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盘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3522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3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动盘和车辆,制动盘包括:第一盘体;第二盘体,第二盘体沿第一盘体的轴线与第一盘体间隔开;多个连接部,连接部设于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之间,每个连接部的第一侧与第一盘体连接,每个连接部的第二侧与第二盘体连接,相邻两个连接部与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配合限定出散热通道;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第一散热部与第二散热部设于散热通道内,第一散热部与第一盘体连接,第二散热部与第二盘体连接,以将散热通道分隔为相互连通的风道,在第一盘体的轴向上,第一散热部在第一盘体上的投影与第二散热部在第一盘体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不重合。本技术实施例的制动盘,通过设置的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可以有效提高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具体涉及一种制动盘和车辆


技术介绍

1、目前汽车上常用的通风制动盘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盘体,两个盘体之间设置有将两个盘体连接起来的多个连接筋。这些连接筋与两个盘体一起形成多个空气通道。现有的这种制动盘散热性差,当用于高性能车制动时,无法很好的把热量散发出去,导致制动盘面温度急剧上升至热衰退,并且产生较大的热变形会引起制动器抖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动盘的新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解决现有制动盘散热性差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制动盘。

3、根据本技术的第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动盘,包括:第一盘体;第二盘体,所述第二盘体位于所述第一盘体的一侧,所述第二盘体沿所述第一盘体的轴线与所述第一盘体间隔开;多个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盘体和所述第二盘体之间,每个所述连接部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一盘体连接,每个所述连接部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二盘体连接,相邻两个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盘体和所述第二盘体配合限定出散热通道;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一散热部与所述第二散热部设于所述散热通道内,所述第一散热部与所述第一盘体连接,所述第二散热部与所述第二盘体连接,以将所述散热通道分隔为相互连通的风道,在所述第一盘体的轴向上,所述第一散热部在所述第一盘体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散热部在所述第一盘体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不重合。

4、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盘体的轴向上,所述第一散热部在所述第一盘体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散热部在所述第一盘体上的投影部分重合。

5、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盘体的轴向上,所述第一散热部在所述第一盘体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散热部在所述第一盘体上的投影间隔开。

6、可选地,所述散热通道内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散热部和多个所述第二散热部,在所述第一盘体的轴向上,多个所述第一散热部在所述第一盘体上的投影与多个所述第二散热部在所述第一盘体上的投影交替排布。

7、可选地,所述第一散热部的宽度在所述第一盘体的轴向上由所述第一盘体至所述第二盘体逐渐缩小;和/或,所述第二散热部的宽度在所述第一盘体的轴向上由所述第二盘体至所述第一盘体逐渐缩小。

8、可选地,所述第一散热部远离所述第一盘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圆角,和/或,所述第二散热部远离所述第二盘体的一端设有第二圆角。

9、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盘体的轴向上,所述第一散热部的尺寸大于所述散热通道的尺寸的一半,和/或,所述第二散热部的尺寸大于所述散热通道的尺寸的一半。

10、可选地,所述第一散热部与所述第二散热部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沿所述第一盘体的径向延伸的凸筋。

11、可选地,所述第一散热部与所述第二散热部分别形成为沿所述第一盘体的径向延伸的凸筋,所述第一散热部与所述第二散热部在所述第一盘体的周向间隔开。

12、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一盘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远离所述第一盘体的一部分的宽度由所述第一盘体至所述第二盘体逐渐缩小;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二盘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远离所述第二盘体的一部分的宽度由所述第二盘体至所述第一盘体逐渐缩小,所述第二连接段远离所述第二盘体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连接段远离所述第一盘体的一侧连接。

13、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形成为沿所述第一盘体的径向延伸的连接筋。

14、可选地,所述连接筋沿所述第一盘体的径向延伸的两个侧面形成为凹面。

15、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制动盘。

16、根据本技术的制动盘,通过在散热通道内设置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可以提高散热面积,从而可以提高制动盘的散热效果,可有效减少制动盘的热变形和热衰退现象的发生;而且通过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可以将散热通道分隔为相互连通的风道,在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的作用下可以使得相邻风道之间形成压差,可以有效提高空气的流动性,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制动盘的散热效果和散热的均匀性,进一步减少制动盘的热变形和热衰退现象的发生。

17、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动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盘体(10)的轴向上,所述第一散热部(40)在所述第一盘体(10)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散热部(50)在所述第一盘体(10)上的投影部分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盘体(10)的轴向上,所述第一散热部(40)在所述第一盘体(10)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散热部(50)在所述第一盘体(10)上的投影间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内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散热部(40)和多个所述第二散热部(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40)的宽度在所述第一盘体(10)的轴向上由所述第一盘体(10)至所述第二盘体(20)逐渐缩小;和/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40)远离所述第一盘体(10)的一端设有第一圆角(41),和/或,所述第二散热部(50)远离所述第二盘体(20)的一端设有第二圆角(5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盘体(10)的轴向上,所述第一散热部(40)的尺寸大于所述散热通道的尺寸的一半,和/或,所述第二散热部(50)的尺寸大于所述散热通道的尺寸的一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40)与所述第二散热部(50)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沿所述第一盘体(10)的径向延伸的凸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40)与所述第二散热部(50)分别形成为沿所述第一盘体(10)的径向延伸的凸筋,所述第一散热部(40)与所述第二散热部(50)在所述第一盘体(10)的周向间隔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0)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0)形成为沿所述第一盘体(10)的径向延伸的连接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筋沿所述第一盘体(10)的径向延伸的两个侧面形成为凹面。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盘。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动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盘体(10)的轴向上,所述第一散热部(40)在所述第一盘体(10)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散热部(50)在所述第一盘体(10)上的投影部分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盘体(10)的轴向上,所述第一散热部(40)在所述第一盘体(10)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散热部(50)在所述第一盘体(10)上的投影间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内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散热部(40)和多个所述第二散热部(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40)的宽度在所述第一盘体(10)的轴向上由所述第一盘体(10)至所述第二盘体(20)逐渐缩小;和/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40)远离所述第一盘体(10)的一端设有第一圆角(41),和/或,所述第二散热部(50)远离所述第二盘体(20)的一端设有第二圆角(51)。

7.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昊旻赵飞林许晓超陆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