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双向运动的侧修边模具制造技术_技高网

双向运动的侧修边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0995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53
一种双向运动的侧修边模具,包括滑动修边凸模、第一导板、第二驱动块、斜锲滑块、侧压芯簧、修边凹模、修边切刀及第二导板,滑动修边凸模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导板上,斜锲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导板上,修边凹模通过侧压芯簧设置于斜锲滑块上,修边切刀设置于斜锲滑块上,修边凹模与滑动修边凸模的位置相对应,且二者结合处的轮廓相互对应,在合模时,修边凹模及滑动修边凸模先对待加工板材的翻边进塑形,其后修边切刀对翻边末端的余料进行切割,在合模过程中,第一导向部与第二导向部结合,以对合模过程进行导向。该双向运动的侧修边模具能够较好地进行翻边内收板材的加工,且加工精度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加工,尤其是一种双向运动的侧修边模具


技术介绍

1、为了增加板材30的强度或便于与其它零部件连接,在板材30的边缘会形成翻边。在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在板材30成型时直接将翻边一体成型。图1所示为具有隐藏斜锲的板材3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一些特殊的零部件中,其翻边的末端会内收,且要求该形状需要对已成型的板材30进行修边工序而得到。

2、为了实现上述的过程就需要在修边模具中设置修边结构,但是由于需求的产品是带有弧度的,在修边整形后,翻边处的型面上会存在波浪纹。

3、要减轻或者消除波浪,有两个方案。1、在有皱的区域增加吸皱筋;2、在翻边的末端增加侧压料型面,通过控制翻边塑形时进料速度减轻波浪纹。在翻边塑形后,需要将翻边末端多余的余料进行切除。若产品结构不能变更,解决方法只能选择方案2。但是此余料在产品负角(也即沿竖直方向,末端不可见),后序的余料切除较为困难,且加工精度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运动的侧修边模具,该双向运动的侧修边模具能够较好地进行翻边内收板材的加工,且加工精度较高。

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运动的侧修边模具,包括第一半模及第二半模,所述第一半模包括滑动修边凸模及第一导板,所述滑动修边凸模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板上;所述第二半模第二驱动块、斜锲滑块、侧压芯簧、修边凹模、修边切刀及第二导板,所述斜锲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板上,所述修边凹模通过侧压芯簧设置于所述斜锲滑块上,所述修边切刀设置于所述斜锲滑块上,所述修边凹模与所述滑动修边凸模的位置相对应,且二者结合处的轮廓与待加工板材的翻边相适应,在合模时,所述修边凹模及所述滑动修边凸模先对所述待加工板材的翻边进塑形,气候所述修边切刀对所述翻边末端的余料进行切割,所述双向运动的侧修边模具还包括第一导向部及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半模上,所述第二导向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半模上,在合模过程中,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二导向部结合,以对合模过程进行导向。

3、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机构为圆柱形定位销,所述第一导向部为销孔,所述第二导向部为销轴。

4、进一步的,当所述模具处于开模状态时,所述修边凹模与所述滑动修边凸模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导向部与所述第一导向部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修边切刀与所述滑动修边凸模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5、进一步的,在所述修边凹模行程终止前8-12mm,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二导向部结合,在所述第一导向部及所述第二导向部进行导向4-6mm后,所述修边切刀对所述待加工板材的翻边的末端余料进行切割。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板及所述第二导板均为v型导板。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板及所述第二导板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有夹角,以所述待加工板材的安放位置为准,所述第二导板位于所述待加工板材翻边的外侧的斜下方,并沿倾斜方向延伸。

8、进一步的,所述滑动修边凸模的下方设置有避让槽,以对所述修边切刀进行避让。

9、进一步的,所述双向运动的侧修边模具包括废料承载板,所述废料承载板位于合模时所述滑动修边模具与所述修边切刀结合处的下方。

10、进一步地,所述双向运动的侧修边模具包括对所述滑动修边凸模进行驱动的第一驱动块,以及对斜锲滑块进行驱动的第二驱动块,所述第一驱动块与所述滑动修边凸模之间形成有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二驱动块与所述斜锲滑块之间形成有第二驱动面。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模上设置有水平导板及侧向导板,所述水平盗版及所述侧向导板分别从水平方向及侧向设置于所述滑动修边凸模上。

12、综上所述,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斜锲滑块、滑动修边凸模、修边切刀及侧压芯簧的设置,以及其位置及运动方式的限定。由于侧压芯簧的存在,使得翻边的塑形的过程更加的平顺,更容易对进料的速度进行控制,以减少波浪纹的产生。在塑形结束后,又能够对翻边增加的型面进行余料的切除(图3中待加工板材翻边上虚线所示部分)。进一步地,通过导向结构的设置,能够较为准确地控制塑形及切割的精度。因此,该模具能够较好地进行翻边内收板材的加工,且加工精度较高。

13、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运动的侧修边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半模及第二半模,所述第一半模包括滑动修边凸模及第一导板,所述滑动修边凸模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板上;所述第二半模包括第二驱动块、斜锲滑块、侧压芯簧、修边凹模、修边切刀及第二导板,所述斜锲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板上,所述修边凹模通过侧压芯簧设置于所述斜锲滑块上,所述修边切刀设置于所述斜锲滑块上,所述修边凹模与所述滑动修边凸模的位置相对应,且二者结合处的轮廓相互对应,在合模时,所述修边凹模及所述滑动修边凸模先对所述待加工板材的翻边进塑形,其后所述修边切刀对所述翻边末端的余料进行切割,所述双向运动的侧修边模具还包括第一导向部及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半模上,所述第二导向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半模上,在合模过程中,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二导向部结合,以对合模过程进行导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运动的侧修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为圆柱形定位销,所述第一导向部为销孔,所述第二导向部为销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运动的侧修边模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模具处于开模状态时,所述修边凹模与所述滑动修边凸模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导向部与所述第一导向部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修边切刀与所述滑动修边凸模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运动的侧修边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修边凹模行程终止前8-12mm,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二导向部结合,在所述第一导向部及所述第二导向部进行导向4-6mm后,所述修边切刀对所述待加工板材的翻边的末端余料进行切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运动的侧修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板及所述第二导板均为V型导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运动的侧修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板及所述第二导板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有夹角,以所述待加工板材的安放位置为准,所述第二导板位于所述待加工板材翻边的外侧的斜下方,并沿倾斜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运动的侧修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修边凸模的下方设置有避让槽,以对所述修边切刀进行避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运动的侧修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运动的侧修边模具包括废料承载板,所述废料承载板位于合模时所述滑动修边模具与所述修边切刀结合处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运动的侧修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运动的侧修边模具包括对所述滑动修边凸模进行驱动的第一驱动块,以及对斜锲滑块进行驱动的第二驱动块,所述第一驱动块与所述滑动修边凸模之间形成有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二驱动块与所述斜锲滑块之间形成有第二驱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运动的侧修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模上设置有水平导板及侧向导板,所述水平盗版及所述侧向导板分别从水平方向及侧向设置于所述滑动修边凸模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运动的侧修边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半模及第二半模,所述第一半模包括滑动修边凸模及第一导板,所述滑动修边凸模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板上;所述第二半模包括第二驱动块、斜锲滑块、侧压芯簧、修边凹模、修边切刀及第二导板,所述斜锲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板上,所述修边凹模通过侧压芯簧设置于所述斜锲滑块上,所述修边切刀设置于所述斜锲滑块上,所述修边凹模与所述滑动修边凸模的位置相对应,且二者结合处的轮廓相互对应,在合模时,所述修边凹模及所述滑动修边凸模先对所述待加工板材的翻边进塑形,其后所述修边切刀对所述翻边末端的余料进行切割,所述双向运动的侧修边模具还包括第一导向部及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半模上,所述第二导向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半模上,在合模过程中,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二导向部结合,以对合模过程进行导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运动的侧修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为圆柱形定位销,所述第一导向部为销孔,所述第二导向部为销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运动的侧修边模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模具处于开模状态时,所述修边凹模与所述滑动修边凸模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导向部与所述第一导向部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修边切刀与所述滑动修边凸模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运动的侧修边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修边凹模行程终止前8-12mm,所述第一导向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小娣袁世军丁蕊李红兵乐羽鹏
申请(专利权)人: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