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挂防撞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7013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40
本技术提供一种底挂防撞机构,连接于车体上,所述底挂防撞机构包括悬架、底挂设备架及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用于连接车体,所述底挂设备架用于固定底挂设备,所述悬架的一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机构,所述悬架与所述底挂设备架之间设置晃动机构,以使所述底挂设备架晃动。通过设置可晃动的结构,增加了所述底挂防撞机构的灵活度,当底挂设备撞到地面障碍物时使所述晃动机构向车辆行进的反方向发生晃动,使所述底挂设备架发生抬升和翻转,从而可以实现底挂设备自主过坎,防止设备撞坏,同时通过拆卸连接的方式,可实现底挂防撞机构的快速拆装,提高便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底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底挂防撞机构


技术介绍

1、车辆外部搭载某些专业设备进行作业时,设备的安装方式包括拖车式和底挂式。底挂式与拖车式相比,避障能力较强,转弯、倒车便捷,作业效率高。

2、如今车载探地雷达在进行探测作业时,为保证检测高效,一般采用底挂式,将探地雷达悬挂在车辆底部的结构上,通过车辆底挂机构保持在有效的工作位置。工作位置由探地雷达本身的参数决定,但为了保证检测精度,探地雷达一般需要与地面保持较近的距离,例如保持50mm距离。然而离地50mm的位置容易受到减速带、障碍物及车体本身颠簸的影响。

3、探地雷达被固定连接于车辆底挂机构时,若遇到高度大于50mm的障碍物,探地雷达会与障碍物相撞,造成损坏。由于雷达设备造价高昂,设备损坏会给探测作业带来重大损失,此外,相撞时探地雷达自身难以越过障碍物,会对行车状态产生负面影响。对于可人工调整设备高度的车辆底挂机构,虽然可以完成设备过坎,但针对不同道路状况进行人工调整高度的过程耗费了人力,降低了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挂防撞机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底挂设备难以自行越过障碍物,导致设备受撞击损坏或降低作业效率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底挂防撞机构,连接于车体上,所述底挂防撞机构包括悬架、底挂设备架及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用于连接车体,所述底挂设备架用于固定底挂设备,所述悬架的一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机构,所述悬架与所述底挂设备架之间设置晃动机构,当底挂设备受到障碍物撞击时,所述晃动机构向车辆行进的反方向摆动,以带动所述底挂设备架发生抬升和翻转。

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所述晃动机构,增加了所述底挂防撞机构的灵活度,行车过程中,当所述底挂设备受到地面障碍物撞击时,带动所述晃动机构向车辆行进的反方向摆动,带动所述底挂设备架发生抬升和小幅度的翻转,从而实现过坎,过坎后所述底挂设备随重力下降,回到正常工作位置,继续进行作业。

5、进一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承重支架及固定管,所述承重支架的一面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所述承重支架背向所述车体的一面连接所述固定管。

6、更进一步,所述承重支架上设置若干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贯穿所述承重支架,所述固定管相对的侧壁上均设置若干个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的位置对应。

7、更进一步,所述悬架包括固定部、第一悬挂板、第二悬挂板及过渡部,所述固定部拆卸连接所述固定管,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固定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过渡部,所述过渡部上设置所述第一悬挂板及所述第二悬挂板,所述第一悬挂板与所述第二悬挂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悬挂板与所述第二悬挂板之间设置第一定位轴及第一转轴,所述第一定位轴位于所述第一悬挂板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端,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一悬挂板靠近所述固定部的一端,所述晃动机构包括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底挂设备架上。

8、更进一步,所述固定管相对的侧壁上均设置第三固定孔,所述固定部相对的侧壁上均设置第四固定孔,所述固定部部分插接于所述固定管内,所述第三固定孔与所述第四固定孔的位置对应。

9、更进一步,所述底挂设备架包括第一底挂板、第二底挂板及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所述第一底挂板及所述第二底挂板,所述第一底挂板与所述第二底挂板相对设置,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所述底挂设备,所述第一底挂板与所述第二底挂板之间固定连接第二定位轴,所述第一底挂板与所述第二底挂板之间活动连接第二转轴,所述连接臂朝向所述底挂设备架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上。

10、更进一步,所述晃动机构还包括绳带,所述绳带的一端套接于所述第一定位轴上,所述绳带的另一端套接于所述第二定位轴上。

11、再进一步,所述绳带上设置紧绳器,所述紧绳器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定位轴与所述第二定位轴之间的距离。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挂防撞机构,连接于车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挂防撞机构包括悬架、底挂设备架及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用于连接车体,所述底挂设备架用于固定底挂设备,所述悬架的一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机构,所述悬架与所述底挂设备架之间设置晃动机构,当底挂设备受到障碍物撞击时,所述晃动机构向车辆行进的反方向摆动,以带动所述底挂设备架发生抬升和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挂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承重支架及固定管,所述承重支架的一面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所述承重支架背向所述车体的一面连接所述固定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挂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支架上设置若干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贯穿所述承重支架,所述固定管相对的侧壁上均设置若干个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的位置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挂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包括固定部、第一悬挂板、第二悬挂板及过渡部,所述固定部拆卸连接所述固定管,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固定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过渡部,所述过渡部上设置所述第一悬挂板及所述第二悬挂板,所述第一悬挂板与所述第二悬挂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悬挂板与所述第二悬挂板之间设置第一定位轴及第一转轴,所述第一定位轴位于所述第一悬挂板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端,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一悬挂板靠近所述固定部的一端,所述晃动机构包括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底挂设备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挂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相对的侧壁上均设置第三固定孔,所述固定部相对的侧壁上均设置第四固定孔,所述固定部部分插接于所述固定管内,所述第三固定孔与所述第四固定孔的位置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挂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挂设备架包括第一底挂板、第二底挂板及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所述第一底挂板及所述第二底挂板,所述第一底挂板与所述第二底挂板相对设置,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所述底挂设备,所述第一底挂板与所述第二底挂板之间固定连接第二定位轴,所述第一底挂板与所述第二底挂板之间活动连接第二转轴,所述连接臂朝向所述底挂设备架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挂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晃动机构还包括绳带,所述绳带的一端套接于所述第一定位轴上,所述绳带的另一端套接于所述第二定位轴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底挂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绳带上设置紧绳器,所述紧绳器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定位轴与所述第二定位轴之间的距离。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挂防撞机构,连接于车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挂防撞机构包括悬架、底挂设备架及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用于连接车体,所述底挂设备架用于固定底挂设备,所述悬架的一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机构,所述悬架与所述底挂设备架之间设置晃动机构,当底挂设备受到障碍物撞击时,所述晃动机构向车辆行进的反方向摆动,以带动所述底挂设备架发生抬升和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挂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承重支架及固定管,所述承重支架的一面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所述承重支架背向所述车体的一面连接所述固定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挂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支架上设置若干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贯穿所述承重支架,所述固定管相对的侧壁上均设置若干个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的位置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挂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包括固定部、第一悬挂板、第二悬挂板及过渡部,所述固定部拆卸连接所述固定管,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固定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过渡部,所述过渡部上设置所述第一悬挂板及所述第二悬挂板,所述第一悬挂板与所述第二悬挂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悬挂板与所述第二悬挂板之间设置第一定位轴及第一转轴,所述第一定位轴位于所述第一悬挂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友东刘存宾徐文平周国华罗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江铃汽车集团改装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