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环保车辆智能化控制系统及使用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环保车辆智能化控制系统及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22290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保车辆智能化控制系统,包括主控箱、通讯电路、通讯接口、电源接线端口、辅助检测终端及主控电路,主控箱为闭合箱体结构,主控电路和通讯电路均位于主控箱内,且主控电路分别与通讯电路、电源接线端口电气连接,通讯电路另与通讯接口间电气连接,同时通讯接口、电源接线端口另分别与辅助检测终端间电气连接。其使用方法包括系统配置,车辆运行状态检测及辆运行状态控制等三个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与多种动力源车辆间配套使用,使用通用性好,同时在运行中,可有效实现对车辆运行实际状态、车辆功率分配,从而达到提高车辆环保性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保车辆智能化控制系统及使用方法,属车载设备。


技术介绍

1、车辆在运行中,其能耗是车辆运行效率、环保性能及使用成本的重要考核要素,同时也对车辆运行安全性发挥着相应的作用,当前测绘来那个在运行中,其运行能耗、车速、胎压及动力分配主要是通过行车电脑系统实施分配控制,虽然可以满足车辆正常运行的需要,但车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车辆运行时外部环境温度、湿度、道路坡度、空气阻力等因素干扰,会导致车辆实际运行状态与行车电脑分配的车辆动力控制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车辆运行时会有较高的能耗损耗,或存在燃油系统与电力驱动系统间切换、协同运行时存在控制滞后的缺陷,从而造成车辆动力性能收到影响的同时,也导致了车辆运行中动能综合利用率不高,存在能量损耗,从而影响车辆的环保性能和用车成本。

2、基于上述问题,经过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了一种环保车辆智能化控制系统,旨在通过该集气设备,解决一些现存的装备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环保车辆智能化控制系统,该专利技术系统结构简单,安装灵活方便,可有效与多种动力源车辆间配套使用,使用通用性好,同时在运行中,可有效实现对车辆运行实际状态、车辆功率分配、车辆能耗与车辆运行的路况状态进行有机结合,为车辆选择最佳的驱动方式,从而极大的提高车辆运行时动力综合利用率, 降低称量能耗,从而达到提高车辆环保性能的效果。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环保车辆智能化控制系统,包括主控箱、通讯电路、通讯接口、电源接线端口、辅助检测终端及主控电路,主控箱为闭合箱体结构,主控电路和通讯电路均位于主控箱内,且主控电路分别与通讯电路、电源接线端口电气连接,通讯电路另与通讯接口间电气连接,通讯接口、电源接线端口均至少一个,并嵌于主控箱外侧面,同时电源接线端口与车辆电源电路电气连接,通讯接口与车辆行车电脑电路电气连接,同时通讯接口、电源接线端口另分别与辅助检测终端间电气连接,且通讯电路通过通讯接口分别与车辆行车电脑电路及辅助检测终端间建立数据连接,辅助检测终端至少两个,其中至少一个辅助检测终端与车辆顶部连接,另一个辅助检测终端与车辆排气筒连接,且各辅助检测终端间均相互并联。

4、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检测终端包括承载底座、导流罩、风速传感器、倾角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驱动桨叶、驱动电路、尾气传感器及接线端子,其中所述承载底座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板状结构,所述导流罩为包覆在承载底座外,并与承载底座构成鲨鱼鳍状腔体结构的检测腔,所述风速传感器、倾角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均、驱动电路位于检测腔内,其中所述倾角传感器和驱动电路均与承载底座连接,并位于承载底座中线位置处,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嵌于导流罩外侧面并对称分布在导流罩轴线两侧,所述风速传感器与导流罩后端面位置对应,风速传感器通过传动轴与驱动桨叶连接,所述驱动桨叶与传动轴同轴分布,其轴线与导流罩轴线平行分布,且驱动桨叶位于检测腔后端面外,同时所述驱动桨叶直径为导流罩后端面最大宽度的1.1—2.3倍,所述尾气传感器至少两个,嵌于导流罩后端面且尾气传感器与驱动桨叶之间间距不小于10毫米,所述风速传感器、倾角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尾气传感器及接线端子均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所述接线端子嵌于承载底座下端面内。

5、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底座包括承载块、导向滑槽、托板,其中所述托板为横断面呈“h”字形槽状结构,其上端面槽体对应的槽壁嵌于导流罩内,并于导流罩内侧面连接,所述托板下端面槽体侧槽壁设至少两条导向滑槽,所述导向滑槽对称分布在托板轴线两侧并于托板轴线平行分布,所述承载块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条状结构,所述承载块至少两条,嵌于承载块下端面的槽体内,其两端通过导向滑槽与托板下端面槽体侧槽壁间滑动连接,同时各承载块沿托板轴线方向均布,且承载块下端面超出托板下端面至少5毫米,所述接线端子嵌于托板下端面内。

6、进一步的,所述托板上端面设一条横断面呈矩形的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托板中线位置处并沿隔板轴线方向分布,同时隔板上端面与导流罩顶部的下端面相抵,同时,隔板将导流罩均分为左右两个独立的腔体空间,且所述隔板下端面包覆在风速传感器、倾角传感器外,所述驱动电路和接线端子分别位于一个独立的腔体空间内。

7、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罩左侧面和右侧面位置均设一条导流槽,所述湿度传感器嵌于导流槽槽底位置,且湿度传感器与导流罩后端面间间距为导流罩长度的20%—80%,且所述导流槽轴线与承载底座上端面呈10°—45°夹角,且导流槽前端面宽度为后端面宽度的1.5—3倍,同时导流槽前端面深度为后端深度的10%—60%,且导流罩两侧的导流槽轴线相交,交点位于驱动桨叶轴线上,并位于驱动桨叶后方至少5厘米处。

8、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路为以dsp芯片、fpga芯片中任意一种为基础的电路系统,且驱动电路另设多路直流电源电路。

9、进一步的,所述主控电路为以工业计算机为基础的电路系统,同时主控电路另设基于电池组为基础的辅助驱动电源。

10、一种环保车辆智能化控制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s1,系统配置,首先在车辆的主控台内设置主控箱,并使主控箱内的主控电路和通讯电路通过通讯接口、电源接线端口分别与车辆的行车电脑电路、辅助检测终端建立数据连接,然后在车辆的顶部、车尾底部位置处均设至少一个辅助检测终端,且各辅助检测终端间并联,同时各辅助检测终端的前端面均指向车辆车头位置处,同时各辅助检测终端轴线均与车身轴线平行分布;此外车辆各排气管外侧面均设一个辅助检测终端;

12、s2,车辆运行状态检测,在车辆运行时,首先由主控电路与车辆的行车电脑电路连接,并采集车辆行车电脑系统中车辆行驶数据;然后同时驱动各辅助检测终端运行,一方面由位于车辆顶部和底部的辅助检测终端对车辆运行时的风阻、爬坡状态、环境温度湿度条件进行采集;另一方面由位于车辆尾部的辅助检测终端对车辆排放尾气的温度、湿度、排气量、排放尾气的气体成分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主控电路;

13、s3,车辆运行状态控制,由主控电路将各辅助检测终端反馈车辆实际运行环境参数与车辆行车电脑统计参数进行比对,从而全面掌握车辆运行状态,然后通过比对获得车辆实际运行状态与车辆行车电脑记录车辆状态数据之间的差异,获得当前车辆运行中的无效功耗,并将车辆实际运行状态数据反馈至行车电脑电路,由行车电脑根据车帘实际运行状态参数对车辆发动机转速、动力输出牵引力分配、发动机与动力电池协同运行状态进行调控,从而达到对车辆运行状态处于最佳动力范围内,提高车辆运行能源综合利用率,降低车辆运行时的能量损耗。

14、本专利技术系统结构简单,安装灵活方便,可有效与多种动力源车辆间配套使用,使用通用性好,同时在运行中,可有效实现对车辆运行实际状态、车辆功率分配、车辆能耗与车辆运行的路况状态进行有机结合,为车辆选择最佳的驱动方式,从而极大的提高车辆运行时动力综合利用率, 降低称量能耗,从而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保车辆智能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保车辆智能化控制系统包括主控箱、通讯电路、通讯接口、电源接线端口、辅助检测终端及主控电路,其中所述主控箱为闭合箱体结构,所述主控电路和通讯电路均位于主控箱内,且主控电路分别与通讯电路、电源接线端口电气连接,所述通讯电路另与通讯接口间电气连接,所述通讯接口、电源接线端口均至少一个,并嵌于主控箱外侧面,同时电源接线端口与车辆电源电路电气连接,通讯接口与车辆行车电脑电路电气连接,同时通讯接口、电源接线端口另分别与辅助检测终端间电气连接,且通讯电路通过通讯接口分别与车辆行车电脑电路及辅助检测终端间建立数据连接,所述辅助检测终端至少两个,其中至少一个辅助检测终端与车辆顶部连接,另一个辅助检测终端与车辆排气筒连接,且各辅助检测终端间均相互并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车辆智能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检测终端包括承载底座、导流罩、风速传感器、倾角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驱动桨叶、驱动电路、尾气传感器及接线端子,其中所述承载底座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板状结构,所述导流罩为包覆在承载底座外,并与承载底座构成鲨鱼鳍状腔体结构的检测腔,所述风速传感器、倾角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均、驱动电路位于检测腔内,其中所述倾角传感器和驱动电路均与承载底座连接,并位于承载底座中线位置处,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嵌于导流罩外侧面并对称分布在导流罩轴线两侧,所述风速传感器与导流罩后端面位置对应,风速传感器通过传动轴与驱动桨叶连接,所述驱动桨叶与传动轴同轴分布,其轴线与导流罩轴线平行分布,且驱动桨叶位于检测腔后端面外,同时所述驱动桨叶直径为导流罩后端面最大宽度的1.1—2.3倍,所述尾气传感器至少两个,嵌于导流罩后端面且尾气传感器与驱动桨叶之间间距不小于10毫米,所述风速传感器、倾角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尾气传感器及接线端子均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所述接线端子嵌于承载底座下端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环保车辆智能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底座包括承载块、导向滑槽、托板,其中所述托板为横断面呈“H”字形槽状结构,其上端面槽体对应的槽壁嵌于导流罩内,并于导流罩内侧面连接,所述托板下端面槽体侧槽壁设至少两条导向滑槽,所述导向滑槽对称分布在托板轴线两侧并于托板轴线平行分布,所述承载块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条状结构,所述承载块至少两条,嵌于承载块下端面的槽体内,其两端通过导向滑槽与托板下端面槽体侧槽壁间滑动连接,同时各承载块沿托板轴线方向均布,且承载块下端面超出托板下端面至少5毫米,所述接线端子嵌于托板下端面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环保车辆智能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上端面设一条横断面呈矩形的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托板中线位置处并沿隔板轴线方向分布,同时隔板上端面与导流罩顶部的下端面相抵,同时,隔板将导流罩均分为左右两个独立的腔体空间,且所述隔板下端面包覆在风速传感器、倾角传感器外,所述驱动电路和接线端子分别位于一个独立的腔体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环保车辆智能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左侧面和右侧面位置均设一条导流槽,所述湿度传感器嵌于导流槽槽底位置,且湿度传感器与导流罩后端面间间距为导流罩长度的20%—80%,且所述导流槽轴线与承载底座上端面呈10°—45°夹角,且导流槽前端面宽度为后端面宽度的1.5—3倍,同时导流槽前端面深度为后端深度的10%—60%,且导流罩两侧的导流槽轴线相交,交点位于驱动桨叶轴线上,并位于驱动桨叶后方至少5厘米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环保车辆智能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为以DSP芯片、FPGA芯片中任意一种为基础的电路系统,且驱动电路另设多路直流电源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车辆智能化控制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为以工业计算机为基础的电路系统,同时主控电路另设基于电池组为基础的辅助驱动电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车辆智能化控制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保车辆智能化控制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保车辆智能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保车辆智能化控制系统包括主控箱、通讯电路、通讯接口、电源接线端口、辅助检测终端及主控电路,其中所述主控箱为闭合箱体结构,所述主控电路和通讯电路均位于主控箱内,且主控电路分别与通讯电路、电源接线端口电气连接,所述通讯电路另与通讯接口间电气连接,所述通讯接口、电源接线端口均至少一个,并嵌于主控箱外侧面,同时电源接线端口与车辆电源电路电气连接,通讯接口与车辆行车电脑电路电气连接,同时通讯接口、电源接线端口另分别与辅助检测终端间电气连接,且通讯电路通过通讯接口分别与车辆行车电脑电路及辅助检测终端间建立数据连接,所述辅助检测终端至少两个,其中至少一个辅助检测终端与车辆顶部连接,另一个辅助检测终端与车辆排气筒连接,且各辅助检测终端间均相互并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车辆智能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检测终端包括承载底座、导流罩、风速传感器、倾角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驱动桨叶、驱动电路、尾气传感器及接线端子,其中所述承载底座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板状结构,所述导流罩为包覆在承载底座外,并与承载底座构成鲨鱼鳍状腔体结构的检测腔,所述风速传感器、倾角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均、驱动电路位于检测腔内,其中所述倾角传感器和驱动电路均与承载底座连接,并位于承载底座中线位置处,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嵌于导流罩外侧面并对称分布在导流罩轴线两侧,所述风速传感器与导流罩后端面位置对应,风速传感器通过传动轴与驱动桨叶连接,所述驱动桨叶与传动轴同轴分布,其轴线与导流罩轴线平行分布,且驱动桨叶位于检测腔后端面外,同时所述驱动桨叶直径为导流罩后端面最大宽度的1.1—2.3倍,所述尾气传感器至少两个,嵌于导流罩后端面且尾气传感器与驱动桨叶之间间距不小于10毫米,所述风速传感器、倾角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尾气传感器及接线端子均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所述接线端子嵌于承载底座下端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环保车辆智能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底座包括承载块、导向滑槽、托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文辉郭士梅单雨乐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顺恒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