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宁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结合电池包液冷板及空冷的复合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6791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3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结合电池包液冷板及空冷的复合冷却结构,包括液冷组件,包覆在所述电池包本体上,用于对所述电池包进行液体降温,所述液冷组件一端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液冷组件另一端设置有密封组件;风冷组件,设置在所述电池包本体上,用于对所述电池包本体进行风冷降温;连接组件,位于相邻两所述液冷组件之间,所述连接组件用于替换相邻两所述液冷组件之间的所述密封组件,以使相邻两所述液冷组件连通。本技术实现了冷板与电芯的接触面积大,液冷与空冷同时为电芯的六个面同时降温,并且流道的设计实现了对电池包进行包裹以及多组电池包冷却系统的结合,大大提高了整体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包冷却,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结合电池包液冷板及空冷的复合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1、电池包通常由多个单体电池组成,由于单体电池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为保证电池包的性能与运行过程的安全性,并且延长电池寿命,因此,电池包的散热系统就显得极为重要。

2、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导入效率,提高导入效率通常都有一下几种方式:

3、1.提高冷板与电芯的接触面积;

4、2.提高冷板与电芯之间界面的导热效率;

5、3.调整流道设计,提高流体自身的换热效果;

6、4.不同的冷板布置方案。

7、冷板的材料大多选用的是铝合金,但是铜的导热效果更好,但是成本较高,所以不是主流方向。而且液冷板大多都为单模组的结构,无法进行连接,且冷却方式单一,换热效率。

8、因此,亟需一种可结合电池包液冷板及空冷的复合冷却结构,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结合电池包液冷板及空冷的复合冷却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实现冷板与电芯的接触面积大,液冷与空冷同时为电芯的六个面同时降温,并且流道的设计实现了对电池包进行包裹以及多组电池包冷却系统的结合,大大提高了整体的换热效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包括:

3、液冷组件,包覆在电池包本体上,用于对所述电池包本体进行液体降温;

4、所述液冷组件包括顶板、底板和两侧板,所述顶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池包本体顶端,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池包本体底端,两所述侧板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池包本体两侧壁上,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两端分别与两所述侧板固定连通,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一端分别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另一端设置有密封组件;

5、风冷组件,设置在所述电池包本体上,用于对所述电池包本体进行风冷降温。

6、优选的,所述顶板的所述进液口处沿轴向等间距开设有若干进液通道,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和两所述侧板内均开设有流通通道,相邻两所述流通通道之间固定连通,所述顶板内的所述流通通道与所述进液通道固定连通,所述底板内的所述流通通道与所述出液口固定连通。

7、优选的,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封闭板和第二封闭板,所述第一封闭板和所述第二封闭板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远离所述进液通道的一端,所述第一封闭板和所述第二封闭板分别用于对所述顶板和顶端底板内的所述流通通道进行密封。

8、优选的,所述风冷组件包括第一风冷板和第二风冷板,所述第一风冷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池包本体前侧,所述第二风冷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池包本体后侧,所述第一风冷板和所述第二风冷板上分别沿轴向等间距开设有若干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分别于所述电池包本体对应设置。

9、一种电池包液冷板连接结优选的,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位于两所述电池包本体之间用于对相邻两所述电池包本体进行连接;

10、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替换所述第一封闭板以实现相邻两所述顶板的固定连通,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替换所述第二封闭板以实现相邻两所述底板的固定连通。

11、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通道和若干所述第二连接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与所述进液通道相适配。

12、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通道,两所述第三连接通道分别与相邻两所述底板上的所述流通通道和所述出液口相适配。

13、一种可结合式电池包液冷板及空冷的复合冷却结优选的,包括若干所述电池包本体,相邻两所述电池包本体上的所述顶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通,相邻两所述电池包本体上的底板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通。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技术效果:

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结合电池包液冷板及空冷的复合冷却结构,液冷组件实现了对电池包本体的液冷降温,风冷组件实现了对电池包本体的风冷降温,通过液冷降温和风冷降温的结合实现了对电池板本体六面的同时降温,提高了降温效率,密封组件实现单组电池包本体上液冷组件的液冷降温,连接组件用于替换密封组件实现相邻两液冷组件的连通,从而实现单模组电池包的冷却系统变为可结合式的冷却系统。本申请实现了冷板与电芯的接触面积大,液冷与空冷同时为电芯的六个面同时降温,并且流道的设计实现了对电池包进行包裹以及多组电池包冷却系统的结合,大大提高了整体的换热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液冷板及空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包液冷板及空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的所述进液口处沿轴向等间距开设有若干进液通道(4),所述顶板(1)、所述底板(2)和两所述侧板(3)内均开设有流通通道(5),相邻两所述流通通道(5)之间固定连通,所述顶板(1)内的所述流通通道(5)与所述进液通道(4)固定连通,所述底板(2)内的所述流通通道(5)与所述出液口固定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包液冷板及空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封闭板(6)和第二封闭板(7),所述第一封闭板(6)和所述第二封闭板(7)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顶板(1)和所述底板(2)远离所述进液通道(4)的一端,所述第一封闭板(6)和所述第二封闭板(7)分别用于对所述顶板(1)和顶端底板(2)内的所述流通通道(5)进行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包液冷板及空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组件包括第一风冷板(8)和第二风冷板(9),所述第一风冷板(8)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池包本体前侧,所述第二风冷板(9)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池包本体后侧,所述第一风冷板(8)和所述第二风冷板(9)上分别沿轴向等间距开设有若干进风口(10)和出风口(11),所述进风口(10)和所述出风口(11)分别于所述电池包本体对应设置。

5.一种电池包液冷板连接结构,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包液冷板及空冷结构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位于两所述电池包本体之间用于对相邻两所述电池包本体进行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池包液冷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2)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通道(14)和若干第二连接通道(15),所述第二连接通道(15)与所述进液通道(4)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池包液冷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13)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通道(16),两所述第三连接通道(16)分别与相邻两所述底板(2)上的所述流通通道(5)和所述出液口相适配。

8.一种可结合电池包液冷板及空冷的复合冷却结构,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池包液冷板连接结构的复合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所述电池包本体,相邻两所述电池包本体上的所述顶板(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12)固定连通,相邻两所述电池包本体上的底板(2)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13)固定连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液冷板及空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包液冷板及空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的所述进液口处沿轴向等间距开设有若干进液通道(4),所述顶板(1)、所述底板(2)和两所述侧板(3)内均开设有流通通道(5),相邻两所述流通通道(5)之间固定连通,所述顶板(1)内的所述流通通道(5)与所述进液通道(4)固定连通,所述底板(2)内的所述流通通道(5)与所述出液口固定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包液冷板及空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封闭板(6)和第二封闭板(7),所述第一封闭板(6)和所述第二封闭板(7)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顶板(1)和所述底板(2)远离所述进液通道(4)的一端,所述第一封闭板(6)和所述第二封闭板(7)分别用于对所述顶板(1)和顶端底板(2)内的所述流通通道(5)进行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包液冷板及空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组件包括第一风冷板(8)和第二风冷板(9),所述第一风冷板(8)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池包本体前侧,所述第二风冷板(9)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池包本体后侧,所述第一风冷板(8)和所述第二风冷板(9)上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志杰吴傲天段刚刚罗文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