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拢式收合的推拉车框架及推拉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3502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3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聚拢式收合的推拉车框架,包括侧面折叠框架、前后折叠框架及纵向支撑组件;两组侧面折叠框架与两组前后折叠框架均连接在纵向支撑组件上,形成围绕式;侧面折叠框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分别通过上铰接点铰接在第一横杆及第二横杆的第二端,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第二端通过下铰接点相互铰接,使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形成V型;侧面折叠框架进行折叠时,上铰接点及下铰接点的高度上升,两处上铰接点的间距缩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推拉车,尤其是涉及一种聚拢式收合的推拉车框架及推拉车


技术介绍

1、目前,市面上的折叠式手推车种类繁多,广泛地用于短途的货物装载运输,尤其是在户外露营时的使用,已经越来越普遍。

2、目前一般包括如下的几种折叠方式:

3、如公开号kr101484092b1及cn209700727u所示的推拉车,能实现车体的长度方向的折叠,其宽度方向(也即推拉车的前后面)无法折叠,这样导致整体的宽度较大,不便于携带。

4、基于此,如公开号cn201712643u及cn202806814u所提出的行李车,可以实现进一步的聚拢式收合,也即该行李车的侧面及前后面均可以实现折叠,不过这种方式,由于采用的是可伸缩式的竖撑腿,在折叠后,其整体的高度将大幅升高,导致纵向的高度依旧比较高。

5、进而,如公开号cn109305205b,提出了一种折叠不会变高的拖车,通过设置前后面折叠组件、侧面折叠组件、底部折叠组件进行拖车的折叠,在折叠后拖车的高度不会改变,因此保证了折叠后高度和使用时的高度相同,进而可以实现折叠后的体积比现有拖车体积小的目的。这种方式的推车,在使用时,由于第一联动滑套4需要在固定竖管1上来回滑动,经常会发生夹手的情况,非常影响使用体验。

6、作为另一现有设计,如公开号cn211710882u提出的可折叠聚拢的手推车,折叠简单快速,收折后体积小,空间占用率低,携带运输相比传统不可折叠的手推车更加方便。不过该结构的手推车,由于其侧壁总成主要由两个x形连杆机构构成,在进行聚拢式手合的时候,该两个x形连杆机构在折叠后的顶部高度依旧较高。

7、上述内容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8、如何进一步降低推拉车在折叠后整体尺寸,尤其是纵向高度尺寸,是本申请所提出的主要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聚拢式收合的推拉车框架及推拉车,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2、本申请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聚拢式收合的推拉车框架,包括,

3、侧面折叠框架,设置有两组,并间隔对称布置;

4、前后折叠框架,设置有两组,并间隔对称布置;

5、纵向支撑组件,设置有四组,分别设置在推拉车框架的四个端角;

6、两组所述侧面折叠框架与两组前后折叠框架均连接在所述纵向支撑组件上,形成围绕式;

7、所述侧面折叠框架可折叠使第一方向的两组纵向支撑组件的间距缩小;

8、所述前后折叠框架可折叠使第二方向的两组纵向支撑组件的间距缩小;

9、所述侧面折叠框架包括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

10、所述第一横杆及第二横杆的第一端分别铰接在两组不同的纵向支撑组件的上端;

11、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分别通过上铰接点铰接在第一横杆及第二横杆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第二端通过下铰接点相互铰接,使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形成v型;

12、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铰接在其中一个纵向支撑组件的下端,第二端铰接在第一连杆的中部区域;

13、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铰接在另一个纵向支撑组件的下端,第二端铰接在第二连杆的中部区域;

14、所述侧面折叠框架进行折叠时,所述上铰接点及下铰接点的高度上升,两处上铰接点的间距缩小。

15、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前后折叠框架包括第三横杆、第四横杆,及通过两根杆转动交叉形成的x支架;

16、所述第三横杆及第四横杆的第一端分别铰接在两组不同的纵向支撑组件的上端;

17、所述x支架的下端分别铰接在两个所述纵向支撑组件的下端,所述x支架的上端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三横杆及第四横杆的第二端。

18、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还包括底部支撑框架,所述底部支撑框架包括中间连接块,及分别铰接在中间连接块上的四根底部连接杆,所述底部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不同纵向支撑组件的下端,提拉所述中间连接块以驱动不同的纵向支撑组件向中心方向聚拢。

19、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还包括拉杆组件,所述拉杆组件包括第一下拉杆、第二下拉杆及上拉杆;所述第一下拉杆及第二下拉杆的下端分别连接在两组纵向支撑组件的下端,其上端均连接在一拉杆连接块上;所述上拉杆滑动设置在所述拉杆连接块上并可锁定。

20、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纵向支撑组件包括下连接块、上连接块,以及安装在两者之间的纵向支撑杆。

21、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块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分别用于容置:第三连杆或第四连杆的下端、底部连接杆的外端、x支架的下端、及第一下拉杆或第二下拉杆的下端。

22、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块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分别用于容置:第一横杆或第二横杆的第一端、第三横杆或第四横杆的第一端。

23、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杆与第一连杆、所述第二横杆及第二连杆,通过第一转动连接块进行铰接。

24、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通过第二转动连接块进行铰接。

25、基于上述聚拢式收合的推拉车框架,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一种推拉车,具体的:所述纵向支撑组件的下方均安装有滚轮,其中至少两组滚轮为万向设置;所述推拉车框架上安装有布套,所述布套覆盖住所述推拉车框架的底面及前后左右四个周面。

26、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一,可以实现聚拢式收合,使整体的体积更为紧凑,便于携带;其二,取消了现有设计中的双x形连杆机构,对侧面折叠框架进行优化,使产品在折叠后,其纵向的高度得到缩减,以此来改善现有设计中纵向高度依旧较高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拢式收合的推拉车框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拢式收合的推拉车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折叠框架包括第三横杆、第四横杆,及通过两根杆转动交叉形成的X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拢式收合的推拉车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部支撑框架,所述底部支撑框架包括中间连接块,及分别铰接在中间连接块上的四根底部连接杆,所述底部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不同纵向支撑组件的下端,提拉所述中间连接块以驱动不同的纵向支撑组件向中心方向聚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聚拢式收合的推拉车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杆组件,所述拉杆组件包括第一下拉杆、第二下拉杆及上拉杆;所述第一下拉杆及第二下拉杆的下端分别连接在两组纵向支撑组件的下端,其上端均连接在一拉杆连接块上;所述上拉杆滑动设置在所述拉杆连接块上并可锁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聚拢式收合的推拉车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撑组件包括下连接块、上连接块,以及安装在两者之间的纵向支撑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聚拢式收合的推拉车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块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分别用于容置:第三连杆或第四连杆的下端、底部连接杆的外端、X支架的下端、及第一下拉杆或第二下拉杆的下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聚拢式收合的推拉车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块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分别用于容置:第一横杆或第二横杆的第一端、第三横杆或第四横杆的第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拢式收合的推拉车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杆与第一连杆、所述第二横杆及第二连杆,通过第一转动连接块进行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拢式收合的推拉车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通过第二转动连接块进行铰接。

10.一种推拉车,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聚拢式收合的推拉车框架,其特征在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拢式收合的推拉车框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拢式收合的推拉车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折叠框架包括第三横杆、第四横杆,及通过两根杆转动交叉形成的x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拢式收合的推拉车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部支撑框架,所述底部支撑框架包括中间连接块,及分别铰接在中间连接块上的四根底部连接杆,所述底部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不同纵向支撑组件的下端,提拉所述中间连接块以驱动不同的纵向支撑组件向中心方向聚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聚拢式收合的推拉车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杆组件,所述拉杆组件包括第一下拉杆、第二下拉杆及上拉杆;所述第一下拉杆及第二下拉杆的下端分别连接在两组纵向支撑组件的下端,其上端均连接在一拉杆连接块上;所述上拉杆滑动设置在所述拉杆连接块上并可锁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聚拢式收合的推拉车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撑组件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严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旺泰休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