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轮机汽封漏汽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30329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4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轮机汽封漏汽回收系统,其包括:汽轮机,汽轮机的尾端设置第一抽汽管道,第一抽汽管道的出口与换热器连通,汽轮机的尾端为蒸汽从汽轮机流出的一端;第一漏汽管道,第一漏汽管道设置在汽轮机蒸汽入口侧的第一前汽封上,第一漏汽管道与第一抽汽管道连通,第一漏汽管道上设置电动真空阀;第二漏汽管道,第二漏汽管道设置在汽轮机蒸汽入口侧的第二前汽封上,第二前汽封设置在远离汽轮机的第一前汽封的一侧;均压箱,均压箱与第二漏汽管道连通,均压箱与汽轮机蒸汽出口侧的第一后汽封通过管道连通,均压箱的加热蒸汽通入管道上设置自动调节阀,自动调节阀根据设置的控制压力值以实现调大或调小开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轮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轮机汽封漏汽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1、在汽轮机中,由于汽轮机转子必须从汽缸内穿出,因此转与汽缸之间留有一定的径向间隙,且汽缸内蒸汽压力与外界大气压力不等,就必然会使汽轮机内的高压蒸汽向外漏出,造成高压蒸汽损失或降低机组效率,为了防止或减少这种现象,在转子穿过汽缸两端处都装有汽封,汽封虽然能减少漏气现象,但不能完全消除漏气。在现有技术中,为防止汽封处的高压水蒸汽浪费,往往在汽封处通过管道连接换热器,利用换热器对高压水蒸汽进行回收利用。

2、汽轮机机组的汽封漏汽也可以引到汽轮机上设置的抽汽管道上以把蒸汽一起送入换热器,实现热能回收,但由于汽轮机高压段汽封设计不合理且汽封漏汽管道与汽轮机尾端的抽汽管道连通处的进汽设计不合理,如由于机组安装空间的限制,汽封漏汽管道与汽轮机尾端的抽汽管道只能呈直角的方式连通,从而导致汽封漏汽管道内的漏汽对该抽汽管道中的蒸汽的射流抽汽作用没有发挥出来,而出现汽封漏汽管道内的漏汽直接逆流进该抽汽管道并经抽汽口进入汽轮机的低压缸,由此造成汽轮机尾端的抽汽管道及抽汽管道口的温度异常偏高(例如,汽轮机实际运行时该处温度大于300℃,而设计值约80℃),由此也会导致汽轮机排汽缸部分热膨胀异常,机组胀差异常偏大,机组负胀差达到1.4mm时机组跳闸,同时如果汽轮机尾端的叶片长期处于高温(远高于设计温度),也会造成叶片断裂的重大事故,对于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较大隐患。

3、目前针对以上问题,一般是通过工作人员到机组场地将上述漏汽管道附近设置的另一漏汽管道至均压箱的阀门的开度调到最大或者降低机组运行参数来控制,但在机组的整体负荷越来越重的情况下,如果降低机组参数运行将严重制约着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汽轮机汽封漏汽回收系统,其可以解决封漏汽管道与汽轮机尾端的抽汽管道连通处的进汽设计不合理导致的汽轮机尾端的抽汽管道及抽汽口处的温度高、汽轮机排汽缸部分异常膨胀的问题。

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汽轮机汽封漏汽回收系统,其包括:

3、汽轮机,所述汽轮机的尾端设置第一抽汽管道,所述第一抽汽管道的出口与换热器连通,所述汽轮机的尾端为蒸汽从所述汽轮机流出的一端;

4、第一漏汽管道,所述第一漏汽管道设置在所述汽轮机蒸汽入口侧的第一前汽封上,所述第一漏汽管道与所述第一抽汽管道连通,所述第一漏汽管道上设置电动真空阀;

5、第二漏汽管道,所述第二漏汽管道设置在所述汽轮机蒸汽入口侧的第二前汽封上,所述第二前汽封设置在远离所述汽轮机的所述第一前汽封的一侧;

6、均压箱,所述均压箱与所述第二漏汽管道连通,所述均压箱与所述汽轮机蒸汽出口侧的第一后汽封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均压箱的加热蒸汽通入管道上设置自动调节阀,所述自动调节阀根据设置的控制压力值以实现调大或调小开度。

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动真空阀蒸汽流入侧的所述第一漏汽管道上设置疏水管道,所述疏水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漏汽管道连通,所述疏水管道上设置疏水阀门。

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本体扩容器,所述本体扩容器与所述疏水管道的另一端连通。

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靠近所述汽轮机前端的位置设置与换热器连通的第二抽汽管道。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前汽封和所述汽轮机之间设置第三前汽封,所述第三前汽封上连接第三漏汽管道,所述第三漏汽管道与所述第二抽汽管道连通。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抽汽管道和所述第一抽汽管道之间设置与换热器连通的第三抽汽管道。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前汽封和所述第三前汽封之间设置第四前汽封,所述第四前汽封上连接第四漏汽管道,所述第四漏汽管道与所述第三抽汽管道连通。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均压箱内蒸汽压力的范围为0.1~0.15mpa,所述控制压力值处在所述蒸汽压力的范围内。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远离所述汽轮机的所述第二前汽封的一侧设置第五前汽封,所述第五前汽封上连接第五漏汽管道,所述第五漏汽管道与换热器连通。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远离所述汽轮机的所述第一后汽封的一侧设置第二后汽封,所述第二后汽封上连接第六漏汽管道,所述第六漏汽管道与换热器连通。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本技术提供的汽轮机汽封漏汽回收系统,通过调小在第一漏汽管道上设置的电动真空阀的开度,有效减少第一漏汽管道里的蒸汽经第一抽汽管道逆流到汽轮机末端的蒸汽量,避免了第一抽汽管道、抽汽口和汽轮机排汽缸部分的温度超过设计值,而且当第一漏汽管道里的蒸汽流向第一抽汽管道的蒸汽量减少后,第一漏汽管道里多余的漏汽会通过其附近设置的第二漏汽管道流入均压箱,当均压箱中的蒸汽压力超过设置的控制压力值后,均压箱的加热蒸汽通入管道上设置的自动调节阀将会自动调小其开度以减少通入均压箱的加热蒸汽,有利于协助控制第一抽汽管道、抽汽口和汽轮机排汽缸部分的温度,防止了汽轮机排汽缸部分热膨胀异常导致的机组跳闸事故,防止了汽轮机尾端的叶片断裂造成的不安全事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轮机汽封漏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汽封漏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真空阀蒸汽流入侧的所述第一漏汽管道上设置疏水管道,所述疏水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漏汽管道连通,所述疏水管道上设置疏水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轮机汽封漏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本体扩容器,所述本体扩容器与所述疏水管道的另一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汽封漏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汽轮机前端的位置设置与换热器连通的第二抽汽管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轮机汽封漏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汽封和所述汽轮机之间设置第三前汽封,所述第三前汽封上连接第三漏汽管道,所述第三漏汽管道与所述第二抽汽管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轮机汽封漏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抽汽管道和所述第一抽汽管道之间设置与换热器连通的第三抽汽管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轮机汽封漏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汽封和所述第三前汽封之间设置第四前汽封,所述第四前汽封上连接第四漏汽管道,所述第四漏汽管道与所述第三抽汽管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汽封漏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压箱内蒸汽压力的范围为0.1~0.15MPa,所述控制压力值处在所述蒸汽压力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汽封漏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远离所述汽轮机的所述第二前汽封的一侧设置第五前汽封,所述第五前汽封上连接第五漏汽管道,所述第五漏汽管道与换热器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汽封漏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远离所述汽轮机的所述第一后汽封的一侧设置第二后汽封,所述第二后汽封上连接第六漏汽管道,所述第六漏汽管道与换热器连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轮机汽封漏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汽封漏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真空阀蒸汽流入侧的所述第一漏汽管道上设置疏水管道,所述疏水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漏汽管道连通,所述疏水管道上设置疏水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轮机汽封漏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本体扩容器,所述本体扩容器与所述疏水管道的另一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汽封漏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汽轮机前端的位置设置与换热器连通的第二抽汽管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轮机汽封漏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汽封和所述汽轮机之间设置第三前汽封,所述第三前汽封上连接第三漏汽管道,所述第三漏汽管道与所述第二抽汽管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轮机汽封漏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抽汽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章波刘劲松郑富贵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