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可自动调整位姿的医用智能载移床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可自动调整位姿的医用智能载移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4129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39
本向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自动调整位姿的医用智能载移床,所述载移床结构包括传动机构、防护板、控制器、传动转线器、床板机构、病床高度升举机构以及床板转运机构。床板机构能够自动调整患者在转运床上所处的位置,用来避免患者位置不当儿造成的检测结果不清晰;病床高度升举机构可以控制床板的的位置高度,用来适应不同检测仪器的高度,使之将床板转运;为防止患者二次创伤,床板转运机构能够连带床板将病人转移,控制器分别与传动转线器、床板机构、病床高度升举机构、床板转运机构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自动化控制和传送带来调整患者对于床面的位置,并通过三个主机构相互配合来完成患者的转运,在减少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劳动强度的同时,可以更好的避免搬运过程中给患者带来的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项专利技术属于工医相结合的机器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自动调整位姿的医用智能载移床


技术介绍

1、自从工医结合的理念出现以来,工医机器人领域不断有新的相关技术出现,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在医院中,经常面临着要将患者从救护车、病床、手术台、检查仪器之间相互转运的情况。现今医院转运患者的手段大部分还是病人家属通过搬运患者来回移动而实现的,这种传统的转运患者的方式不仅仅效率低下,且对于身患重症的患者来说,家属们人工的转运方式有很大概率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二次损伤,使患者病情更加危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调整位姿的医用智能载移床,解决现有的病患转运难,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

2、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载移床结构包括传动机构、防护板、控制器、传动转线器、床板机构、病床高度升举机构以及床板转运机构。床板机构能够自动调整患者在转运床上所处的位置,用来避免患者位置不当造成的检测结果不清晰;病床高度升举机构可以控制床板的的位置高度,用来适应不同检测仪器的高度,使之将床板转运;为防止患者二次创伤,床板转运机构能够连带床板将病人转移,控制器分别与防护板、传动转线器、床板机构、病床高度升举机构、床板转运机构电连接。

4、具体的,所述传动机构具有并列传动轴的设置,在壳体上有锥齿轮传动轴的定位板,所述锥齿轮传动轴上配合有垂直向锥齿轮,所述锥齿轮传动轴下配合槽状传动轮,所述槽状传动轮与传送带侧面相贴合,所述传动带与直流电机自带齿轮相配合,所述直流电机固定于承载板上方左侧,所述垂直向锥齿轮与横向移动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横向移动锥齿轮与摩擦辊传动轴轴孔配合,所述摩擦辊传动轴与摩擦辊轴孔配合,所述摩擦辊外表面与床板传动带背面相接。

5、具体的,为了方便将一个电机产生的动力在不同时刻传递到并列的四根摩擦辊传动轴上,所述的传动专线器中所述横向移动锥齿轮与齿轮限位杆相接,所述齿轮限位杆与位置调节气缸相接,通过所述位置调节气缸对于齿轮限位杆位置的调节来控制横向移动锥齿轮与垂直向锥齿轮之间的啮合关系,以此来达到传动转换的目的。

6、具体的,所述床板机构由所需要求分为四个部分,所述四部分中左纵向床框开槽一侧连接有连接固定杆,所述连接固定杆另一侧连接有第二纵向床框,所述第二纵向床框右侧连接有连接固定杆,所述连接固定杆右端连接有第三纵向床框,所述第三纵向床框右侧连接有连接固定杆,所述连接固定杆右端连接有第四纵向床框,所述第四纵向床框右侧连接有连接固定杆,所述连接固定杆右端连接有右纵向床框。所述左纵向床框每个槽口中连接有扛轴传感器固定位,所述扛轴传感器固定位上方固定有辊子,所述辊子与其它辊子共同组成床板平面,所述一排辊子外部包裹有床板传动带。

7、为了减轻下床架的压力和升举机构的举升困难程度,上床架整体采用轻薄材料以及纵向承载能力强的结构。

8、为了保证在运输患者和床板转运机构时的平稳性和重心偏移带来的危险性,下床架一般采用大重量的材料,并且使所述下床架的重心位于床板所在下床架整体中心处,用来平衡床板转运时的倾斜。

9、具体的,所述高度升举机构主体为举升机构底架,所述举升机构底架固定于移动架底板,所述举升机构底架边缘铰链侧连接有起落架1,所述起落架1中部铰链链接有气缸,所述气缸底端连接有举升机构底架中部铰链,所述起落架1中部孔位置与长定位轴轴孔配合,所述长定位轴与起落架2中部孔轴孔配合,所述起落架1另一端铰链连接滑轨轴1,所述滑轨轴1连接于支撑台滑轨处,所述举升机构底架滑轨侧连接有滑轨轴2,所述滑轨轴2与起落架2距离中心孔较远处铰链相连接,所述起落架2距离中心孔近处铰链孔与滑轨轴3相连接,所述滑轨轴3两端连接于支撑台另一端滑轨处,所述支撑台上方链接有轴瓦1、轴瓦2、轴瓦3、轴瓦4,所述轴瓦1、轴瓦2与床腿支撑长轴连接1,所述轴瓦3、轴瓦4与床腿支撑长轴2连接,所述床腿支撑长轴1与长腿支撑长轴2两端分别于床腿支撑短轴1、床腿支撑短轴2相连接,所述床腿支撑短轴1、床腿支撑短轴2连段分别与内心床腿相接,所述床腿支撑短轴1、床腿支撑短轴2、床腿支撑长轴1、床腿支撑长轴2上方固定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固定有电机。

10、为方便调节床板高度,所述支撑短轴1、支撑短轴2与内芯床腿中段圆孔孔相配合,所述内芯床腿被套于外包床腿内部,所述外包床腿表面开有通透的槽口,以便于支撑短轴1、支撑短轴2的往复运动。

11、具体的,所述床板转运机构其中由横向移动锥齿轮连接床板传动轴,所述床板传动轴两端分别连接输送轮,所述床板输送轮分别与左纵向床框、右纵向床框突出下表面相接,所述左纵向床框、右纵向床框、第二纵向床框、第三纵向床框、第四纵向床框的纵向凹槽内分别连接有导轨轮轴,所述导轨轮轴与导轨轮轴孔配合。

12、为便于床板与上床架之间相互对接,所述侧板与导轨条上分别开有槽口,并设置一定角度。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益处在于:

14、1、床板机构分为四个板块,可通过在患者背部施加横向力,从而实现从头部、肩部、臀部、腿部四个部分调整患者位于床板的位置,避免了人工调整不当对患者所造成的二次伤害。

15、2、床板转运机构可以实现患者连带床板的同步式转运,可以减少了医护人员和家属在转运病人时的劳动强度,进一步避免了给病人带来的痛苦,特别是避免人工搬运可能给病人带来的二次伤害,同时结合患者位姿调整功能,可以避免患者在转运到检测仪器时进行二次位姿调整的繁琐操作,节省了时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动调整位姿的医用智能载移床,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机构(1)、防护板(2)、传动转线器(3)、控制器(4)、床板机构(5)、病床高度升举机构(6)、床板转运机构(7)、上床架(8)、下床架(9)。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调整位姿的医用智能载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1)为齿轮传动与带轮传动相结合,电机(101)中自带齿轮与传动带(102)相连接,在壳体(805)靠近壳体的侧壁对应传动带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带轮张紧轮(104),所述传动带(102)与槽状传动轮(105)相接,所述槽状传动轮(105)与锥齿轮传动轴(106)相接,所述锥齿轮传动轴(106)与垂直向锥齿轮(107)相接,所述垂直向锥齿(107)与横向移动锥齿轮(108)相互啮合,所述横向移动锥齿轮(108)与摩擦辊传动轴(109)轴孔配合,所述摩擦辊传动轴(109)与摩擦辊(110)轴孔配合,所述摩擦辊(110)轴向外表面与床板传动带(509)相互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调整位姿的医用智能载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转线器(3),其中所述横向移动锥齿轮(108)轴向表面与齿轮限位杆(301)相接,所述齿轮限位杆(301)与位置调节气缸(302)相接,所述位置调节气缸(302)连接于壳体(805)。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调整位姿的医用智能载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分别与防护板(2)、传动转线器(3)、床板机构(5)、病床高度升举机构(6)、床板转运机构(7)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调整位姿的医用智能载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机构(5)由所需要求分为四个部分,所述四部分中左纵向床框(501)开槽一侧连接有床框固定杆(502),所述连接固定杆(502)另一侧连接有第二纵向床框(503),所述第二纵向床框(503)右侧连接有连接固定杆(502),所述连接固定杆(502)右端连接有第三纵向床框(504),所述第三纵向床框(504)右侧连接有连接固定杆(502),所述连接固定杆(502)另一侧连接有第四纵向床框(505),所述第四纵向床框(505)右侧连接有连接固定杆(502),所述连接固定杆(502)右端连接有右纵向床框(506)。所述左纵向床框(506)每个槽口中连接有扛轴传感器固定位(507),所述扛轴传感器固定位(507)上方固定有辊子(508),所述辊子(508)与其它辊子共同组成床板平面,所述一排辊子外部包裹有床板传动带(509)。

6.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调整位姿的医用智能载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床高度升举机构(6)主体为举升机构底架(601),所述举升机构底架(601)固定于移动架底板(901),所述举升机构底架(601)边缘铰链侧连接有起落架1(602),所述起落架1(602)中部铰链链接有气缸内芯(607),所述气缸内芯(607)连接气缸外壳(603),所述气缸外壳(603)底端连接有举升机构底架(601)中部铰链,所述起落架1(602)中部孔位置与长定位轴(604)轴孔配合,所述长定位轴(604)与起落架2(605)中部孔轴孔配合,所述起落架1(602)另一端铰链连接滑轨轴1(606),所述滑轨轴1(606)连接于支撑台(608)滑轨处,所述举升机构底架(601)滑轨侧连接有滑轨轴2(609),所述滑轨轴2(609)与起落架2(605)距离中心孔较远处铰链相连接,所述起落架2(605)距离中心孔近处铰链孔与滑轨轴3(610)相连接,所述滑轨轴3(610)两端连接于支撑台(608)另一端滑轨处,所述支撑台(608)上方链接有轴瓦1(611)、轴瓦2(612)、轴瓦3(613)、轴瓦4(614),所述轴瓦1(611)、轴瓦2(612)与床腿支撑长轴连接1(615),所述轴瓦3(613)、轴瓦4(614)与床腿支撑长轴2(616)连接,所述床腿支撑长轴1(615)与长腿支撑长轴2(616)两端分别于床腿支撑短轴1(617)、床腿支撑短轴2(618)相连接,所述床腿支撑短轴1(617)、床腿支撑短轴2(618)连段分别与内心床腿(802)相接,所述床腿支撑短轴1(617)、床腿支撑短轴2(618)、床腿支撑长轴1(615)、床腿支撑长轴2(616)上方固定有承载板(619),所述承载板(619)上固定有电机(101)。

7.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调整位姿的医用智能载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转运机构(7)其中由横向移动锥齿轮(108)连接床板传动轴(701),所述床板传动轴(701)两端分别连接输送轮(702),所述床板输送轮(702)分别与左纵向床框(501)、右纵向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调整位姿的医用智能载移床,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机构(1)、防护板(2)、传动转线器(3)、控制器(4)、床板机构(5)、病床高度升举机构(6)、床板转运机构(7)、上床架(8)、下床架(9)。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调整位姿的医用智能载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1)为齿轮传动与带轮传动相结合,电机(101)中自带齿轮与传动带(102)相连接,在壳体(805)靠近壳体的侧壁对应传动带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带轮张紧轮(104),所述传动带(102)与槽状传动轮(105)相接,所述槽状传动轮(105)与锥齿轮传动轴(106)相接,所述锥齿轮传动轴(106)与垂直向锥齿轮(107)相接,所述垂直向锥齿(107)与横向移动锥齿轮(108)相互啮合,所述横向移动锥齿轮(108)与摩擦辊传动轴(109)轴孔配合,所述摩擦辊传动轴(109)与摩擦辊(110)轴孔配合,所述摩擦辊(110)轴向外表面与床板传动带(509)相互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调整位姿的医用智能载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转线器(3),其中所述横向移动锥齿轮(108)轴向表面与齿轮限位杆(301)相接,所述齿轮限位杆(301)与位置调节气缸(302)相接,所述位置调节气缸(302)连接于壳体(805)。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调整位姿的医用智能载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分别与防护板(2)、传动转线器(3)、床板机构(5)、病床高度升举机构(6)、床板转运机构(7)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调整位姿的医用智能载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机构(5)由所需要求分为四个部分,所述四部分中左纵向床框(501)开槽一侧连接有床框固定杆(502),所述连接固定杆(502)另一侧连接有第二纵向床框(503),所述第二纵向床框(503)右侧连接有连接固定杆(502),所述连接固定杆(502)右端连接有第三纵向床框(504),所述第三纵向床框(504)右侧连接有连接固定杆(502),所述连接固定杆(502)另一侧连接有第四纵向床框(505),所述第四纵向床框(505)右侧连接有连接固定杆(502),所述连接固定杆(502)右端连接有右纵向床框(506)。所述左纵向床框(506)每个槽口中连接有扛轴传感器固定位(507),所述扛轴传感器固定位(507)上方固定有辊子(508),所述辊子(508)与其它辊子共同组成床板平面,所述一排辊子外部包裹有床板传动带(509)。

6.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调整位姿的医用智能载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床高度升举机构(6)主体为举升机构底架(601),所述举升机构底架(601)固定于移动架底板(901),所述举升机构底架(601)边缘铰链侧连接有起落架1(602),所述起落架1(602)中部铰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晶高翔李国维黄萨牛军超汪普奕张鑫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