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工程用反光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7381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4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公路工程用反光锥,属于反光锥领域,包括第一底座,第一底座上方依次设置有第二底座、第三底座以及第四底座,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三底座、第四底座上端面均设置有椎体,椎体外圈中部位置设置有反光贴,椎体顶部设置有塑胶提手,第一底座与第三底座上端面前后端位置、第二底座与第四底座上端面两侧位置均设置有对接卡条,对接卡条顶部设置有塑胶卡条,通过在底座上端面设置对接卡条与塑胶卡条,并在底座下端面设置对应的对接卡槽与内卡槽,通过转动反光锥调整角度,可利用对接卡条与塑胶卡条来连接堆叠的反光锥,并保障反光锥堆叠后的稳定性,以便于集中移动与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反光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公路工程用反光锥


技术介绍

1、反光锥是一种隔离警戒设施,一般为锥形或柱形的临时道路标示,主要用于公路工程或发生事故时提醒路人,以保证工程人员及道路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也可用于交通改道、人流和车群之分隔或汇合使用,反光锥表面的反光贴可提供良好的反光警示效果,使车辆驾驶员易于发现,及时提醒,在实际使用时,由于公路工程面积大,反光锥使用数量较多,一般采用多批次的反光锥进行集中使用,为了节省空间以及便于运输,反光锥大多堆叠存放,但堆叠的反光锥之间稳定性不足,无法从顶部全部拎起,作业人员需要一个个逐一拿取或从底座托起,操作不易,使反光锥的放置效率较慢,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工程用反光锥,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公路工程用反光锥,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方依次设置有第二底座、第三底座以及第四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三底座、第四底座上端面均设置有椎体,所述椎体外圈中部位置设置有反光贴,所述椎体顶部设置有塑胶提手,所述第一底座与第三底座上端面前后端位置、第二底座与第四底座上端面两侧位置均设置有对接卡条,所述对接卡条顶部设置有塑胶卡条,所述第一底座与第三底座下端面两侧位置、第二底座与第四底座下端面前后端位置均设置有对接卡槽,通过在底座上端面设置对接卡条与塑胶卡条,并在底座下端面设置对应的对接卡槽与内卡槽,通过转动反光锥调整角度,可利用对接卡条与塑胶卡条来连接堆叠的反光锥,并保障反光锥堆叠后的稳定性,以便于集中移动与运输。

4、优选的,所述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三底座、第四底座均通过熔接与椎体固定,所述椎体与塑胶提手为一体组成的构件,所述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三底座以及第四底座底部均设置有底孔。

5、优选的,所述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三底座以及第四底座上端面边角位置处均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两侧内壁之间设置有固定条。

6、优选的,所述对接卡槽的长、宽与对接卡条的长、宽相等,所述对接卡槽底部对应塑胶卡条设置有内卡槽。

7、优选的,所述对接卡条外侧端面两侧位置均设置有加强块,所述加强块与对接卡条为一体组成的构件,且加强块底部通过熔接分别与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三底座以及第四底座固定。

8、优选的,所述对接卡槽外侧内壁对应加强块设置有限位孔。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本技术中,通过在底座上端面设置对接卡条与塑胶卡条,并在底座下端面设置对应的对接卡槽与内卡槽,通过转动反光锥调整角度,可利用对接卡条与塑胶卡条来连接堆叠的反光锥,并保障反光锥堆叠后的稳定性,以便于集中移动与运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路工程用反光锥,包括第一底座(1),所述第一底座(1)上方依次设置有第二底座(2)、第三底座(3)以及第四底座(4),所述第一底座(1)、第二底座(2)、第三底座(3)、第四底座(4)上端面均设置有椎体(5),所述椎体(5)外圈中部位置设置有反光贴(6),所述椎体(5)顶部设置有塑胶提手(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1)与第三底座(3)上端面前后端位置、第二底座(2)与第四底座(4)上端面两侧位置均设置有对接卡条(8),所述对接卡条(8)顶部设置有塑胶卡条(9),所述第一底座(1)与第三底座(3)下端面两侧位置、第二底座(2)与第四底座(4)下端面前后端位置均设置有对接卡槽(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工程用反光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1)、第二底座(2)、第三底座(3)、第四底座(4)均通过熔接与椎体(5)固定,所述椎体(5)与塑胶提手(7)为一体组成的构件,所述第一底座(1)、第二底座(2)、第三底座(3)以及第四底座(4)底部均设置有底孔(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工程用反光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1)、第二底座(2)、第三底座(3)以及第四底座(4)上端面边角位置处均设置有通孔(10),所述通孔(10)两侧内壁之间设置有固定条(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工程用反光锥,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卡槽(13)的长、宽与对接卡条(8)的长、宽相等,所述对接卡槽(13)底部对应塑胶卡条(9)设置有内卡槽(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公路工程用反光锥,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卡条(8)外侧端面两侧位置均设置有加强块(12),所述加强块(12)与对接卡条(8)为一体组成的构件,且加强块(12)底部通过熔接分别与第一底座(1)、第二底座(2)、第三底座(3)以及第四底座(4)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公路工程用反光锥,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卡槽(13)外侧内壁对应加强块(12)设置有限位孔(1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工程用反光锥,包括第一底座(1),所述第一底座(1)上方依次设置有第二底座(2)、第三底座(3)以及第四底座(4),所述第一底座(1)、第二底座(2)、第三底座(3)、第四底座(4)上端面均设置有椎体(5),所述椎体(5)外圈中部位置设置有反光贴(6),所述椎体(5)顶部设置有塑胶提手(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1)与第三底座(3)上端面前后端位置、第二底座(2)与第四底座(4)上端面两侧位置均设置有对接卡条(8),所述对接卡条(8)顶部设置有塑胶卡条(9),所述第一底座(1)与第三底座(3)下端面两侧位置、第二底座(2)与第四底座(4)下端面前后端位置均设置有对接卡槽(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工程用反光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1)、第二底座(2)、第三底座(3)、第四底座(4)均通过熔接与椎体(5)固定,所述椎体(5)与塑胶提手(7)为一体组成的构件,所述第一底座(1)、第二底座(2)、第三底座(3)以及第四底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鹏张婷董贝贝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滨州市公路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