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捞渣的锌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0240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15
本申请涉及镀锌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于捞渣的锌锅,包括锌锅主体,所述锌锅主体的内底壁上活动安装有配重板,所述锌锅主体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锌锅主体的上侧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至支架顶部侧壁上的横梁,所述横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主齿轮,所述主齿轮的齿面上啮合有从齿轮,所述从齿轮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与支架的外壁转动连接,所述转杆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绕线轮。该便于捞渣的锌锅,大大方便了对底渣的清理,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保障了镀锌产品质量,提高了装置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镀锌加工,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捞渣的锌锅


技术介绍

1、镀锌是指在金属、合金或者其他材料的表面镀一层锌以起美观、防锈等作用的表面处理技术,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热镀锌,锌易溶于酸,也能溶于碱,故称它为两性金属,锌在干燥的空气中几乎不发生变化,现有锌镀使用的锌锅用于将锌液进行加热,然后再将对金属材料放入到锌锅中进行镀锌。

2、经检索,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18291074u公开了一种镀锌锅,包括锅体与端头板,所述锅体包括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对称的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的两第三侧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所述第三侧板下沿的底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片及所述底板平滑过渡,且所述第一侧边、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与所述底板围成一用于容纳锌液的容纳腔,所述第一侧板的上沿开设有缺口,所述端头板插装于所述缺口,所述端头板上开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适于承接由钢管表面滴落得到锌液,并将锌液导向所述容纳腔,该镀锌锅无需耗费大量人力将锌块重新拖回镀锌锅内。

3、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锌锅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底渣,且锌锅中的底渣基本平铺在锌锅底部,上述镀锌锅由于锅底深度的原因,不便于对锌锅底部的底渣进行清理,随着锅底底渣的不断增厚,容易给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给使用造成了不便,故而提出一种便于捞渣的锌锅来解决上述中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便于捞渣的锌锅,具备清理底渣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锌锅不便于对锌锅底部的底渣进行清理,随着锅底底渣的不断增厚,容易给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给使用造成了不便的问题。

2、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捞渣的锌锅,包括锌锅主体,所述锌锅主体的内底壁上活动安装有配重板,所述锌锅主体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锌锅主体的上侧设置有升降机构;

3、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至支架顶部侧壁上的横梁,所述横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主齿轮,所述主齿轮的齿面上啮合有从齿轮,所述从齿轮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与支架的外壁转动连接,所述转杆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绕线轮,所述绕线轮的外壁上绕接有第一钢缆,所述第一钢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钢缆,所述第二钢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吊耳,所述吊耳固定连接至配重板的顶部。

4、本申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锌锅主体底部增设配重板,使得镀锌时产生的底渣堆积在配重板上,通过启动驱动电机正转带动主齿轮转动,并带动从齿轮转动,同时带动转杆旋转,从而带动绕线轮转动,使绕线轮将第一钢缆收卷,在连接环、第二钢缆和吊耳的连接作用下便会带动配重板上升,由此可将锌锅底部的底渣抬升至锅口处,大大方便了对底渣的清理。

5、进一步,所述支架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所述横梁和转杆均位于两个支架之间。

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多个支架能够提高对横梁和转杆的支撑力,保障了结构的稳定性。

7、进一步,所述转杆的两端均过盈配合有轴承,所述轴承固定安装至支架的外壁上。

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轴承能够为转杆提供旋转支撑,保障了结构的稳定性。

9、进一步,所述绕线轮、第一钢缆和连接环的数量均为两个,每一个所述连接环外第二钢缆的数量均为两个。

10、进一步,所述吊耳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吊耳分别位于配重板顶部的四个转角处。

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四个第二钢缆和吊耳的连接作用使得两个第一钢缆能够对配重板进行稳定牵引,使配重板能够保持良好的重心。

12、进一步,所述配重板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滚珠,所述滚珠滚动连接至锌锅主体的内壁上。

13、进一步,所述锌锅主体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滚珠相适配的滑槽,所述滚珠和滑槽的数量均为两个,且分别位于配重板的左右两侧。

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滚珠和滑槽的配合能够为配重板导向,使配重板能够保持稳定的移动轨迹,方便了调节配重板的位置。

15、进一步,所述配重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延伸至滑槽的内侧,且与滑槽的内壁保持间隙配合,所述刮板位于滚珠的上侧。

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滚珠跟随配重板上升时,通过设置的刮板能够将滑槽内的部分底渣刮离,保障了滚珠的顺利滚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便于捞渣的锌锅,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8、该便于捞渣的锌锅,通过在锌锅主体底部增设配重板,使得镀锌时产生的底渣堆积在配重板上,通过启动驱动电机正转带动主齿轮转动,并带动从齿轮转动,同时带动转杆旋转,从而带动绕线轮转动,使绕线轮将第一钢缆收卷,在连接环、第二钢缆和吊耳的连接作用下便会带动配重板上升,由此可将锌锅底部的底渣抬升至锅口处,大大方便了对底渣的清理,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保障了镀锌产品质量,提高了装置实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捞渣的锌锅,包括锌锅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锌锅主体(1)的内底壁上活动安装有配重板(2),所述配重板(2)与锌锅主体(1)的内壁相适配,所述锌锅主体(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架(3),所述锌锅主体(1)的上侧设置有升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捞渣的锌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所述横梁(4)和转杆(9)均位于两个支架(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捞渣的锌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9)的两端均过盈配合有轴承,所述轴承固定安装至支架(3)的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捞渣的锌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轮(10)、第一钢缆(11)和连接环(12)的数量均为两个,每一个所述连接环(12)外第二钢缆(13)的数量均为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捞渣的锌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1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吊耳(14)分别位于配重板(2)顶部的四个转角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捞渣的锌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板(2)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滚珠(15),所述滚珠(15)滚动连接至锌锅主体(1)的内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于捞渣的锌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锌锅主体(1)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滚珠(15)相适配的滑槽(16),所述滚珠(15)和滑槽(16)的数量均为两个,且分别位于配重板(2)的左右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于捞渣的锌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板(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刮板(17),所述刮板(17)延伸至滑槽(16)的内侧,且与滑槽(16)的内壁保持间隙配合,所述刮板(17)位于滚珠(15)的上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捞渣的锌锅,包括锌锅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锌锅主体(1)的内底壁上活动安装有配重板(2),所述配重板(2)与锌锅主体(1)的内壁相适配,所述锌锅主体(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架(3),所述锌锅主体(1)的上侧设置有升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捞渣的锌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所述横梁(4)和转杆(9)均位于两个支架(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捞渣的锌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9)的两端均过盈配合有轴承,所述轴承固定安装至支架(3)的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捞渣的锌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轮(10)、第一钢缆(11)和连接环(12)的数量均为两个,每一个所述连接环(12)外第二钢缆(13)的数量均为两个。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树森郭强崔子英艾耀东张宇魏晓春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市丰润区立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