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衬套支架和车辆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衬套支架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2301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28
本申请提供一种衬套支架和车辆,该衬套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套管;第一支架包括弧形支板,以及连接于弧形支板两端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第二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延伸板、第二延伸板和第三延伸板;第一支板与第一延伸板连接,第二支板与第三延伸板连接,弧形支板与第二延伸板相对设置且围成有安装区,套管安装于安装区内,套管的相对两侧分别与弧形支板和第二延伸板连接,实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套管两两之间的稳定连接,从而提高了衬套支架的刚度和强度,提升了衬套支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提升了车辆的隔离减振性能,增强了车辆的舒适性,提升了用户的驾乘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衬套支架和车辆


技术介绍

1、汽车的控制臂分别通过球铰或者衬套把车轮和车身弹性地连接在一起,将作用在车轮上的各种力传递给车身,同时保证车轮按一定轨迹运动。悬架控制臂是悬架系统中的重要零部件,在隔离振动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而悬架控制臂上衬套安装点的刚度大小也与隔振效果息息相关。

2、现有悬架控制臂衬套安装点的支架包括u型支架和套管,u型支架底部局部开孔,通过塞焊的方式实现u型支架和套管的连接。

3、然而,上述的支架在安装点具有刚度不足的问题,容易产生局部共振,降低车辆的可靠性,从而影响用户的驾驶感受。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衬套支架和车辆,该衬套支架的刚度和强度较高,可靠性和稳定性较强,提升了车辆的隔离减振性能,增强了车辆的舒适性,提升了用户的驾乘体验。

2、为了至少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衬套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套管。

3、第一支架包括弧形支板,以及连接于弧形支板两端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第二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延伸板、第二延伸板和第三延伸板。

4、第一支板与第一延伸板连接,第二支板与第三延伸板连接,弧形支板与第二延伸板相对设置且围成有安装区。

5、套管安装于安装区内,套管的相对两侧分别与弧形支板和第二延伸板连接。

6、在上述衬套支架中,可选的是,弧形支板和第二延伸板分别贴合于套管的相对两侧的部分外周壁。

7、第二延伸板、第一支板和套管的部分外周壁形成有第一区域;第二延伸板、第二支板和套管的部分外周壁形成有第二区域。

8、在上述衬套支架中,可选的是,第一支板沿套管延伸方向的两端的中至少一者设置有第一翻边,第一翻边朝背离套管所在位置翻折。

9、和/或,第二支板沿套管延伸方向的两端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第二翻边,第二翻边朝背离套管所在位置翻折。

10、在上述衬套支架中,可选的是,第一支板沿套管延伸方向的中段设置有第一加强部,沿垂直于套管的延伸方向,第一加强部的第一端靠近套管,第一加强部的第二端延伸至第一支板背离套管的端部。

11、靠近套管一侧的第一加强部的宽度大于背离套管一侧的第一加强部的宽度。

12、和/或,第二支板沿套管延伸方向的中段设置有第二加强部,沿垂直于套管的延伸方向,第二加强部的第一端靠近套管,第二加强部的第二端延伸至第二支板背离套管的端部。

13、靠近套管一侧的第二加强部的宽度大于背离套管一侧的第二加强部的宽度。

14、和/或,第二延伸板沿套管延伸方向的中段设置有第三加强部,沿垂直于套管的延伸方向,第三加强部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延伸板靠近套管的端部,第三加强部的第二端延伸至第三延伸板靠近套管的端部。

15、在上述衬套支架中,可选的是,沿垂直于套管的延伸方向,第一延伸板的延伸长度大于第三延伸板的延伸长度。

16、第一延伸板与第一支板的连接面积,大于第三延伸板与第二支板的连接面积。

17、在上述衬套支架中,可选的是,第一支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一支板通过第一连接孔塞焊连接于第一延伸板。

18、和/或,弧形支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弧形支板通过第二连接孔塞焊连接于套管的部分外周壁。

19、和/或,第二延伸板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第二延伸板通过第三连接孔塞焊连接于套管的部分外周壁。

20、和/或,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套管相对的边缘位置通过搭接焊两两连接。

21、在上述衬套支架中,可选的是,沿套管的延伸方向,套管的中段直径小于套管的两个端部的直径;套管的中段和套管的两个端部之间的连接处均设有过渡圆角。

22、在上述衬套支架中,可选的是,第一支板上设置有第一紧固孔,第二支板上设置有第二紧固孔,第一延伸板上设置有第一配合孔。

23、第一紧固孔、第一配合孔和第二紧固孔相对,紧固件穿设第一紧固孔、第一配合孔和第二紧固孔,并用于将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安装于车辆上。

24、在上述衬套支架中,可选的是,第一翻边沿背离套管的翻折尺寸为14mm-16mm;和/或,第二翻边沿背离套管的翻折尺寸为14mm-16mm。

25、和/或,第一加强部沿背离套管的深度尺寸为7mm-9mm;和/或,第二加强部沿背离套管的深度尺寸为7mm-9mm。

26、和/或,第三加强部沿背离套管的深度尺寸为7mm-9mm。

27、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控制臂、车架和上述的衬套支架;控制臂上设置有衬套,衬套穿设于衬套支架的套管中,衬套支架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安装于车架上。

28、本申请提供一种衬套支架和车辆,该衬套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套管;第一支架包括弧形支板,以及连接于弧形支板两端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第二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延伸板、第二延伸板和第三延伸板;通过将第一支板与第一延伸板连接,第二支板与第三延伸板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稳定连接;弧形支板与第二延伸板相对设置且围成有安装区,通过将套管安装于安装区内,套管的相对两侧分别与弧形支板和第二延伸板连接,实现套管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稳定连接,从而提高了衬套支架的刚度和强度,提升了衬套支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设置衬套支架,使车辆上衬套的安装点刚度明显提高,从而提升了车辆的隔离减振性能,增强了车辆的舒适性,提升了用户的驾乘体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衬套支架,用于安装车辆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套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支板和所述第二延伸板分别贴合于所述套管的相对两侧的部分外周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板沿所述套管延伸方向的两端的中至少一者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朝背离所述套管所在位置翻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衬套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板沿所述套管延伸方向的中段设置有第一加强部,沿垂直于所述套管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加强部的第一端靠近所述套管,所述第一加强部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支板背离所述套管的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衬套支架,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套管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延伸板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第三延伸板的延伸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衬套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支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塞焊连接于所述第一延伸板;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衬套支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套管的延伸方向,所述套管的中段直径小于所述套管的两个端部的直径;所述套管的中段和所述套管的两个端部之间的连接处均设有过渡圆角。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衬套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板上设置有第一紧固孔,所述第二支板上设置有第二紧固孔,所述第一延伸板上设置有第一配合孔;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衬套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沿背离所述套管的翻折尺寸为14mm-16mm;和/或,所述第二翻边沿背离所述套管的翻折尺寸为14mm-16mm;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臂、车架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衬套支架;所述控制臂上设置有衬套,所述衬套穿设于所述衬套支架的套管中,所述衬套支架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安装于所述车架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衬套支架,用于安装车辆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套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支板和所述第二延伸板分别贴合于所述套管的相对两侧的部分外周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板沿所述套管延伸方向的两端的中至少一者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朝背离所述套管所在位置翻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衬套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板沿所述套管延伸方向的中段设置有第一加强部,沿垂直于所述套管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加强部的第一端靠近所述套管,所述第一加强部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支板背离所述套管的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衬套支架,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套管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延伸板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第三延伸板的延伸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衬套支架,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献思郑希强黄飞韩利辉王凤仙马祖国刘亚东赵治辉郑海燕刘维达刘金龙任昱艾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