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料连接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1254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21
本技术公开了下料连接板,涉及连接板技术领域,包括矩管本体和液压夹头,矩管本体和液压夹头之间分别放置有下夹板和上夹板,下夹板和上夹板远离液压夹头的一端均连接有插接板,两组插接板位于矩管本体的内腔,下夹板靠近上夹板的一侧连接有夹板块,上夹板靠近下夹板的一侧连接有圆柱,下夹板和上夹板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本技术通过下夹板、夹板块、插接板、上夹板和圆柱的配合设置,在夹板块和圆柱的共同作用下,使得下夹板和上夹板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并产生张力与矩管本体形成一体,方便设备既稳固又牢靠的下料,从而解决了尾料浪费的现象,成材率大幅度提高,更加有效的节约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接板的,尤其是涉及下料连接板


技术介绍

1、矩形管是指横截面为矩形、方形的中空金属型材,应用于建筑,机械制造,造船,五金,钢结构工程等行业,矩形管在加工过程中,大多采用激光进行切割,矩形管在切割后需要对其进行下料。

2、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下料方式易在夹具操作之后有一段尾料,由于工件没有相对应辅助零件使得产品的稳固牢靠,同时工件零部件之间没有形成相对的张力,与矩管形成一体,进而使得矩管尾料无法使用,容易造成废料。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上述提到现有的下料方式易在夹具操作之后有一段尾料,由于工件没有相对应辅助零件使得产品的稳固牢靠,同时工件零部件之间没有形成相对的张力,与矩管形成一体,进而使得矩管尾料无法使用,容易造成废料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下料连接板。

2、本技术提供下料连接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下料连接板,包括矩管本体和液压夹头,所述矩管本体和液压夹头之间分别放置有下夹板和上夹板,所述下夹板和上夹板远离所述液压夹头的一端均连接有插接板,两组所述插接板位于所述矩管本体的内腔,所述下夹板靠近所述上夹板的一侧连接有夹板块,所述上夹板靠近所述下夹板的一侧连接有圆柱,所述下夹板和所述上夹板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所述下夹板和所述上夹板的外侧均设置有拿取组件。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将下夹板和上夹板一侧的插接板插进至矩管本体的内壁,并通过液压夹头将下夹板和上夹板的另一侧夹紧,在夹紧的过程中,在夹板块和圆柱的共同作用,使得下夹板和上夹板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并产生张力与矩管本体形成一体,方便设备既稳固又牢靠的下料,从而解决了尾料浪费的现象,成材率大幅度提高,更加有效的节约了成本。

5、可选的,所述拿取组件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下夹板和所述上夹板的外侧,所述安装座的两侧均设置有预留槽,所述预留槽的内腔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远离所述安装座中心的一侧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背离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背离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伸出所述预留槽并安装有活动座,所述活动座靠近所述夹板块的一侧连接有插杆。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插杆插接至对应的通孔内,并使得活动座和安装座分别与下夹板和上夹板的外侧紧贴,此时操作人员两只手分别握在把手处,拉动把手朝着安装座的方向移动,活动座移动时通过活动杆推动滑板移动并对复位弹簧进行挤压,随着活动座移动带动插杆移动,直至插杆的一侧与通孔的内壁抵接,从而能够方便操作人员拿取下夹板和上夹板。

7、可选的,所述活动座背离所述插杆的一端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外壁的中心处套接有防滑套。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把手方便操作人员手持把手处拉动活动座移动,防滑套的设置,尽量避免拉动的过程中出现手滑的情况。

9、可选的,所述插杆的外壁套接有橡胶套。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插杆与通孔接触时的阻力。

11、可选的,所述插接板背离所述下夹板和所述上夹板一端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成圆角。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得插接板插入矩管本体的内腔时更加顺畅。

13、可选的,所述下夹板和所述上夹板的外壁均设置有镀铝层。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下夹板和上夹板的耐磨性与耐腐蚀性,表面美观,坚固耐用。

15、可选的,所述滑板的顶部和底部均安装有滑轮,所述预留槽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轮和所述滑槽之间滚动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滑板在移动时能够带动滑轮在滑槽内滑动,从而使得滑板在移动时更加顺畅,尽量避免出现卡顿的现象。

1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8、(1)通过下夹板、夹板块、插接板、上夹板和圆柱的配合设置,在夹板块和圆柱的共同作用下,使得下夹板和上夹板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并产生张力与矩管本体形成一体,方便设备既稳固又牢靠的下料,从而解决了尾料浪费的现象,成材率大幅度提高,更加有效的节约了成本。

19、(2)通过活动座、活动杆、预留槽、复位弹簧、安装座、滑板和插杆的配合设置,从而能够将插杆插接在通孔内,并拉动活动座移动并相互靠近,使得活动座带动插杆移动与通孔的内壁抵接,从而方便操作人员拿取下夹板和上夹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下料连接板,包括矩管本体(10)和液压夹头(16),其特征在于:所述矩管本体(10)和液压夹头(16)之间分别放置有下夹板(1)和上夹板(12),所述下夹板(1)和上夹板(12)远离所述液压夹头(16)的一端均连接有插接板(11),两组所述插接板(11)位于所述矩管本体(10)的内腔,所述下夹板(1)靠近所述上夹板(12)的一侧连接有夹板块(6),所述上夹板(12)靠近所述下夹板(1)的一侧连接有圆柱(13),所述下夹板(1)和所述上夹板(12)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15),所述下夹板(1)和所述上夹板(12)的外侧均设置有拿取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拿取组件包括安装座(7),所述安装座(7)设置在所述下夹板(1)和所述上夹板(12)的外侧,所述安装座(7)的两侧均设置有预留槽(4),所述预留槽(4)的内腔连接有复位弹簧(5),所述复位弹簧(5)远离所述安装座(7)中心的一侧连接有滑板(8),所述滑板(8)背离所述复位弹簧(5)的一端连接有活动杆(3),所述活动杆(3)背离所述复位弹簧(5)的一端伸出所述预留槽(4)并安装有活动座(2),所述活动座(2)靠近所述夹板块(6)的一侧连接有插杆(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料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座(2)背离所述插杆(9)的一端安装有把手(14),所述把手(14)外壁的中心处套接有防滑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料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9)的外壁套接有橡胶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板(11)背离所述下夹板(1)和所述上夹板(12)一端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成圆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板(1)和所述上夹板(12)的外壁均设置有镀铝层。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料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8)的顶部和底部均安装有滑轮(17),所述预留槽(4)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滑槽(18),所述滑轮(17)和所述滑槽(18)之间滚动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下料连接板,包括矩管本体(10)和液压夹头(16),其特征在于:所述矩管本体(10)和液压夹头(16)之间分别放置有下夹板(1)和上夹板(12),所述下夹板(1)和上夹板(12)远离所述液压夹头(16)的一端均连接有插接板(11),两组所述插接板(11)位于所述矩管本体(10)的内腔,所述下夹板(1)靠近所述上夹板(12)的一侧连接有夹板块(6),所述上夹板(12)靠近所述下夹板(1)的一侧连接有圆柱(13),所述下夹板(1)和所述上夹板(12)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15),所述下夹板(1)和所述上夹板(12)的外侧均设置有拿取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拿取组件包括安装座(7),所述安装座(7)设置在所述下夹板(1)和所述上夹板(12)的外侧,所述安装座(7)的两侧均设置有预留槽(4),所述预留槽(4)的内腔连接有复位弹簧(5),所述复位弹簧(5)远离所述安装座(7)中心的一侧连接有滑板(8),所述滑板(8)背离所述复位弹簧(5)的一端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加斌丁凤友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众如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