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门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9598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门的结构,能够提高门面板以及门握把的设计自由度并能够提高车门周边的外观设计性。车辆用门的结构中,通过门衬板(20)覆盖车辆用门(10)的门面板(70)的车室侧的表面,在该门衬板上设有车门开闭用的内把手单元(40)以及门握把(30)。门衬板具有用于安装内把手单元的把手用开口部(21),门握把经由握把安装托架(100)安装在门面板上,握把安装托架配置在门面板与门衬板之间,握把安装托架相对于门面板的安装位置,配置在能够穿过把手用开口部进行安装的位置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门的结构,通过门衬板覆盖车辆用门的门面板的车室侧的 表面,在该门衬板上设有车门开闭用的内把手单元和门握把。
技术介绍
车辆用门具有用于从车室侧开闭车门的内把手单元和门握把。内把手单元安装在 门衬板上。作为在门衬板上安装内把手单元的技术,有各种公知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1)。门握把安装在门面板上。作为在门面板上安装门握把的技术,有各种公知技术(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4-237763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10-44851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辆用门的结构中,将内把手单元的上部嵌入门衬板(车门 内饰主体)的内表面的上缘附近部分,并将内把手单元的下部通过螺钉固定在门衬板的内表面上。详细地说,内把手单元具有从上端部向上方延伸的上侧凸缘和从下端部向下方延 伸的下侧凸缘。门衬板具有用于设置内把手单元的把手用开口部。在门衬板的内表面,在 把手用开口部之上具有供上侧凸缘从下方嵌入的槽,在把手用开口部之下具有用于从背面 重叠下侧凸缘并进行螺钉固定的凸台。在从下方使上侧凸缘相对于门衬板的槽滑动并嵌入后,再将下侧凸缘相对于门衬 板的凸台进行重叠并螺钉固定,由此,能够将内把手单元安装在门衬板的内表面上。但是,根据车辆种类的不同,在门衬板的内侧的部分,在配置内把手单元的周边部 位配置有各种零件。因此,有时不能充分确保用于使内把手单元相对于门衬板从下方滑动 进行组装所需的空间。在不能确保足够的操作空间的情况下,会对组装操作性造成影响。另外,在车门的组装工序中,在将内把手单元组装到车门上时,操作者通常从门衬 板侧进行操作。因此,操作者会将手从门衬板的上缘伸向内表面的下方,将内把手单元组装 到门衬板上。为了提高操作效率,最好即使不将手从门衬板的上缘大幅度地伸向内表面的 下方便能够操作。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车辆用门结构,是由握把内侧部和握把外侧部构成门握把的 结构的所谓的两分割件的结构。握把内侧部(相当于握把基部)与门衬板一体地形成,并 直接通过螺栓固定在门面板上。握把外侧部(相当于握把罩)相对于握把内侧部以卡扣装 配(snap fit)的方式安装成能够从车室侧进行拆卸。握把内侧部的螺栓固定部分由于被 握把外侧部覆盖因而从外部看不到。另外,在门面板以及门衬板的周边,还配置有除门握把外的其他各种零件。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辆用门结构,是相对于门面板从车室侧的表面直接螺栓固定握把内侧部的 结构。因此,为了设定用于螺栓固定握把内侧部的位置,需要充分考虑以保证不与其他零件 发生干扰。并且,门握把可以从门面板上拆下。为了提高车门的外观性,还需要考虑到应保 证不能从外部看到螺栓固定的部分。因此,由于既需要考虑螺栓固定位置又需要对门握把 的形状、配置进行设计,所以设计的自由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将内把手单元组装到门衬板上时的组装操 作性的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门面板以及门握把的设计自由度、并 能够提高车门周边的外观设计性的技术。第一方案是一种车辆用门的结构,通过门衬板覆盖车辆用门的门面板的车室侧的 表面,在该门衬板上设有车门开闭用的内把手单元以及门握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把手单 元包括用于从车室侧开闭车门的车门把手和收纳该车门把手的把手盒,所述门衬板具有用 于设置所述内把手单元的把手用开口部,在所述门衬板的内表面上具有引导部,该引导部 用于在将所述把手盒安装到所述把手用开口部中时对所述把手盒进行引导、使该把手盒能 够沿所述内表面前后滑动到所述把手用开口部。第二方案是,所述引导部配置在所述把手用开口部的上缘附近,所述门衬板在内 表面且在所述把手用开口部的下缘附近具有用于安装所述把手盒的盒安装部。第三方案是,在所述门衬板的内表面上具有定位止动件,在使所述把手盒滑动到 所述把手用开口部时,所述定位止动件进行该把手盒相对于该把手用开口部的车辆前后方 向的定位。第四方案是,所述定位止动件是在所述把手盒滑动到所述把手用开口部的位置时 抵靠该把手盒、由此决定滑动终端的部分,该决定滑动终端的部分设置在所述引导部上。第五方案是,所述定位止动件的位置设定在下述位置上,S卩,能够在使所述把手盒 滑动到所述把手用开口部的位置附近之后、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对所述把手盒进行微调整的 位置。第六方案是,所述盒安装部包括从所述门衬板的内表面向所述门面板侧延伸的 夹片安装座、安装在该夹片安装座的伸出端上的夹片、以及在所述把手盒的与所述夹片安 装座和所述夹片相对的位置上所具有的嵌合孔,由此,通过在该嵌合孔中插入所述夹片安 装座和所述夹片,成为使所述嵌合孔的内表面和所述夹片的弹性片以具有弹性的方式安装 的结构,所述夹片安装座在车辆前后方向的两端具有一对突出部,所述一对突出部与所述 夹片安装座的伸出端相比向所述门面板侧突出,由此限制安装在所述夹片安装座上的所述 夹片在车身前后方向上产生位置偏移,并且,在使所述把手盒沿所述门衬板的内表面前后 滑动到所述把手用开口部时,限制所述把手盒与所述夹片接触。第七方案是一种车辆用门的结构,通过门衬板覆盖车辆用门的门面板的车室侧的 表面,在该门衬板上设有车门开闭用的内把手单元以及门握把,其特征在于,所述门衬板具 有用于安装所述内把手单元的把手用开口部,所述门握把经由握把安装托架安装在所述门 面板上,所述握把安装托架配置在所述门面板与所述门衬板之间,所述握把安装托架相对于所述门面板的安装位置,配置在能够穿过所述把手用开口部进行安装的位置上。第八方案是,所述门握把包括配置在所述门衬板的车室侧的表面上的握把基部和 覆盖该握把基部的握把罩,该握把罩在内表面上具有安装部,所述握把安装托架、所述门衬 板、所述握把基部、及所述安装部按此顺序重叠在车室侧,并且这些所有部件通过紧固部件 的相互紧固而安装。第九方案是,在所述握把罩的车室侧的表面上配置有各种附属零件,该附属零件 安装在所述握把安装托架上。第十方案是,所述门衬板在面向所述门面板的表面上具有接受盘,该接受盘在通 过紧固部件将所述握把安装托架安装到所述门面板上时、接住不慎落下的紧固部件,该接 受盘配置在所述把手用开口部的下方、且配置在所述把手用开口部的下缘附近。(专利技术的效果)在第一方案中,在门衬板的内表面具有引导部。该引导部是在将把手盒安装到把 手用开口部中时对把手盒进行引导、使该把手盒沿门衬板的内表面前后滑动到把手用开口 部的部件。在相对于把手用开口部安装内把手单元时,操作者使内把手单元在门衬板的内 表面与引导部之间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由此能够容易且正确地使内把手单元移动到把手用 开口部。因此,站在门衬板的车室侧的操作者将手从门衬板的上缘伸向内表面,并使把手盒 沿门衬板的内表面前后滑动到把手用开口部,由此能够将把手盒安装在规定的位置。由于 不必将手从门衬板的上缘伸向内表面的下方大幅度地伸入便能够进行操作,因此能够提高 组装操作性。而且,即使在不能充分确保相对于门衬板从下方安装内把手单元的必要的空 间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安装,因此组装操作性良好。在第二方案中,在门衬板的内表面上,在把手用开口部的上缘附近配置有引导部, 并且,在把手用开口部的下缘附近配置有盒安装部。因此,能够在通过引导部将把手盒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门的结构,通过门衬板覆盖车辆用门的门面板的车室侧的表面,在该门衬板上设有车门开闭用的内把手单元以及门握把,其特征在于,所述门衬板具有用于安装所述内把手单元的把手用开口部,所述门握把经由握把安装托架安装在所述门面板上,所述握把安装托架配置在所述门面板与所述门衬板之间,所述握把安装托架相对于所述门面板的安装位置,配置在能够穿过所述把手用开口部进行安装的位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赤阪圭祐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