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料组件以及包含该下料组件的磨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7413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42
本技术涉及硬脆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下料组件以及包含该下料组件的磨床,其中的下料组件包括:所述上料组件包括:上料储料台组件;以及上料台组件;其中,所述上料台组件上形成有能够承载工件的承载空间,放置于所述上料储料台组件上的工件能够输送至所述承载空间;其中,所述承载空间能够将工件以至少一种姿态进行承载。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谋求上料组件能够更好地如机械手、磨床等需要与上料组件对接的结构。基于包含夹爪组件的转运机构,可实现夹持于两个夹爪组件之间的工件在磨床的磨削工位、上料组件以及下料组件之间的转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硬脆材料加工,具体提供一种下料组件以及包含该下料组件的磨床


技术介绍

1、对硬脆材料进行加工的设备通常包括截断机、开方机、磨床和切片机,以属于硬脆材料的工件为硅棒为例,其中,截断机主要用于通过如线切割等方式将较长的硅棒切为长度较短的硅棒(如通常为横截面为圆形的硅棒,简称圆棒),开方机主要用于通过如线切割等方式将圆棒切为横截面为矩形(如正方形)的硅棒(简称方棒,如该阶段的方棒未经过磨削加工,通常可以称作毛棒),磨床主要用于通过磨削作业使得毛棒的表面精度达标(如该阶段的方棒经磨削加工之后,表面精度达标,通常可以称作成品棒),切片机主要用于将成品棒通过如多线切割(线网切割)的方式获得待用的薄硅片。

2、其中,磨床主要包括卧式磨床和立式磨床,对于其中的卧式磨床而言,其结构通常包括上/下料装置、进给滑台装置以及磨削装置。对硅棒进行磨削作业的过程通常为:首先将开方后的硅棒(前述的毛棒)固定至上料装置,对硅棒的姿态进行初步调节后,将硅棒送达进给滑台装置的两个夹头之间,如两个夹头可以均为动夹头,或者两个夹头中的一个为动夹头而另一个为定夹头。通过进给滑台装置沿硅棒轴向(进给方向)的运动,将硅棒送达对应于磨削装置的位置。基于此,通过使磨削装置靠近硅棒并使硅棒沿进给方向往复运动,便可对硅棒的其中一组待磨削面或者一对棱边进行相应的磨削作业。之后,通过使硅棒旋转,从而转动至第二组待磨削面或者另一对棱边,以此类推,便可如前所述,通过磨床将毛棒加工为成品棒。

3、可以看出,目前的卧式磨床主要是以依赖于硅棒沿进给方向的往复运动来完成其磨削作业的。由于硅棒的往复运动需要较大的移动行程,对应于较大的移动行程的直线运行对硅棒磨削后的精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与直线运动向匹配的直线导轨的直线度对硅棒的精度影响较等大),这样的影响将会带来较大的磨削余量,硅棒的磨削精度不达标。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一种新的方案来改变或者调整目前的磨床加工方式。

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
技术介绍
的叙述方式只是结合专利技术人在构思以及涉及产品的思路引出来本技术,即:给出了可将本技术应用的一种具体的应用场景,而不应当理解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仅能够应用于该场景。如在本技术的场景中,磨床为卧式磨床,硅棒在卧式磨床的磨削区无需往复运动而采用磨削组件沿硅棒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相应地,需要给出一种硅棒的下料方式以更好地适配该场景中的磨床。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下料组件,通过该下料组件与磨床的磨削组件适配,能够顺利地实现在通过磨削组件对工件进行加工期间采用硅棒不动而磨削组件往复运动的形式。

2、如通常的夹爪组件在将硅棒夹紧之后,无法再调整硅棒的状态,因此通常无法满足硅棒的轴线与磨床的磨削区域的夹头组件的轴线的同轴度,这将可能造成磨削余量大、磨削精度低的问题。在采用了本技术的下料组件的情形下,有望通过0°常规下料的方式对磨削完成后的工件进行转运。

3、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下料组件,该下料组件包括:下料储料台组件;以及下料台组件;其中,所述下料台组件上形成有能够承载工件的承载空间,放置于所述承载空间的工件能够被输送至所述下料储料台组件上的工件;其中,所述下料储料台组件和所述下料台组件之间设置有下料衔接组件。

4、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谋求下料作业期间的工件在下料台组件和下料储料台组件之间运转时,保证下料作业的顺畅性。

5、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下料衔接组件的结构形式以及相应的衔接原理,如可以是通过相应的驱动传动方式实现运送过程的过渡,也可以是借助于如轮、斜面等具有引导作用的结构实现工件在下料台组件和下料储料台组件之间的过渡。

6、对于上述下料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料衔接组件包括过渡轮组件,所述过渡轮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过渡轮,工件能够撑设于所述至少一个过渡轮上。

7、通过这样的构成,给出了下料衔接组件的一种可能的结构形式。

8、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过渡轮的大小、个数及其有无驱动等。示例性地,过渡轮包括两排且均为无驱动的设置方式。

9、对于上述下料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渡轮包括第一过渡轮和第二过渡轮,其中,至少所述第一过渡轮配置有驱动部件。

10、通过这样的构成,给出了过渡轮组件的可能的组成形式。

11、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第一/第二过渡轮之间的搭配方式以及实现第一过渡轮的驱动部件的具体形式以及线相应的驱动传动方式等,如可以是为第一过渡轮单独配置驱动部件或者可利用下料组件已有的驱动部件为第一过渡轮提供驱动力。

12、对于上述下料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料储料台组件和/或所述下料台组件的驱动部件与所述第一过渡轮驱动连接。

13、通过这样的构成,给出了第一过渡轮实现其转动的可能的实现方式,如下料储料台/下料台组件的驱动部件可以直接与之相连或者通过如链传动、带传动等传动方式间接与之相连。

14、对于上述下料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料储料台组件和/或所述下料台组件的驱动部件通过链传动的方式与所述第一过渡轮驱动连接。

15、通过这样的构成,给出了第一过渡轮获得驱动力的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

16、对于上述下料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工件在所述第一过渡轮上的运动方向观察,在所述第一过渡轮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过渡轮;并且/或者所述第二过渡轮的轮面宽度和/或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一过渡轮。

17、通过这样的构成,给出了过渡轮组件可能的过程方式。

18、对于上述下料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料储料台组件配置有下料储料台翻转组件,所述下料储料台翻转组件以可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下料储料台组件。

19、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谋求保证下料储料台翻转组件与工件之间的适配性。

20、对于上述下料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料储料台翻转组件能够以可翻转的方式展开为能够与所述下料储料台组件拼接的第一状态或者收起为不影响所述下料储料台组件的储料性能的第二状态。

21、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谋求下料储料台翻转组件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长度的工件。

22、对于上述下料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空间至少能够将水平放置的工件承载于其内。

23、通过这样的构成,给出了工件在承载于承载空间内时的一种具体的姿态。

24、对于上述下料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料台组件配置有下料台翻转组件,所述下料台翻转组件形成有承载空间,所述下料台翻转组件以翻转的方式设置于下料台组件从而能够将承载于其内的工件至少绕工件的轴线翻转设定的角度。

25、通过这样的构成,给出了工件在承载于承载空间内时的可能的姿态形式,如除了前述的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衔接组件包括过渡轮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轮包括第一过渡轮和第二过渡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储料台组件和/或所述下料台组件的驱动部件与所述第一过渡轮驱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储料台组件和/或所述下料台组件的驱动部件通过链传动的方式与所述第一过渡轮驱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沿工件在所述第一过渡轮上的运动方向观察,在所述第一过渡轮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过渡轮;并且/或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储料台组件配置有下料储料台翻转组件,所述下料储料台翻转组件以可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下料储料台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储料台翻转组件能够以可翻转的方式展开为能够与所述下料储料台组件拼接的第一状态或者收起为不影响所述下料储料台组件的储料性能的第二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空间至少能够将水平放置的工件承载于其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台组件配置有下料台翻转组件,所述下料台翻转组件形成有承载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台翻转组件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台翻转组件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台翻转组件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台组件包括下料台框架,所述下料台框架上形成有下料台翻转轴安装空间,所述下料台翻转轴自由容纳于所述下料台翻转轴安装空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台框架上设置有支撑座和/或导向座,所述下料台翻转轴能够穿设于所述支撑座和/或所述导向座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台翻转组件包括: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台翻转支架在其靠近工件的侧的至少一部上设置有具有缓冲功能的材料或者结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台组件包括下料台基体以及设置于所述下料台基体的下料台传动机构,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储料台组件包括下料储料台框架以及设置于所述下料储料台框架的下料储料台传动机构,

20.一种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床包括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下料组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衔接组件包括过渡轮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轮包括第一过渡轮和第二过渡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储料台组件和/或所述下料台组件的驱动部件与所述第一过渡轮驱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储料台组件和/或所述下料台组件的驱动部件通过链传动的方式与所述第一过渡轮驱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沿工件在所述第一过渡轮上的运动方向观察,在所述第一过渡轮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过渡轮;并且/或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储料台组件配置有下料储料台翻转组件,所述下料储料台翻转组件以可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下料储料台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储料台翻转组件能够以可翻转的方式展开为能够与所述下料储料台组件拼接的第一状态或者收起为不影响所述下料储料台组件的储料性能的第二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空间至少能够将水平放置的工件承载于其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台组件配置有下料台翻转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杰张笑笑徐公志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