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口结构和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0916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52
本技术涉及一种通风口结构,包括通风口本体和叶片,通风口本体上设置有排气口,叶片以可翻转方式连接在排气口处,叶片支撑在排气口的前侧以关闭排气口,当叶片后侧的气压大于叶片前侧的气压时,叶片在气流的作用下翻转以打开排气口;还包括连接在通风口本体后侧的导流罩本体以及自导流罩本体的上端向上延伸的导流罩延伸部,导流罩本体和通风口本体之间限定出下端封闭的第一竖向导流通道,排气口与第一竖向导流通道相连通,导流罩延伸部向上伸出于通风口本体,导流罩延伸部限定出上端开口的第二竖向导流通道。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汽车。本技术能够减轻或消除通风口结构处的拍打异响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具体涉及一种通风口结构和汽车


技术介绍

1、汽车在使用中往往会出现车内外压强不同的情况,此时就需通过通风口将车内外连通,平衡车内外压强。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通风口通常包括通风口框架10和多片叶片20,多片叶片20在通风口框架10的多个格栅孔处形成单向泄压结构。现有技术中的通风口存在以下问题:在关车门时,车内压强在短时间急剧增大,车内气流需通过通风口快速外泄,导致通风口的叶片快速张开,形成拍打异响声。为了抑制通风口处的拍打异响声,部分汽车的通风口靠车外的一侧设置有外壳,利用外壳内形成的涡流来防止叶片产生拍打异响声,但是外壳会限制气流的排出,导致车内气流难以通过通风口快速外泄,进而导致关门声沉闷,在关车门时“嗡”声比较明显,对开关车门的声品质造成不利的影响。

2、例如申请号为cn202320081824.0的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抑制叶片拍击声的泄压阀结构及汽车,其通过在泄压阀主体的外侧设置外罩,使泄压阀主体排出的气流在外罩的腔体结构内形成涡流,利用涡流阻止叶片快速张开,进而防止叶片处产生拍打异响声,但外罩会限制气流的排出,只能通过在外罩的侧边开孔洞来排出气流,开孔过大则不能形成涡流来限制叶片的拍打,开孔过小则不能快速泄压,且涡流本身就可能导致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通风口结构和汽车,以减轻或消除通风口处的拍打异响声。

2、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通风口结构,包括通风口本体和叶片,所述通风口本体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叶片以可翻转方式连接在排气口处,所述叶片支撑在所述排气口的前侧以关闭所述排气口,当所述叶片后侧的气压大于所述叶片前侧的气压时,所述叶片在气流的作用下翻转以打开所述排气口;还包括连接在所述通风口本体后侧的导流罩本体以及自所述导流罩本体的上端向上延伸的导流罩延伸部,所述导流罩本体和所述通风口本体之间限定出下端封闭的第一竖向导流通道,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第一竖向导流通道相连通,所述导流罩延伸部向上伸出于所述通风口本体,所述导流罩延伸部限定出上端开口的第二竖向导流通道,所述第二竖向导流通道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竖向导流通道的上端相连通。

3、可选的,所述导流罩本体由下侧板、左侧板本体、后侧板本体和右侧板本体围成,所述导流罩延伸部由自所述左侧板本体的上端向上延伸的左侧板延伸部、自所述后侧板本体的上端向上延伸的后侧板延伸部以及自所述右侧板本体的上端向上延伸的右侧板延伸部围成。

4、可选的,所述导流罩延伸部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导流罩本体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的三分之一。

5、可选的,所述导流罩本体和所述导流罩伸出部构成一体成型的导流罩。

6、可选的,所述导流罩本体的内侧设置有隔音层。

7、可选的,所述排气口的上侧形成有第一侧边,所述排气口的下侧形成有第二侧边,所述叶片的上边缘连接在所述第一侧边上,所述叶片的下边缘支撑在所述第二侧边上。

8、可选的,所述第一侧边上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叶片的上边缘设置有与所述卡接部卡接的卡接孔。

9、可选的,所述通风口本体上设置有多个所述排气口,多个所述排气口处均以可翻转方式连接有所述叶片,多个所述排气口均与所述第一竖向导流通道连通。

10、可选的,所述通风口本体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身上的安装孔卡接的卡接结构。

11、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通风口结构。

12、本技术通过在通风口本体的后侧设置导流罩本体,导流罩本体能够引导气流向下流动,从而减少或消除出现叶片受到向上的气流冲击而拍打通风口本体的情况,能够减轻或消除通风口结构处的拍打异响声;通过设置导流罩延伸部能够更好的引导气流向下流动,从而进一步的减轻或消除通风口结构的拍打异响声;导流罩本体和导流罩延伸部均设置在靠车内的一侧,通过合理设置导流罩本体和导流罩的尺寸,能够在实现导流的情况下不阻碍气流排出,从而能够保证关门声品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风口结构,包括通风口本体和叶片,所述通风口本体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叶片以可翻转方式连接在排气口处,所述叶片支撑在所述排气口的前侧以关闭所述排气口,当所述叶片后侧的气压大于所述叶片前侧的气压时,所述叶片在气流的作用下翻转以打开所述排气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通风口本体后侧的导流罩本体以及自所述导流罩本体的上端向上延伸的导流罩延伸部,所述导流罩本体和所述通风口本体之间限定出下端封闭的第一竖向导流通道,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第一竖向导流通道相连通,所述导流罩延伸部向上伸出于所述通风口本体,所述导流罩延伸部限定出上端开口的第二竖向导流通道,所述第二竖向导流通道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竖向导流通道的上端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本体由下侧板、左侧板本体、后侧板本体和右侧板本体围成,所述导流罩延伸部由自所述左侧板本体的上端向上延伸的左侧板延伸部、自所述后侧板本体的上端向上延伸的后侧板延伸部以及自所述右侧板本体的上端向上延伸的右侧板延伸部围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延伸部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导流罩本体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的三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本体和所述导流罩伸出部构成一体成型的导流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本体的内侧设置有隔音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的上侧形成有第一侧边,所述排气口的下侧形成有第二侧边,所述叶片的上边缘连接在所述第一侧边上,所述叶片的下边缘支撑在所述第二侧边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上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叶片的上边缘设置有与所述卡接部卡接的卡接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本体上设置有多个所述排气口,多个所述排气口处均以可翻转方式连接有所述叶片,多个所述排气口均与所述第一竖向导流通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本体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身上的安装孔卡接的卡接结构。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通风口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口结构,包括通风口本体和叶片,所述通风口本体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叶片以可翻转方式连接在排气口处,所述叶片支撑在所述排气口的前侧以关闭所述排气口,当所述叶片后侧的气压大于所述叶片前侧的气压时,所述叶片在气流的作用下翻转以打开所述排气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通风口本体后侧的导流罩本体以及自所述导流罩本体的上端向上延伸的导流罩延伸部,所述导流罩本体和所述通风口本体之间限定出下端封闭的第一竖向导流通道,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第一竖向导流通道相连通,所述导流罩延伸部向上伸出于所述通风口本体,所述导流罩延伸部限定出上端开口的第二竖向导流通道,所述第二竖向导流通道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竖向导流通道的上端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本体由下侧板、左侧板本体、后侧板本体和右侧板本体围成,所述导流罩延伸部由自所述左侧板本体的上端向上延伸的左侧板延伸部、自所述后侧板本体的上端向上延伸的后侧板延伸部以及自所述右侧板本体的上端向上延伸的右侧板延伸部围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延伸部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俊杰李键陈军伟李佰林幸向玲
申请(专利权)人: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