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车热管理系统及电动冷藏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30613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51
本公开涉及一种冷藏车热管理系统及电动冷藏车,本冷藏车热管理系统包括冷藏循环流路、储能循环流路和空调循环流路;储能循环流路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储能器;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储能器的配合,以使冷藏循环流路中的热量和/或储能器中储存的热量能够传递至空调循环流路,以实现对乘员舱供暖。本冷藏车热管理系统通过设置的储能循环流路能够将冷藏箱内的热量进行收集储存,在驾乘舱需要供暖时,将储能器储存的热量进行释放,然后传递至空调循环流路,对驾乘舱进行供暖,可以回收对冷藏箱制冷产生的这部分热量,避免能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热管理,具体地,涉及一种冷藏车热管理系统及电动冷藏车


技术介绍

1、冷藏车作为重要的冷链物流运输设备,是用来维持冷冻或保鲜货物的温度的封闭式厢式运输车。

2、相关技术中的冷藏车,在维持冷冻或保鲜货物的温度产生的热量是直接向外界环境传递的,当在冬季时,驾乘舱内又需要供暖,又需要电加热或者从外界环境汲取热量,导致能量无法有效的回收利用,会增加额外能量消耗,而若是冷藏车是电动冷藏车时,还会增加其的能耗,降低其的续航里程,大大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藏车热管理系统及电动冷藏车,以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冷藏车热管理系统,包括冷藏循环流路、储能循环流路和空调循环流路;

3、所述储能循环流路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储能器;

4、所述第一换热器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换热入口和第一换热出口以及相互连通的第二换热入口和第二换热出口,所述第一换热入口与所述储能器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出口与所述储能器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入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出口与所述冷藏循环流路连通,以使所述冷藏循环流路中的热量能够传递至所述储能器中储存;

5、所述第二换热器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三换热入口和第三换热出口以及相互连通的第四换热入口和第四换热出口,所述第三换热入口与所述储能器的出口端和/或所述第一换热出口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出口与所述储能器的入口端和/或与所述第一换热入口连接,所述第四换热入口和所述第四换热出口与所述空调循环流路连通,以使所述冷藏循环流路中的热量和/或所述储能器中储存的热量能够传递至所述空调循环流路,以实现对乘员舱供暖。

6、可选地,所述储能循环流路还包括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一调节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入口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阀的第二端与所述储能器的出口端和/或所述第一换热出口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阀能够调节流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却液的流量。

7、可选地,所述储能循环流路还包括第二调节阀,所述第二调节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出口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阀的第二端与所述储能器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阀能够调节流入所述储能器的冷却液的流量。

8、可选地,所述储能循环流路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水泵,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于所述第三换热出口,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流出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却液的温度;

9、所述第一水泵的入口端与所述储能器的出口端和/或所述第三换热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入口连接。

10、可选地,所述冷藏循环流路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一室外冷凝器、第一膨胀阀以及冷风机总成,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出口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室外冷凝器的入口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室外冷凝器的出口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出口均与所述第一膨胀阀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一膨胀阀的出口端与所述冷风机总成的入口连接,所述冷风机总成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入口连接。

11、可选地,所述冷藏循环流路还包括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的a口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的b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入口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的c口与所述第一室外冷凝器的入口连接。

12、可选地,所述冷藏循环流路还包括油气分离器、回油电磁阀、节流毛细管、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与所述冷风机总成的出口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入口连接;

13、所述油气分离器具有入口端、出气端和出油端,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入口端连接,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出气端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室外冷凝器的入口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入口连接,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出油端与所述回油电磁阀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回油电磁阀的第二端与所述节流毛细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节流毛细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入口连接。

14、可选地,所述空调循环流路包括第二压缩机、第三换热器、暖风芯体、第二水泵、电加热器和空调风机;

15、所述第三换热器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五换热入口和第五换热出口以及相互连通的第六换热入口和第六换热出口,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出口能够与所述第五换热入口连接,所述第五换热出口与所述第四换热入口连接,所述第四换热出口与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入口连接;

16、所述第二水泵的入口与所述第六换热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水泵的出口与所述暖风芯体的入口连接,所述暖风芯体的出口与所述电加热器的入口连接,所述电加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六换热入口连接,所述空调风机的出风端朝向所述暖风芯体。

17、可选地,所述空调循环流路还包括第二室外冷凝器、第二蒸发器以及第二膨胀阀,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出口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五换热入口以及所述第二室外冷凝器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二室外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膨胀阀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二膨胀阀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入口连接。

18、本公开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动冷藏车,包括上述的冷藏车热管理系统。

19、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储能循环流路能够将冷藏箱内的热量进行收集储存,在驾乘舱需要供暖时,将储能器储存的热量进行释放,然后传递至空调循环流路,对驾乘舱进行供暖,可以回收对冷藏箱制冷产生的这部分热量,避免能量的浪费,不需要将冷藏箱的热量排放到外界环境中,同时也不需要在对驾乘舱供暖时又从外界汲取热量,可以避免能源的无效传递和浪费消耗。同时,通过如此设置,可以大大降低电动冷藏车在对驾乘舱供暖时的能量消耗,提高对驾乘舱的供暖能力,也可以避免电动冷藏车的续航能力过度降低,提高电动冷藏车的使用体验。

20、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藏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藏循环流路、储能循环流路和空调循环流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循环流路还包括第一调节阀(4),所述第一调节阀(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入口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阀(4)的第二端与所述储能器(3)的出口端和/或所述第一换热出口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阀(4)能够调节流入所述第二换热器(2)的冷却液的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循环流路还包括第二调节阀(5),所述第二调节阀(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出口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阀(5)的第二端与所述储能器(3)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阀(5)能够调节流入所述储能器(3)的冷却液的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循环流路还包括温度传感器(6)和第一水泵(7),所述温度传感器(6)连接于所述第三换热出口,所述温度传感器(6)用于检测流出所述第二换热器(2)的冷却液的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循环流路包括第一压缩机(8)、第一室外冷凝器(9)、第一膨胀阀(10)以及冷风机总成(11),所述第一压缩机(8)的出口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室外冷凝器(9)的入口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室外冷凝器(9)的出口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出口均与所述第一膨胀阀(10)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一膨胀阀(10)的出口端与所述冷风机总成(11)的入口连接,所述冷风机总成(11)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压缩机(8)的入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藏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循环流路还包括第一三通阀(12),所述第一三通阀(12)的A口与所述第一压缩机(8)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12)的B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入口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12)的C口与所述第一室外冷凝器(9)的入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藏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循环流路还包括油气分离器(13)、回油电磁阀(14)、节流毛细管(15)、气液分离器(16),所述气液分离器(16)的入口与所述冷风机总成(11)的出口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16)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压缩机(8)的入口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冷藏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循环流路包括第二压缩机(20)、第三换热器(21)、暖风芯体(22)、第二水泵(23)、电加热器(24)和空调风机(2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藏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循环流路还包括第二室外冷凝器(27)、第二蒸发器(28)以及第二膨胀阀(29),所述第二压缩机(20)的出口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五换热入口以及所述第二室外冷凝器(27)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二室外冷凝器(27)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膨胀阀(29)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二膨胀阀(29)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蒸发器(28)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二蒸发器(28)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压缩机(20)的入口连接。

10.一种电动冷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冷藏车热管理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藏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藏循环流路、储能循环流路和空调循环流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循环流路还包括第一调节阀(4),所述第一调节阀(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入口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阀(4)的第二端与所述储能器(3)的出口端和/或所述第一换热出口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阀(4)能够调节流入所述第二换热器(2)的冷却液的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循环流路还包括第二调节阀(5),所述第二调节阀(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出口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阀(5)的第二端与所述储能器(3)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阀(5)能够调节流入所述储能器(3)的冷却液的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循环流路还包括温度传感器(6)和第一水泵(7),所述温度传感器(6)连接于所述第三换热出口,所述温度传感器(6)用于检测流出所述第二换热器(2)的冷却液的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循环流路包括第一压缩机(8)、第一室外冷凝器(9)、第一膨胀阀(10)以及冷风机总成(11),所述第一压缩机(8)的出口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室外冷凝器(9)的入口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室外冷凝器(9)的出口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出口均与所述第一膨胀阀(10)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一膨胀阀(10)的出口端与所述冷风机总成(11)的入口连接,所述冷风机总成(11)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江林王锋军李志伟刘星欣韩宇轩衣津民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