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载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5835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运载减震装置,包括:运载物体、载物板与减震垫;运载物体弹性连接在载物板上,载物板螺纹连接减震垫,减震垫螺纹固定在运载工具上;载物板靠近运载物体的一面固定有减震围墙,运载物体固定在减震围墙与载物板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其中运载物体可拆卸连接在载物板上,载物板可拆卸连接在减震垫上,减震垫可拆卸固定在运载工具上。以实现在运输途中对器械或设备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减震,具体涉及一种运载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1、运输是将物品进行地点转移的一种物流活动,其中车辆运输是一种主要的运输方式,但是在使用车辆运输时往往会出现颠簸震动过大的问题,当车辆运输的是精密器械或设备时,会造成一定的损坏,所以需要一种运载减震装置,对器械或设备进行防护,防止在运输途中产生颠簸,对器械或设备内部的结构造成损伤,影响设备的使用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运载减震装置,以实现在运输途中对器械或设备进行保护。

2、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运载减震装置,该一种运载减震装置包括如下内容:

3、运载物体、载物板与减震垫;所述运载物体弹性连接在所述载物板上,所述载物板螺纹连接所述减震垫,所述减震垫螺纹固定在运载工具上;所述载物板靠近所述运载物体的一面固定有减震围墙,所述运载物体固定在所述减震围墙与所述载物板形成的容置空间内。

4、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运载物体靠近所述载物板的一面安装有第一组弹簧固定点,所述载物板靠近所述运载物体一面具有第二组弹簧固定点,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组弹簧固定点与所述第二组弹簧固定点;

5、所述载物板包括上盖、底座;所述上盖包括承载座、第一圆盘、上挡圈、上螺杆保护罩、第一减震胶圈,所述底座包括第二圆盘、下挡圈、下螺杆保护罩、第二减震胶圈;

6、所述减震垫包括至少四个;所述减震胶座至少包括三个;所述第一圆盘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盘直径;所述减震围墙内壁设有减震缓冲垫。

7、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圆盘靠近所述载物板的一面设有所述承载座,所述承载座相对于所述第一圆盘靠近所述载物板的一面凸出一圆柱体,所述圆柱体靠近所述载物板的一侧具有一螺孔,用于螺纹连接所述载物板和所述减震垫;所述第一圆盘远离所述载物板的一面垂直设置一与所述第一圆盘同圆心的所述上挡圈,所述上挡圈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圆盘直径;所述第一圆盘平均分布螺孔;所述上挡圈外壁平均分布所述上螺杆保护罩,所述上螺杆保护罩垂直于所述上盖的方向具有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圆盘平均分布的螺孔相对应;

8、所述第二圆盘靠近所述上盖的一面垂直设置一与所述第二圆盘同圆心的所述下挡圈,所述下挡圈内外圈直径与所述上挡圈内外圈直径相同;所述下挡圈外壁平均分布与所述上挡圈外壁平均分布所述上螺杆保护罩相对应且数量相同的所述下螺杆保护罩,所述下螺杆保护罩具有与所述上螺杆保护罩通孔相对应的螺孔,所述螺孔不贯穿所述下螺杆保护罩;螺母贯穿所述第一圆盘平均分布的螺孔、上螺杆保护罩通孔与下螺杆保护罩的螺孔进行螺纹连接;

9、所述上挡圈、所述第一圆盘、所述承载座与所述上螺杆保护罩被实施成一体式注塑件;

10、所述下挡圈、所述第二圆盘、所述下螺杆保护罩被实施成一体式注塑件;

11、所述上挡圈与所述第一圆盘形成一向下开口的第一容置空间;所述下挡圈与所述第二圆盘形成一向上开口的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圆盘靠近所述上盖的一面垂直设置一与所述第二圆盘同圆心的第三挡圈,所述第三挡圈直径小于所述下挡圈直径;所述第三挡圈与所述第二圆盘形成一向上开口的第三容置空间,所述第三挡圈、所述第二圆盘与所述上挡圈形成一开口向上的第四容置空间;所述第三容置空间设置一中间连接杆,所述中间连接杆设于所述第二圆盘圆心,所述中间连接杆直径小于所述第三挡圈;所述下挡圈内壁向所述下挡圈圆心方向延长设有一挡板,所述挡板另一侧与所述第三挡圈连接;所述第三挡圈和所述下挡圈之间放置第一减震胶垫,所述第一减震胶垫具有一开口;所述第一减震胶垫外径小于等于所述下挡圈外径;所述第一减震胶垫靠近所述底座的一面平均分布有减震胶座,所述减震胶座靠近所述底座一面具有螺孔,所述第二圆盘具有与所述减震胶座相对应的螺孔,所述第二圆盘具有与所述减震胶座相对应的螺孔位于所述第四容置空间底面上;螺母穿过所述第二圆盘与所述减震胶座相对应的螺孔及所述减震胶座靠近所述底座的螺孔,将所述减震胶座固定在所述第二圆盘上;所述下挡圈、所述第二圆盘、所述下螺杆保护罩、所述挡板、所述第三挡圈及所述中间连接杆被实施成一体式注塑件。

12、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圆柱体靠近所述载物板的一侧具有一螺孔包括所述圆柱体底面与所述第一圆盘圆心相同,所述螺孔与所述圆柱圆心相同;所述圆柱体周边平均分布分压边缘,所述第三挡圈外壁平均分布分压边缘。

13、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圆盘平均分布螺孔,所述第一圆盘平均分布的螺孔延长线与所述上挡圈外壁相交或与所述上挡圈外围相切;所述上螺杆保护罩包括圆柱体形状、立方体形状。

14、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分压边缘包括弧面矩形连接垫和分压板,所述弧面矩形连接垫和所述分压板固定连接;所述弧面矩形连接垫具有一第一凹弧面、一第二凹弧面,所述第一凹弧面与所述第二凹弧面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凹弧面与所述第二凹弧面远离圆柱体的两条边相连,形成第三矩形平面;所述分压板具有一第一矩形平面、一第二矩形平面、一第四矩形平面、两个侧面和所述第三矩形平面;所述第三矩形平面与所述第一圆盘具有一相交线,向远离圆心的方向延长所述相交线形成所述第一矩形平面,所述第一矩形平面远离所述圆柱体的一边垂直于所述第一圆盘方向向上生成所述第二矩形平面,所述第二矩形平面远离所述第一圆盘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矩形平面远离所述第一圆盘的一端相连形成所述第四矩形平面和两个侧面;

15、所述第一减震胶垫内径大于等于所述分压边缘平行于所述第二圆盘的直角边的长度;

16、所述第二圆盘均匀分布螺孔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圆盘。

17、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三矩形平面与所述第二矩形平面圆角连接;所述第一矩形平面的长宽与所述第三矩形平面的长宽相同。

18、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中间连接杆依次穿过第二减震胶垫、第三减震胶垫、中间连接件及第四减震胶垫;所述第二减震胶垫、所述第三减震胶垫、所述中间连接件及所述第四减震胶垫内壁直径大于等于所述中间连接件直径;所述第二减震胶垫外壁直径小于所述第三挡圈直径,所述第三减震胶垫外壁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三挡圈直径;所述第四减震胶垫外壁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三挡圈直径;所述第二减震胶垫包括第一金属圈、第二金属圈及胶圈,所述第一金属圈设于所述胶圈外壁,所述第二金属圈设于所述胶圈内壁,所述第一金属圈外壁直径小于所述第三挡圈内壁直径,所述第二金属圈内壁直径大于等于所述中间连接杆直径。

19、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中间连接件具有一握把和一固定螺孔;所述中间连接件外壁直径小于所述第三挡圈直径,所述握把长度不超过所述下挡圈半径与所述第三挡圈半径之差,所述握把便于外力实施向下的压力和便于旋转所述中间连接件,所述中间连接杆具有一对应的螺孔,所述螺孔的位置位于所述中间连接杆靠近所述底座一侧的杆身。当所述中间连接件下压至所述中间连接杆对应的孔位高度,旋转对准所述中间连接件和所述中间连接杆的螺孔位置,并用螺母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载物体(1)、载物板(2)与减震垫(3);所述运载物体(1)弹性连接在所述载物板(2)上,所述载物板(2)螺纹连接所述减震垫(3),所述减震垫(3)螺纹固定在运载工具上;所述载物板(2)靠近所述运载物体(1)的一面固定有减震围墙(41),所述运载物体(1)固定在所述减震围墙(41)与所述载物板(2)形成的容置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物体(1)靠近所述载物板(2)的一面安装有第一组弹簧固定点(38),所述载物板(2)靠近所述运载物体(1)一面具有第二组弹簧固定点(39),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组弹簧固定点(38)与所述第二组弹簧固定点(3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运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盘(7)靠近所述载物板(2)的一面设有所述承载座(6),所述承载座(6)相对于所述第一圆盘(7)靠近所述载物板(2)的一面凸出一圆柱体(43),所述圆柱体(43)靠近所述载物板(2)的一侧具有一螺孔,用于螺纹连接所述载物板(2)和所述减震垫(3);所述第一圆盘(7)远离所述载物板(2)的一面垂直设置一与所述第一圆盘(7)同圆心的所述上挡圈(8),所述上挡圈(8)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圆盘(7)直径;所述第一圆盘(7)平均分布螺孔;所述上挡圈(8)外壁平均分布所述上螺杆保护罩(9),所述上螺杆保护罩(9)垂直于所述上盖(4)的方向具有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圆盘(7)平均分布的螺孔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运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43)靠近所述载物板(2)的一侧具有一螺孔包括所述圆柱体(43)底面与所述第一圆盘(7)圆心相同,所述螺孔与所述圆柱体圆心相同;所述圆柱体(43)周边平均分布分压边缘(18),所述第三挡圈外壁平均分布分压边缘(18)。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运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盘(7)平均分布螺孔,所述第一圆盘(7)平均分布的螺孔延长线与所述上挡圈(8)外壁相交或与所述上挡圈(8)外围相切;所述上螺杆保护罩(9)包括圆柱体形状、立方体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运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边缘(18)包括弧面矩形连接垫(19)和分压板(20),所述弧面矩形连接垫(19)和所述分压板(20)固定连接;所述弧面矩形连接垫(19)具有一第一凹弧面(21)、一第二凹弧面(22),所述第一凹弧面(21)与所述第二凹弧面(22)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凹弧面(21)与所述第二凹弧面(22)远离圆柱体(43)的两条边相连,形成第三矩形平面(25);所述分压板(20)具有一第一矩形平面(23)、一第二矩形平面(24)、一第四矩形平面(26)、两个侧面和所述第三矩形平面(25);所述第三矩形平面(25)与所述第一圆盘(7)具有一相交线,向远离圆心的方向延长所述相交线形成所述第一矩形平面(23),所述第一矩形平面(23)远离所述圆柱体(43)的一边垂直于所述第一圆盘(7)方向向上生成所述第二矩形平面(24),所述第二矩形平面(24)远离所述第一圆盘(7)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矩形平面(25)远离所述第一圆盘(7)的一端相连形成所述第四矩形平面(26)和两个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运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矩形平面(25)与所述第二矩形平面(24)圆角连接;所述第一矩形平面(23)的长宽与所述第三矩形平面(25)的长宽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运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杆(16)依次穿过第二减震胶垫(29)、第三减震胶垫(30)、中间连接件(31)及第四减震胶垫(32);所述第二减震胶垫(29)、所述第三减震胶垫(30)、所述中间连接件(31)及所述第四减震胶垫(32)内壁直径大于等于所述中间连接件(31)直径;所述第二减震胶垫(29)外壁直径小于所述第三挡圈(15)直径,所述第三减震胶垫(30)外壁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三挡圈(15)直径;所述第四减震胶垫(32)外壁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三挡圈(15)直径;所述第二减震胶垫(29)包括第一金属圈(33)、第二金属圈(34)及胶圈(35),所述第一金属圈(33)设于所述胶圈(35)外壁,所述第二金属圈(34)设于所述胶圈(35)内壁,所述第一金属圈(33)外壁直径小于所述第三挡圈(15)内壁直径,所述第二金属圈(34)内壁直径大于等于所述中间连接杆(16)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运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31)具有一握把(36)和一固定螺孔(37);所述中间连接件(31)外壁直径小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载物体(1)、载物板(2)与减震垫(3);所述运载物体(1)弹性连接在所述载物板(2)上,所述载物板(2)螺纹连接所述减震垫(3),所述减震垫(3)螺纹固定在运载工具上;所述载物板(2)靠近所述运载物体(1)的一面固定有减震围墙(41),所述运载物体(1)固定在所述减震围墙(41)与所述载物板(2)形成的容置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载物体(1)靠近所述载物板(2)的一面安装有第一组弹簧固定点(38),所述载物板(2)靠近所述运载物体(1)一面具有第二组弹簧固定点(39),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组弹簧固定点(38)与所述第二组弹簧固定点(3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运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盘(7)靠近所述载物板(2)的一面设有所述承载座(6),所述承载座(6)相对于所述第一圆盘(7)靠近所述载物板(2)的一面凸出一圆柱体(43),所述圆柱体(43)靠近所述载物板(2)的一侧具有一螺孔,用于螺纹连接所述载物板(2)和所述减震垫(3);所述第一圆盘(7)远离所述载物板(2)的一面垂直设置一与所述第一圆盘(7)同圆心的所述上挡圈(8),所述上挡圈(8)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圆盘(7)直径;所述第一圆盘(7)平均分布螺孔;所述上挡圈(8)外壁平均分布所述上螺杆保护罩(9),所述上螺杆保护罩(9)垂直于所述上盖(4)的方向具有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圆盘(7)平均分布的螺孔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运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43)靠近所述载物板(2)的一侧具有一螺孔包括所述圆柱体(43)底面与所述第一圆盘(7)圆心相同,所述螺孔与所述圆柱体圆心相同;所述圆柱体(43)周边平均分布分压边缘(18),所述第三挡圈外壁平均分布分压边缘(18)。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运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盘(7)平均分布螺孔,所述第一圆盘(7)平均分布的螺孔延长线与所述上挡圈(8)外壁相交或与所述上挡圈(8)外围相切;所述上螺杆保护罩(9)包括圆柱体形状、立方体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运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边缘(18)包括弧面矩形连接垫(19)和分压板(20),所述弧面矩形连接垫(19)和所述分压板(20)固定连接;所述弧面矩形连接垫(19)具有一第一凹弧面(21)、一第二凹弧面(22),所述第一凹弧面(21)与所述第二凹弧面(22)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凹弧面(21)与所述第二凹弧面(22)远离圆柱体(43)的两条边相连,形成第三矩形平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少洋孟凡森
申请(专利权)人:星逻人工智能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