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封性稀油齿轮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6457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5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密封性稀油齿轮泵,属于液压动力设备技术领域,用于提供一种防漏性能更好的高密封性稀油齿轮泵,包括具有两端和侧面的壳体,壳体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第一端盖的端面具有第一内嵌板,第二端盖的端面具有第二内嵌板,第一内嵌板和第二内嵌板适于从壳体的端部嵌入壳体内,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之间转动连接有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的一端具有输入轴,第二端盖开设有贯通内外壁的轴通孔,输入轴穿过轴通孔延伸至壳体之外。本实用通过设计与壳体配合的端盖结构,使端盖通过内嵌的方式与壳体配合,并在嵌合部设置密封圈,有效提高了齿轮泵外壳的耐压防漏液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液压动力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高密封性稀油齿轮泵


技术介绍

1、齿轮泵是液压传动系统中常见的部件之一,其通过内部的齿轮结构将流体加压供给需要的部件,虽然通过齿轮泵的液体流量并不大,但是液体的压力作用却可以达到比较大的程度,这让液体局部较大的液压力,同时齿轮泵自身也需要承受比较大的压力,对于质地更稀的油液,齿轮泵在给油液加压后,密封结构对稀油液的阻挡作用就会降低,现有的方法通过减速运动部件之间的间隙来提高密封性,但随着齿轮泵的使用,相对运动部件之间相互磨损,又会增加密封间隙,因此加压后的稀油液从齿轮泵壳体缝隙溢出的量还是比较多,不但会浪费油液,还会污染齿轮泵的外壳,影响整体洁净度和美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性能更好的高密封性稀油齿轮泵。

2、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密封性稀油齿轮泵:包括具有两端和侧面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的端面具有第一内嵌板,所述第二端盖的端面具有第二内嵌板,所述第一内嵌板和第二内嵌板适于从所述壳体的端部嵌入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之间转动连接有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主动齿轮的一端具有输入轴,所述第二端盖开设有贯通内外壁的轴通孔,所述输入轴穿过所述轴通孔延伸至所述壳体之外,所述壳体在位于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的两侧壁开设有一对通孔,所述壳体的外侧面设置一对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管连接端结构,方便与外部管路结构连接。>

3、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端盖在所述第一内嵌板的端面设置有两个第一端轴,所述从动齿轮对向所述第一端盖的端面开设有第一轴孔,适于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端轴配合构成转动副,所述主动齿轮对向所述第一端盖的端面开设有第一限位孔,适于与另一个所述第一端轴配合构成转动副,限制主动齿轮的运动自由度,确保其运动平稳性。

4、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二端盖在所述第二内嵌板的端面设置有一个第二端轴,所述从动齿轮对向所述第二端盖的端面开设有第二轴孔,适于与所述第二端轴配合构成转动副,同样的用于保证从动齿轮的运动平稳性。

5、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内嵌板的端面开设有第一配置槽,所述第一内嵌板在所述第一配置槽内设置有耐磨垫,所述第二内嵌板的端面开设有第二配置槽,所述第一内嵌板在所述第二配置槽内设置有耐磨垫,代替端盖与内部齿轮接触摩擦,方便更换磨损部位。

6、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内嵌板的外侧面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内设置与位于所述第一内嵌板的外侧面与所述壳体的配合槽内壁之间的密封圈,所述第二内嵌板的外侧面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内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内嵌板的外侧面与所述壳体的配合槽内壁之间的密封圈,提高端盖与壳体之间的密封性。

7、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二端盖在所述轴通孔的内壁开设有外环槽,所述输入轴的外侧面开设有内环槽,所述内环槽与外环槽对齐,并且二者之间设置有隔离圈,减少稀油液从输入轴与轴通孔配合处溢出。

8、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壳体的外侧面设置的管连接端结构包括延伸管,所述延伸管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法兰盘,用于与外部管路连接端对接。

9、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延伸管和法兰盘与所述壳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输入轴位于所述壳体之外的侧面开设有键槽,用于利用平键结构与动力源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11、(1)通过设计与壳体配合的端盖结构,使端盖通过内嵌的方式与壳体配合,并在嵌合部设置密封圈,有效提高了齿轮泵外壳的耐压防漏液性能;

12、(2)通过在内部齿轮与端盖之间设置耐磨垫结构,代替齿轮与端盖之间的磨损,使用一段时间后非常容易更换耐磨垫,可让齿轮泵内相对运动的部件更长时间的保持合适的密封间隙,延长齿轮泵高密封性的持续时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密封性稀油齿轮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两端和侧面的壳体(5),所述壳体(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端盖(1)和第二端盖(2),所述第一端盖(1)的端面具有第一内嵌板(101),所述第二端盖(2)的端面具有第二内嵌板(201),所述第一内嵌板(101)和第二内嵌板(201)适于从所述壳体(5)的端部嵌入所述壳体(5)内,所述第一端盖(1)和第二端盖(2)之间转动连接有从动齿轮(3)和主动齿轮(4),所述主动齿轮(4)与从动齿轮(3)啮合,所述主动齿轮(4)的一端具有输入轴(402),所述第二端盖(2)开设有贯通内外壁的轴通孔(205),所述输入轴(402)穿过所述轴通孔(205)延伸至所述壳体(5)之外,所述壳体(5)在位于所述主动齿轮(4)与从动齿轮(3)之间的两侧壁开设有一对通孔,所述壳体(5)的外侧面设置一对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管连接端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封性稀油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1)在所述第一内嵌板(101)的端面设置有两个第一端轴(102),所述从动齿轮(3)对向所述第一端盖(1)的端面开设有第一轴孔(301),适于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端轴(102)配合构成转动副,所述主动齿轮(4)对向所述第一端盖(1)的端面开设有第一限位孔(401),适于与另一个所述第一端轴(102)配合构成转动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密封性稀油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2)在所述第二内嵌板(201)的端面设置有一个第二端轴(202),所述从动齿轮(3)对向所述第二端盖(2)的端面开设有第二轴孔(302),适于与所述第二端轴(202)配合构成转动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密封性稀油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嵌板(101)的端面开设有第一配置槽(103),所述第一内嵌板(101)在所述第一配置槽(103)内设置有耐磨垫(8),所述第二内嵌板(201)的端面开设有第二配置槽(203),所述第一内嵌板(101)在所述第二配置槽(203)内设置有耐磨垫(8)。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密封性稀油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嵌板(101)的外侧面开设有第一密封槽(104),所述第一密封槽(104)内设置与位于所述第一内嵌板(101)的外侧面与所述壳体(5)的配合槽(512)内壁之间的密封圈(6),所述第二内嵌板(201)的外侧面开设有第二密封槽(204),所述第二密封槽(204)内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内嵌板(201)的外侧面与所述壳体(5)的配合槽(512)内壁之间的密封圈(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密封性稀油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2)在所述轴通孔(205)的内壁开设有外环槽(206),所述输入轴(402)的外侧面开设有内环槽(403),所述内环槽(403)与外环槽(206)对齐,并且二者之间设置有隔离圈(7)。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高密封性稀油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5)的外侧面设置的管连接端结构包括延伸管(501),所述延伸管(50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法兰盘(50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密封性稀油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管(501)和法兰盘(502)与所述壳体(5)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输入轴(402)位于所述壳体(5)之外的侧面开设有键槽(40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密封性稀油齿轮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两端和侧面的壳体(5),所述壳体(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端盖(1)和第二端盖(2),所述第一端盖(1)的端面具有第一内嵌板(101),所述第二端盖(2)的端面具有第二内嵌板(201),所述第一内嵌板(101)和第二内嵌板(201)适于从所述壳体(5)的端部嵌入所述壳体(5)内,所述第一端盖(1)和第二端盖(2)之间转动连接有从动齿轮(3)和主动齿轮(4),所述主动齿轮(4)与从动齿轮(3)啮合,所述主动齿轮(4)的一端具有输入轴(402),所述第二端盖(2)开设有贯通内外壁的轴通孔(205),所述输入轴(402)穿过所述轴通孔(205)延伸至所述壳体(5)之外,所述壳体(5)在位于所述主动齿轮(4)与从动齿轮(3)之间的两侧壁开设有一对通孔,所述壳体(5)的外侧面设置一对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管连接端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封性稀油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1)在所述第一内嵌板(101)的端面设置有两个第一端轴(102),所述从动齿轮(3)对向所述第一端盖(1)的端面开设有第一轴孔(301),适于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端轴(102)配合构成转动副,所述主动齿轮(4)对向所述第一端盖(1)的端面开设有第一限位孔(401),适于与另一个所述第一端轴(102)配合构成转动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密封性稀油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2)在所述第二内嵌板(201)的端面设置有一个第二端轴(202),所述从动齿轮(3)对向所述第二端盖(2)的端面开设有第二轴孔(302),适于与所述第二端轴(202)配合构成转动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跃威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三润机械润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