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含磷强化电工钢的制造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含磷强化电工钢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8553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磷强化电工钢的制造方法,属于钢铁冶炼领域。方法包括:将“半钢”置于转炉中进行初炼,初炼终点目标为:C含量在0.05wt%以下,O含量为600~900ppm,P含量在0.018wt%以下,S含量在0.005wt%以下;在炉后吹氩小平台进行精炼,出钢时加铝铁进行调氧;将钢水搬运至RH炉进行精炼,在炉内进行真空脱碳和合金化;将钢水连铸浇铸,获得含磷强化电工钢。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通过控制转炉吹炼终点钢中碳、磷、硫含量、钢中自由氧活度,对RH真空炉精炼时的脱碳、定氧及合金化进行综合控制,在实现电工钢力学性能强化的同时,稳定了电工钢中的磷含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铁冶炼,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含磷强化电工钢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1、电工钢,也称为硅钢或电工级钢,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具有低铁损和高磁导率的钢。它是电力、电子和军事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软磁合金,也是产量最大的金属功能材料,主要用于生产各种电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的铁芯。电工钢具有以下特性:高磁导率,易于产生和传递磁通;低磁滞损耗,在磁通强度变化时,产生的能量损耗很小;低涡流损耗,在交变磁场中,由于磁场的变化导致的能量损耗很小;高饱和磁感应强度,在磁场强度达到一定值时,材料的磁通密度不再增加。高速电机的发展对于电工钢的力学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目前制备高强度电工钢的方法主要包括固溶强化、位错强化和析出强化。磷在电工钢中可以起到固溶强化的作用。作为合金元素加入低合金结构钢中,能提高其强度和钢的耐大气腐蚀性能,但降低其冷冲压性能。磷用于铁素体,虽然能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但偏析严重,增加回火脆性,显著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致使钢在冷加工时容易脆裂,也即所谓“冷脆”现象。也就是说,磷对于电工钢的性能改善存在矛盾。

3、因此,需要严格控制磷的含量,以使电工钢的强度和塑性指标都能达到高级电工钢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磷强化电工钢的制造方法,以稳定所生产电工钢中的磷含量。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含磷强化电工钢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p>

4、将“半钢”置于转炉中进行初炼,初炼终点目标为:c含量在0.05wt%以下,o含量为600~900ppm,p含量在0.018wt%以下,s含量在0.005wt%以下,出钢时投用滑板挡渣;

5、在炉后吹氩小平台进行精炼,出钢时加铝铁进行调氧;

6、将钢水从炉后小平台搬运至rh炉进行精炼,在rh炉内进行真空脱碳,前期确定钢水到站的碳氧值,并根据到站碳氧值计算真空脱碳碳氧平衡,进行磷、锰合金化,脱碳循环处理预定时间后,对钢水进行测温定氧,并根据定氧值进行终脱氧和铝合金化,终脱氧并铝合金化后,进行硅合金化;

7、将钢水离站吊运至铸机进行连铸浇铸,获得含磷强化电工钢,所述含磷强化电工钢包括下列成分:c含量为0.001~0.005wt%,si含量为0.5~1wt%,mn含量为0.20~0.60wt%,p含量为0.020~0.060wt%,s含量在0.006wt%以下,al含量为0.10~0.40wt%,n含量在0.0060wt%以下。

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初炼入炉“半钢”碳含量为3.5±0.20wt%,转炉吹炼全程炉底底吹氩气,未选用全程吹氩模式;转炉出钢渣厚≤100mm;出钢目标温度为1670±10℃。

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转炉初炼采用包括石英砂的复合造渣剂进行造渣,出钢结束后加入高铝调渣剂。

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吹氩小平台钢包吹氩时长在2分钟以上,出钢时调氧标准为:氧调整基准值为700ppm,每增加4ppm的氧活度,相应地增加1kg铝铁。

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rh炉脱碳时间在15分钟以上,基于到站钢水测温定氧值、吹氩小平台离站钢样碳成分判定到站钢中碳氧值。

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rh炉精炼时采用磷铁合金、锰铁合金进行磷合金、锰合金化;采用铝粒进行铝合金化;采用硅铁合金进行硅合金化。

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rh炉精炼时脱碳循环处理13~20分钟时,对钢水进行测温定氧,在进行铝合金化3分钟后,再添加硅铁进行硅合金化,硅合金化时间在5分钟以上。

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rh炉精炼离站目标成分需满足如下要求:c含量为0.001~0.005wt%,si含量为0.5~1.00wt%,mn含量为0.20~0.60wt%,p含量为0.020~0.060wt%,s含量在0.006wt%以下,al含量为0.10~0.40wt%,n含量在0.0060wt%以下,离站温度要求为1585±5℃。

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rh炉精炼还包括钢包渣面钢渣调渣处理和钢水镇静,调渣处理包括在钢水破空后向钢包渣面立即加入高铝调渣剂,钢水镇静时间为25±10分钟。

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在进行rh炉精炼之前先进行lf炉精炼,所述lf炉精炼需满足下列要求中的至少一项:

17、钢包内钢水加热离站温度目标为1615±10℃;以及

18、钢包渣面钢渣采用刚玉渣和/或高铝调渣剂进行调渣改质处理,其中,刚玉渣的加入时机根据lf加热次数来确定,lf预计仅加热一次时,在加热结束前4分钟内加入刚玉渣,lf预计加热两次以上时,在最后一次加热开始时加入刚玉渣;高铝调渣剂的加入时机为加热结束前1分钟内;

19、当所述方法包括lf炉精炼工序时,转炉初炼出钢温度控制在1640℃以上。

20、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含磷强化电工钢的制造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控制转炉吹炼终点钢中碳、磷、硫含量、温度、钢中自由氧活度,对rh真空炉精炼时的脱碳、定氧及合金化进行综合控制,在实现电工钢力学性能强化的同时,稳定了电工钢中的磷含量,减少了含磷强化电工钢用钢控制失误、及其磷成分控制偏差可能导致的质量降级、改判等质量损失,相应可降低钢水处理工序成本,实现低成本生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磷强化电工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初炼入炉“半钢”碳含量为3.5±0.20wt%,转炉吹炼全程炉底底吹氩气,未选用全程吹氩模式;转炉出钢渣厚≤100mm;出钢目标温度为1670±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转炉初炼采用包括石英砂的复合造渣剂进行造渣,出钢结束后加入高铝调渣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吹氩小平台钢包吹氩时长在2分钟以上,出钢时调氧标准为:氧调整基准值为700ppm,每增加4ppm的氧活度,相应地增加1kg铝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H炉脱碳时间在15分钟以上,基于到站钢水测温定氧值、吹氩小平台离站钢样碳成分判定到站钢中碳氧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H炉精炼时采用磷铁合金、锰铁合金进行磷合金、锰合金化;采用铝粒进行铝合金化;采用硅铁合金进行硅合金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H炉精炼时脱碳循环处理13~20分钟时,对钢水进行测温定氧,在进行铝合金化3分钟后,再添加硅铁进行硅合金化,硅合金化时间在5分钟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H炉精炼离站目标成分需满足如下要求:C含量为0.001~0.005wt%,Si含量为0.5~1.00wt%,Mn含量为0.20~0.60wt%,P含量为0.020~0.060wt%,S含量在0.006wt%以下,Al含量为0.10~0.40wt%,N含量在0.0060wt%以下,离站温度要求为1585±5℃。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H炉精炼还包括钢包渣面钢渣调渣处理和钢水镇静,调渣处理包括在钢水破空后向钢包渣面立即加入高铝调渣剂,钢水镇静时间为25±10分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进行RH炉精炼之前先进行LF炉精炼,所述LF炉精炼需满足下列要求中的至少一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磷强化电工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初炼入炉“半钢”碳含量为3.5±0.20wt%,转炉吹炼全程炉底底吹氩气,未选用全程吹氩模式;转炉出钢渣厚≤100mm;出钢目标温度为1670±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转炉初炼采用包括石英砂的复合造渣剂进行造渣,出钢结束后加入高铝调渣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吹氩小平台钢包吹氩时长在2分钟以上,出钢时调氧标准为:氧调整基准值为700ppm,每增加4ppm的氧活度,相应地增加1kg铝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h炉脱碳时间在15分钟以上,基于到站钢水测温定氧值、吹氩小平台离站钢样碳成分判定到站钢中碳氧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h炉精炼时采用磷铁合金、锰铁合金进行磷合金、锰合金化;采用铝粒进行铝合金化;采用硅铁合金进行硅合金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张彦恒彭友全谢林超邱伟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