炉密闭罩,设置在电炉操作平台上,罩盖电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固定的密闭罩左面墙、密闭罩后面墙、密闭罩右面墙、密闭罩顶墙以及至少一加料移门,围成的密闭罩空间;所述加料移门为倒L型折板移门,沿平行的密闭罩后面墙的方向设置加料门上轨道和加料门下轨道,所述加料移门的长度方向的两边分别沿加料门上轨道和加料门下轨道水平滑动;所述加料移门的下方设有测温取样门;所述密闭罩右面墙上设有水冷弯头侧移动门;所述密闭罩顶墙垂直于密闭罩后面墙,配合加料移门,罩盖电炉上方;所述密闭罩左面墙、密闭罩后面墙、密闭罩右面墙、加料移门、测温取样门以及水冷弯头侧移动门均设置H型钢骨架、内侧隔音板及外侧墙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汉明叶婷李新吴蕴沈晓红戴鸿宽薛庭
申请(专利权)人: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