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件装配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差速器总成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1、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差速器总成为减速箱内核心零部件组件,具有承载扭矩大,清洁度要求高的特点。
2、差速器总成的一般装配步骤包括:先装配差速器壳体的内部结构,即按照一定顺序将半轴齿轮调整垫片、半轴齿轮、行星齿轮衬垫、行星齿轮依次装配至差速器壳体的内部球面;然后将行星齿轮轴装入差速器壳体与行星齿轮内,利用圆柱销装至差速器壳体并插接行星齿轮轴,以固定行星齿轮轴;待差速器壳体内部结构装配完成后,使用压机将主减速齿轮压装至差速器壳体的第一装配轴上。
3、在圆柱销的装配过程中,为了保证防止行星齿轮轴旋转及轴向窜动,采用如申请号cn202320270791.4中的过盈配合、或如申请号cn202320786455.5中的铆接方式固定行星齿轮轴,但是上述装配方式会在销孔孔口处产生毛刺。在主减速齿轮和差速器壳体的装配过程中,常采用压装的方式,如申请号cn202210830064.9的差速器总成装配方法,但使用压机将主减速齿轮与差速器壳体连接的压装过程中容易产生铁削。铁削及毛刺在啮合过程容易脱落,滞留在减速器内,影响轴承及齿轮啮合,造成减速器功能性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差速器总成装配方法,其优化了装配工艺,能够避免差速器总成在装配过程中产生铁屑和毛刺,提升产品质量。
2、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新能源汽车
4、新能源汽车差速器总成装配方法包括:
5、以第一装配轴轴径定位,以差速器壳体的内腔球面为基准,依次将半轴齿轮调整垫片、半轴齿轮装配进差速器壳体内部上下球面,再将行星齿轮、行星齿轮衬垫装入差速器壳体内部左右球面,最后将行星齿轮轴装入差速器壳体与行星齿轮内,拨动行星齿轮和半轴齿轮啮合转动,将圆柱销装入差速器壳体销孔,使用专用设备向差速器壳体销孔和行星齿轮轴孔之间的位置施加压力,使差速器壳体销孔孔口塑性变形;
6、使用恒温加热装置加热主减速齿轮,使主减速齿轮的中心内孔胀大,直至胀大后的中心内孔能够与差速器壳体的第一装配轴间隙配合;
7、同温度下,以差速器壳体的第二装配轴轴径定位,以差速器壳体腔体外径为基准,将胀大后的中心内孔同轴自由装入第一装配轴,旋转主减速齿轮,确保主减速齿轮可自由旋转。
8、在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专用设备为点铆机,将点铆机的锥形点卯头对准距离差速器壳体销孔边缘和行星齿轮轴孔边缘的间距的中点垂直下行,挤压销孔孔口。
9、在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差速器壳体销孔壁厚2mm,差速器壳体销孔原直径为6mm,孔口点卯后的孔口直径<5.7mm。
10、在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点铆机的最大压力为16.3kn,气压6bar。
11、在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点卯过程中,保证销孔直角边压力小于最大压力。
12、在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孔口点卯方法包括:使用点铆机的锥形点卯头对销孔外部进行挤压,锥形点卯头达到规定压力值或位移值后,保压2s时间完成点卯工作。
13、在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压力值或位移值通过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获取,实时监控锥形点卯头压力和位移量。
14、在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主减速齿轮的材质为20crmnt i,直径201.25mm,厚度48mm;内孔直径为116(+0.035^0)mm,主减速齿轮和差速器壳体的装配过盈量为0.021mm;当主减速齿轮的加热温度为60℃,主减速齿轮的内孔增大0.025mm。
15、在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差速器总成的差速器壳体和主减速齿轮的装配方法还包括:
16、中心内孔装配至第一装配轴后,自然冷却;
17、使用拨正辅具将主减速齿轮与差速器壳体螺纹孔对正,依次将六角法兰面螺栓分组对角装配进差速器壳体和主减速齿轮的螺纹孔内;
18、使用拧紧枪将六角法兰面螺栓分组对角拧紧至螺纹孔内,检测并确保扭力值在一个范围内。
19、在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拧紧枪拧紧过程使用扭矩检测设备,实时监控扭矩值,对角六角法兰面螺栓为一组,同时进行拧紧,以确保主减速齿轮与差速器壳体装配基准贴平。
2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21、本专利技术优化主减速齿轮与差速器壳体装配工艺,利用热胀冷缩对主减速齿轮加热,使之内孔胀大,装配过程间隙增大,主减齿齿轮自由落入第一装配轴内,冷却后内孔收缩,更好的保证装配精度,杜绝了差速器壳体因受力过大挤压产生的铁屑;在圆柱销装配进差速器壳体销孔和行星齿轮轴孔,通过向差速器壳体销孔和行星齿轮轴孔之间的位置施加压力,在卯口外部逐步挤压使孔口变形,杜绝了孔口产生毛刺,从而提升产品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差速器总成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汽车差速器总成包括差速器壳体、主减速齿轮、半轴齿轮、行星齿轮、半轴齿轮调整垫片、行星齿轮衬垫、行星齿轮轴、圆柱销和六角法兰面螺栓;所述半轴齿轮调整垫片、半轴齿轮设置于差速器壳体内部上下球面;所述行星齿轮、行星齿轮衬垫设置于差速器壳体内部左右球面;所述行星齿轮轴贯穿差速器壳体与行星齿轮,并通过圆柱销插装至差速器壳体销孔、行星齿轮轴,以固定行星齿轮轴;所述差速器壳体的球体两端对称设置有同轴的第一装配轴和第二装配轴,所述主减速齿轮的中心内孔装配至所述第一装配轴,所述主减速齿轮的中心内孔环侧设置有多个呈圆形阵列分布的第一光孔,所述差速器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光孔匹配的第二螺纹孔,通过六角法兰面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光孔和第二螺纹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总成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设备为点铆机,将点铆机的锥形点卯头对准距离差速器壳体销孔边缘和行星齿轮轴孔边缘的间距的中点垂直下行,挤压销孔孔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总成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壳体销孔壁厚2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总成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点铆机的最大压力为16.3KN,气压6bar。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总成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点卯过程中,保证所述销孔直角边压力小于最大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总成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口点卯方法包括:使用点铆机的锥形点卯头对销孔外部进行挤压,锥形点卯头达到规定压力值或位移值后,保压2S时间完成点卯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总成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值或位移值通过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获取,实时监控锥形点卯头压力和位移量。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总成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减速齿轮的材质为20CrMnTi,直径201.25mm,厚度48mm;所述内孔直径为116(+0.035^0)mm,所述主减速齿轮和所述差速器壳体的装配过盈量为0.021mm;当主减速齿轮的加热温度为60℃,所述主减速齿轮的内孔增大0.025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总成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差速器总成的差速器壳体和主减速齿轮的装配方法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总成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差速器总成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汽车差速器总成包括差速器壳体、主减速齿轮、半轴齿轮、行星齿轮、半轴齿轮调整垫片、行星齿轮衬垫、行星齿轮轴、圆柱销和六角法兰面螺栓;所述半轴齿轮调整垫片、半轴齿轮设置于差速器壳体内部上下球面;所述行星齿轮、行星齿轮衬垫设置于差速器壳体内部左右球面;所述行星齿轮轴贯穿差速器壳体与行星齿轮,并通过圆柱销插装至差速器壳体销孔、行星齿轮轴,以固定行星齿轮轴;所述差速器壳体的球体两端对称设置有同轴的第一装配轴和第二装配轴,所述主减速齿轮的中心内孔装配至所述第一装配轴,所述主减速齿轮的中心内孔环侧设置有多个呈圆形阵列分布的第一光孔,所述差速器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光孔匹配的第二螺纹孔,通过六角法兰面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光孔和第二螺纹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总成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设备为点铆机,将点铆机的锥形点卯头对准距离差速器壳体销孔边缘和行星齿轮轴孔边缘的间距的中点垂直下行,挤压销孔孔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总成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壳体销孔壁厚2mm,所述差速器壳体销孔原直径为6mm,孔口点卯后的孔口直径<5.7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差速器总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芳雪,秦凌,李岱瀛,肖建锋,郑建彬,叶爽,李靖,周浩,宛永鑫,邓昌峻,杨超,张海江,张绍丽,张洪华,许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青山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