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度头定位连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27245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58
本技术提供一种角度头定位连接系统,涉及自动化数控加工领域,包括主轴、角度头和定位支撑组件,第一支撑柱上的定位体与定位块下端的凹槽相配合,用于角向定位角度头,且可以提供旋转方向的扭矩支撑;第二基体的下底面与第二支撑柱的上底面接触,起到支撑和沿主轴轴线方向的固定,切削产生的切削力和力矩通过第二支撑柱、支撑块、定位块和第一支撑柱传递到主轴本体上,从而避免了将力和力矩传递到主轴芯轴和轴承上;调整片放置在主轴本体和第二基体之间,可以通过修配调整片的厚度进而调整第二基体的下端面距离主轴本体下端面的距离,保证角度头有良好的的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自动化数控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角度头定位连接系统


技术介绍

1、机床能加工工件的内外表面、端面和内外螺纹等,角度头是机床的一种附件;如图1所示,机床的主轴1包括主轴本体1-1和主轴转动件1-2,主轴转动件1-2安装在主轴本体1-1内,角度头2包括角度头本体2-1、角度头底座2-2和角度头传动件2-3,角度头底座2-2安装在角度头本体2-1的一端,角度头传动件2-3安装在角度头本体2-1内,角度头传动件2-3一端与主轴转动件1-2连接,角度头传动件2-3的另一端与刀具连接,机床安上角度头1后,刀具旋转中心线可以与主轴1旋转中心线成一定角度,通过主轴1中主轴转动件1-2转动带动角度头传动件2-3转动,从而带动刀具加工工件,此时,主轴作为主要的受力中心,角度头2会随着主轴的旋转发生转动。目前仅通过一个定位支柱固定角度头2与主轴1,导致主轴转动件1-2的芯轴和轴承承受切削过程的切削力和力矩,主轴寿命降低,在后续的加工过程中,会造成加工的方向发生偏差,影响工件的合格率,甚至造成工件的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角向定位和固定角度头,保证角度头的刚性和精度,同时能够降低或避免切削过程的切削力和切削力产生的力矩作用在芯轴和轴承上的角度头定位连接系统。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角度头定位连接系统,包括主轴、角度头和定位支撑组件,所述主轴与所述角度头连接,所述主轴用于带动所述角度头工作,所述定位支撑组件包括定位块和第一支撑柱,所述定位块和所述第一支撑柱位于主轴本体和角度头底座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柱安装在所述角度头底座上,所述第一支撑柱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基体和定位体,所述定位体位于所述第一基体的上方,所述定位块与主轴本体连接,所述定位块的下端开设凹槽,所述第一支撑柱上的定位体插入所述定位块下端的凹槽中,实现角向定位所述角度头。

3、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支撑组件还包括若干支撑块、调整片和第二支撑柱,所述主轴本体上开设有若干螺纹孔,所述支撑块的数量、调整片的数量、第二支撑柱的数量和所述主轴本体上开设的螺纹孔的数量相等,所述支撑块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基体和连接体,所述连接体位于所述第二基体的上方,所述连接体的表面设有螺纹结构,所述调整片为圆环形,所述调整片套设在所述连接体上,所述连接体安装在所述主轴本体上开设的螺纹孔中,所述第二支撑柱安装在所述角度头底座上,所述第二基体的下底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上底面接触。

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基体、所述连接体和所述第二支撑柱均呈圆柱体状,所述第二基体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体的直径,所述调整片的内径大于所述连接体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基体的直径,所述第二支撑柱的直径不小于所述第二基体的直径。

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基体、所述连接体和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中心轴线在一条直线上。

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柱的数量为4个、6个或8个,所述第二支撑柱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两侧。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柱中所述第一基体的形状呈圆柱体状,所述定位体为将一个圆柱体切两刀后剩余的部分,切割后形成两个切面,两个切面的形状均为矩形且相互平行;所述定位块的下端开设的为矩形凹槽,第一支撑柱上的定位体插入定位块下端的凹槽中时,定位体中的两个切面与定位块下端开设的矩形凹槽的侧面相贴合。

8、有益效果:

9、本技术提供的角度头定位连接系统,包括主轴、角度头和定位支撑组件;第一支撑柱上的定位体与定位块下端的凹槽相配合,用于角向定位角度头,且可以提供旋转方向的扭矩支撑;第二基体的下底面与第二支撑柱的上底面接触,起到支撑和沿主轴轴线方向的固定,设置多个第二支撑柱能够更好的抵抗角度头在切削过程中的切削力,主轴只需传递动力给角度头,切削产生的切削力和力矩通过第二支撑柱、支撑块、定位块和第一支撑柱传递到主轴本体上,从而避免了将力和力矩传递到主轴芯轴和轴承上;各部件生产时难免会有尺寸偏差,调整片放置在主轴本体和第二基体之间,可以通过修配调整片的厚度进而调整第二基体的下端面距离主轴本体下端面的距离,保证角度头有良好的的支撑。

10、定位支撑组件结构简单、成本低,好调整,支撑点多,能够保证角度头的刚性和精度,同时能够避免切削力和切削力产生的力矩作用在芯轴和轴承上,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主轴的寿命。

11、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角度头定位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轴(1)、角度头(2)和定位支撑组件,所述主轴(1)与所述角度头(2)连接,所述主轴(1)用于带动所述角度头(2)工作,所述定位支撑组件包括定位块(5)和第一支撑柱(6),所述定位块(5)和所述第一支撑柱(6)位于主轴本体(1-1)和角度头底座(2-2)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柱(6)安装在所述角度头底座(2-2)上,所述第一支撑柱(6)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基体(6-1)和定位体(6-2),所述定位体(6-2)位于所述第一基体(6-1)的上方,所述定位块(5)与主轴本体(1-1)连接,所述定位块(5)的下端开设凹槽,所述第一支撑柱(6)上的定位体(6-2)插入所述定位块(5)下端的凹槽中,实现角向定位所述角度头(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头定位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支撑组件还包括若干支撑块(3)、调整片(4)和第二支撑柱(7),所述主轴本体(1-1)上开设有若干螺纹孔,所述支撑块(3)的数量、调整片(4)的数量、第二支撑柱(7)的数量和所述主轴本体(1-1)上开设的螺纹孔的数量相等,所述支撑块(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基体(3-1)和连接体(3-2),所述连接体(3-2)位于所述第二基体(3-1)的上方,所述连接体(3-2)的表面设有螺纹结构,所述调整片(4)为圆环形,所述调整片(4)套设在所述连接体(3-2)上,所述连接体(3-2)安装在所述主轴本体(1-1)上开设的螺纹孔中,所述第二支撑柱(7)安装在所述角度头底座(2-2)上,所述第二基体(3-1)的下底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柱(7)的上底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角度头定位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体(3-1)、所述连接体(3-2)和所述第二支撑柱(7)均呈圆柱体状,所述第二基体(3-1)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体(3-2)的直径,所述调整片(4)的内径大于所述连接体(3-2)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基体(3-1)的直径,所述第二支撑柱(7)的直径不小于所述第二基体(3-1)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角度头定位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体(3-1)、所述连接体(3-2)和所述第二支撑柱(7)的中心轴线在一条直线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角度头定位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柱(7)的数量为4个、6个或8个,所述第二支撑柱(7)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柱(6)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角度头定位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6)中所述第一基体(6-1)的形状呈圆柱体状,所述定位体(6-2)为将一个圆柱体切两刀后剩余的部分,切割后形成两个切面,两个切面的形状均为矩形且相互平行;所述定位块(5)的下端开设的为矩形凹槽,第一支撑柱(6)上的定位体(6-2)插入定位块(5)下端的凹槽中时,定位体(6-2)中的两个切面与定位块(5)下端开设的矩形凹槽的侧面相贴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角度头定位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轴(1)、角度头(2)和定位支撑组件,所述主轴(1)与所述角度头(2)连接,所述主轴(1)用于带动所述角度头(2)工作,所述定位支撑组件包括定位块(5)和第一支撑柱(6),所述定位块(5)和所述第一支撑柱(6)位于主轴本体(1-1)和角度头底座(2-2)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柱(6)安装在所述角度头底座(2-2)上,所述第一支撑柱(6)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基体(6-1)和定位体(6-2),所述定位体(6-2)位于所述第一基体(6-1)的上方,所述定位块(5)与主轴本体(1-1)连接,所述定位块(5)的下端开设凹槽,所述第一支撑柱(6)上的定位体(6-2)插入所述定位块(5)下端的凹槽中,实现角向定位所述角度头(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头定位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支撑组件还包括若干支撑块(3)、调整片(4)和第二支撑柱(7),所述主轴本体(1-1)上开设有若干螺纹孔,所述支撑块(3)的数量、调整片(4)的数量、第二支撑柱(7)的数量和所述主轴本体(1-1)上开设的螺纹孔的数量相等,所述支撑块(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基体(3-1)和连接体(3-2),所述连接体(3-2)位于所述第二基体(3-1)的上方,所述连接体(3-2)的表面设有螺纹结构,所述调整片(4)为圆环形,所述调整片(4)套设在所述连接体(3-2)上,所述连接体(3-2)安装在所述主轴本体(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龙生姜岐杨锐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赛卡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