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水线面双体船心形潜体构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9698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45
本技术涉及一种小水线面双体船心形潜体构型,包括连接桥,连接桥底面左右间隔安装有相互平行的支柱体,左侧支柱体底端和右侧支柱体底端分别安装有下潜体,下潜体横截面呈心形结构,沿着船体长度方向,从船首至船中心形结构下部的V型夹角角度逐渐增大,从船中至船尾V型夹角角度趋于恒定;下潜体底端的前部为由横截面心形结构沿长度方向布设构成的V型船底结构,下潜体底端的后部设置为长平面,通过下潜体构型有效解决小水线面双体船快速性较差的问题,使其能够兼顾快速性能和耐波性能,提高小水线面双体船的整体航行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双体船,尤其是一种小水线面双体船心形潜体构型


技术介绍

1、小水线面双体船作为一种高性能船舶,与常规单体船相比,具有自然运动周期长,运动幅度小,在波浪中失速少,乘员晕船概率低等优点,在海洋调查、海洋科考、海岸测绘以及海洋平台输送人员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典型小水线面双体船主要由连接桥、支柱体(左右)和下潜体(左右)组成,支柱体的水平剖面近似为椭圆形,下潜体一般为细长回转体。

3、由于现有小水线面双体船的船型,在设计时吃水处的水线面面积狭小,导致其横摇固有周期与纵摇固有周期差距较大,在波浪中的运动响应较小,具有较优良的耐波性能。但是,由于提供主要浮力的下潜体在水下体积较大,导致摩擦阻力较大,进而影响其航行速度。因此,典型小水线面双体船具有较优的耐波性能,但是其航行速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小水线面双体船心形潜体构型,从而有效解决小水线面双体船快速性较差的问题,使其能够兼顾快速性能和耐波性能,提高小水线面双体船的整体航行性能。

2、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小水线面双体船心形潜体构型,包括连接桥,连接桥底面左右间隔安装有相互平行的支柱体,左侧支柱体底端和右侧支柱体底端分别安装有下潜体,所述下潜体横截面呈心形结构,沿着船体长度方向,从船首至船中心形结构下部的v型夹角角度逐渐增大,从船中至船尾v型夹角角度趋于恒定;所述下潜体底端的前部为由横截面心形结构沿长度方向布设构成的v型船底结构,下潜体底端的后部设置为长平面。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5、所述v型船底底端整体呈前后布设的线型结构,线型结构后端与长平面之间经由倾斜面衔接,倾斜面呈向后向上的倾斜趋势,倾斜面的宽度尺寸从前至后逐渐增大直至与长平面宽度一致。

6、所述倾斜面与水平面之间构成1°-3°内的夹角,长平面在潜体横向上的尺寸(l3)≤1.5m,倾斜面和长平面在潜体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占总长度的40%-50%。

7、所述线型结构为从前至后呈水平布设的直线,或者为便于加工制造成型的狭长小平面,小平面的宽度在0.1m-0.2m内。

8、所述下潜体包括左右对称布设的侧面,两个侧面分别包括有相背外凸形成的宽大部,宽大部位于单个侧面高度方向的上半段;两侧宽大部底边缘向下向内相向延伸构成尖瘦部,形成下潜体心形结构的横截面;两侧宽大部之间的距离从前至中部逐渐增大,至下潜体长度方向的中部时两侧宽大部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下潜体中部往后的两侧宽大部之间的距离趋于恒定。

9、两侧宽大部顶边缘向上向内相向延伸形成衔接部,两侧衔接部顶端相互衔接或是分别与相应支柱体底端两侧衔接;沿着船体长度方向,从船首至船中,衔接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位于30°-60°内并逐渐变小,从船中至船尾,衔接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位于10°-40°内并趋于恒定。

10、沿着船体长度方向,从船首至船中,单侧尖瘦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位于60°-90°内并逐渐变小,从船中至船尾,单侧尖瘦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位于30°-60°内并趋于恒定;两侧尖瘦部前端分别向前延伸共同形成小型球首。

11、所述宽大部宽度尺寸最大处与下潜体底端之间的高度为h2,下潜体的总高度为h1,则h2与h1之间的比值位于0.6-0.8之间;两侧宽大部之间的距离为l2,l2与h1之间的比值位于1.3-2.5之间。

12、所述下潜体的水平剖面均为楔形截面,包括前端的尖瘦段逐渐向中部宽度变宽,中部往后则宽度趋于恒定;所述下潜体前后总长度为l1,则l2与l1之间的比值为1:8-1:10。

13、所述下潜体尾端均设置为竖平面,构成方形船尾。

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5、本技术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对下潜体进行构型,将其横截面设置为心型,并且下部v型夹角从前至后逐渐增大直至趋于恒定,有效改善下潜体在水中的摩擦阻力,从而解决小水线面双体船快速性较差的问题,结合吃水深度的调整,使得小水线面双体船能够兼顾快速性能和耐波性能,有效提高了小水线面双体船的整体航行性能;

16、本技术还包括如下优点:

17、本技术的小水线面双体船,在吃水较浅时,水线面形状与常规高速双体船相近,具有较优的航行速度,在深吃水时水线面形状与典型小水线面双体船相似,具有较优的耐波性;

18、本技术的小水线面双体船,结合浮力调整机构,具有变水线面功能;在排出压载水时,船舶吃水小于下潜体最宽处高度,水线面面积较大且首部为锥形,具有较好的快速性,耐波性稍差;在装载压载水时,压载吃水位于支柱体中部,水线面面积较小,具有较好的耐波性,快速性稍差;从而能够通过水泵快速灌/抽压载水的方式,来调节船舶吃水位置,使得该船型能够兼顾快速性能与耐波性能;

19、将下潜体水平剖面设置为楔形结构,以有效改善快速性能,并在其首部设置为小型球首,以改善船首兴波状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水线面双体船心形潜体构型,包括连接桥(10),连接桥(10)底面左右间隔安装有相互平行的支柱体(20),左侧支柱体(20)底端和右侧支柱体(20)底端分别安装有下潜体(3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潜体(30)横截面呈心形结构,沿着船体长度方向,从船首至船中心形结构下部的V型夹角角度逐渐增大,从船中至船尾V型夹角角度趋于恒定;所述下潜体(30)底端的前部为由横截面心形结构沿长度方向布设构成的V型船底结构,下潜体(30)底端的后部设置为长平面(3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水线面双体船心形潜体构型,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船底底端整体呈前后布设的线型结构(32),线型结构(32)后端与长平面(33)之间经由倾斜面(36)衔接,倾斜面(36)呈向后向上的倾斜趋势,倾斜面(36)的宽度尺寸从前至后逐渐增大直至与长平面(33)宽度一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水线面双体船心形潜体构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36)与水平面之间构成1°-3°内的夹角,长平面(33)在潜体横向上的尺寸(L3)≤1.5m,倾斜面(36)和长平面(33)在潜体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占总长度的40%-5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水线面双体船心形潜体构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型结构(32)为从前至后呈水平布设的直线,或者为便于加工制造成型的狭长小平面,小平面的宽度在0.1m-0.2m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水线面双体船心形潜体构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潜体(30)包括左右对称布设的侧面(31),两个侧面(31)分别包括有相背外凸形成的宽大部(312),宽大部(312)位于单个侧面(31)高度方向的上半段;两侧宽大部(312)底边缘向下向内相向延伸构成尖瘦部(313),形成下潜体(30)心形结构的横截面;两侧宽大部(312)之间的距离从前至中部逐渐增大,至下潜体(30)长度方向的中部时两侧宽大部(312)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下潜体(30)中部往后的两侧宽大部(312)之间的距离趋于恒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小水线面双体船心形潜体构型,其特征在于:两侧宽大部(312)顶边缘向上向内相向延伸形成衔接部(311),两侧衔接部(311)顶端相互衔接或是分别与相应支柱体(20)底端两侧衔接;沿着船体长度方向,从船首至船中,衔接部(31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位于30°-60°内并逐渐变小,从船中至船尾,衔接部(31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位于10°-40°内并趋于恒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小水线面双体船心形潜体构型,其特征在于:沿着船体长度方向,从船首至船中,单侧尖瘦部(31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位于60°-90°内并逐渐变小,从船中至船尾,单侧尖瘦部(31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位于30°-60°内并趋于恒定;两侧尖瘦部(313)前端分别向前延伸共同形成小型球首(34)。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小水线面双体船心形潜体构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大部(312)宽度尺寸最大处与下潜体(30)底端之间的高度为H2,下潜体(30)的总高度为H1,则H2与H1之间的比值位于0.6-0.8之间;两侧宽大部(312)之间的距离为L2,L2与H1之间的比值位于1.3-2.5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小水线面双体船心形潜体构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潜体(30)的水平剖面均为楔形截面,包括前端的尖瘦段逐渐向中部宽度变宽,中部往后则宽度趋于恒定;所述下潜体(30)前后总长度为L1,则L2与L1之间的比值为1:8-1:10。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水线面双体船心形潜体构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潜体(30)尾端均设置为竖平面(35),构成方形船尾。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水线面双体船心形潜体构型,包括连接桥(10),连接桥(10)底面左右间隔安装有相互平行的支柱体(20),左侧支柱体(20)底端和右侧支柱体(20)底端分别安装有下潜体(3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潜体(30)横截面呈心形结构,沿着船体长度方向,从船首至船中心形结构下部的v型夹角角度逐渐增大,从船中至船尾v型夹角角度趋于恒定;所述下潜体(30)底端的前部为由横截面心形结构沿长度方向布设构成的v型船底结构,下潜体(30)底端的后部设置为长平面(3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水线面双体船心形潜体构型,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船底底端整体呈前后布设的线型结构(32),线型结构(32)后端与长平面(33)之间经由倾斜面(36)衔接,倾斜面(36)呈向后向上的倾斜趋势,倾斜面(36)的宽度尺寸从前至后逐渐增大直至与长平面(33)宽度一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水线面双体船心形潜体构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36)与水平面之间构成1°-3°内的夹角,长平面(33)在潜体横向上的尺寸(l3)≤1.5m,倾斜面(36)和长平面(33)在潜体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占总长度的40%-5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水线面双体船心形潜体构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型结构(32)为从前至后呈水平布设的直线,或者为便于加工制造成型的狭长小平面,小平面的宽度在0.1m-0.2m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水线面双体船心形潜体构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潜体(30)包括左右对称布设的侧面(31),两个侧面(31)分别包括有相背外凸形成的宽大部(312),宽大部(312)位于单个侧面(31)高度方向的上半段;两侧宽大部(312)底边缘向下向内相向延伸构成尖瘦部(313),形成下潜体(30)心形结构的横截面;两侧宽大部(312)之间的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小军鲍家乐郭昂倪其军周爱国承涵陶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