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驱动电机的冷却系统以及驱动电机技术方案_技高网

驱动电机的冷却系统以及驱动电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16630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38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驱动电机的冷却系统以及驱动电机,属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轴齿喷油组件以及密封油环,所述轴齿喷油组件位于所述电机壳内,且所述轴齿喷油组件为空心结构,所述轴齿喷油组件具有进油口、出油口和多个轴齿喷油孔,所述多个轴齿喷油孔分别与所述轴齿部件的各个待冷却的部件一一对应布置,所述密封油环位于所述电机壳内,且与所述定转子部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密封油环与所述电机壳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腔,所述密封油环具有多个定子喷油孔,所述定子喷油孔与所述环形腔连通,所述环形腔与所述出油口连通。本公开可以提高驱动电机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属于电动汽车,特别涉及一种驱动电机的冷却系统以及驱动电机


技术介绍

1、目前,纯电动汽车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其市场占比越来越大。当前市场主流的纯电动汽车一般都是以电机、减速器和电机控制单元三个系统为核心,再集成车载充电器、高压配电盒、直流/直流转换器等系统作为驱动动力源。纯电动汽车的驱动总成在运行时,驱动电机会产生较多的热量,所以,需要及时对驱动电机进行散热。

2、相关技术中,驱动电机的散热一般通常采用水冷或者油冷方式。其中,油冷方式一般都是在电机的外壳内部布置管道,管道内部具有油液,管道上设置喷油孔,通过喷油孔向定子的外壁喷油以降温。同时,将转子轴设置为空心轴,并在转子轴的外壁上也设置喷油孔,转子轴的内部也具有油液,同样通过喷油孔向转子喷油,以降低转子的温度。

3、然而,以上方式对电机进行冷却时,由于需要在定子外布置管道,这样就会整个驱动电机的体积增大,导致其不好布置。同时,由于需要将转子轴设置为空心轴,这样就会增加转子轴的加工精度,增加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电机的冷却系统以及驱动电机,可以提高驱动电机的冷却效果。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电机的冷却系统,所述驱动电机包括电机壳、轴齿部件以及定转子部件,所述轴齿部件位于所述电机壳内,且与所述电机壳活动连接,所述定转子部件位于所述电机壳内,且与所述轴齿部件连接,所述定转子部件与电机壳连接;所述冷却系统包括轴齿喷油组件以及密封油环,所述轴齿喷油组件位于所述电机壳内,所述轴齿喷油组件具有进油口、出油口和多个轴齿喷油孔,所述多个轴齿喷油孔分别与所述轴齿部件的各个待冷却的部件一一对应布置,所述轴齿喷油孔用于将所述进油口输入的油液喷向所述轴齿部件中对应的所述待冷却的部件上;所述密封油环位于所述电机壳内,且与所述定转子部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密封油环与所述电机壳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腔,所述密封油环具有多个定子喷油孔,所述定子喷油孔与所述环形腔连通,所述环形腔与所述出油口连通,所述定子喷油孔用于将由所述出油口输入至所述环形腔内的油液喷向所述定转子部件。

3、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密封油环包括环体和两个外凸缘,所述两个外凸缘分别位于所述环体的两端,且均与所述环体连接,所述定子喷油孔位于所述环体中;所述两个外凸缘中的一个与所述电机壳密封卡接,所述环体与所述定转子部件的一端相抵接,所述两个外凸缘、所述环体与所述电机壳形成所述环形腔。

4、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密封油环为两个,两个所述密封油环分别位于所述定转子部件的轴线方向的两端;对于每个所述密封油环,所述密封油环中靠近另一个所述密封油环的所述外凸缘上具有多个流通槽,所述流通槽沿着所述密封油环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流通槽与所述环形腔连通;所述定转子部件中的定子朝向所述电机壳的外表面具有多个定子沟槽,所述多个定子沟槽与所述密封油环上的流通槽一一对应,且所述定子沟槽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流通槽连通。

5、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轴齿部件包括转子轴、第一轴承、电机轴、第三轴承以及第五轴承,所述第一轴承连接在所述转子轴的第一端外,所述转子轴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定转子部件连接,所述电机轴传动与所述转子轴平行且与所述转子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三轴承连接在所述电机轴的第一端外,所述第五轴承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第一端外,所述输出轴传动连接在所述电机轴远离所述转子轴的一侧;所述轴齿喷油组件包括第一导油件,所述第一导油件位于所述转子轴以及所述电机轴的同一端处,所述第一导油件的内部具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端为所述进油口,所述轴齿喷油孔中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导油件上,且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轴齿喷油孔中的第一部分分别与所述转子轴、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电机轴、所述第三轴承和所述第五轴承一一对应布置。

6、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轴齿喷油孔中的第一部分包括转子轴喷油孔、第一轴承喷油孔、电机轴油孔、第三轴承喷油孔和第五轴承喷油孔;所述转子轴喷油孔在所述转子轴的轴向上对准所述转子轴第一端的端部,所述第一轴承喷油孔在所述第一轴承的轴向上对准所述第一轴承朝向所述第一导油件的一侧,所述电机轴油孔在所述电机轴的轴向上对准所述电机轴的第一端的端部,所述第三轴承喷油孔在所述第三轴承的轴向上对准所述第三轴承朝向所述第一导油件的一侧,所述第五轴承喷油孔在所述第五轴承的轴向上对准所述第五轴承朝向所述第一导油件的一侧。

7、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轴齿部件还包括第一齿轮副、第四轴承、第二齿轮副以及第六轴承,所述第一齿轮副连接在所述转子轴与所述电机轴之间,所述第四轴承连接在所述转子轴的第二端外,所述第二齿轮副连接在所述电机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所述第六轴承连接在所述输出轴的第二端外;所述轴齿喷油组件还包括第二导油件,所述第二导油件位于所述转子轴以及所述电机轴的同一侧,所述第二导油件的内部具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端为所述出油口,所述轴齿喷油孔中的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导油件上,且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轴齿喷油孔中的第二部分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副、所述第四轴承、所述第二齿轮副以及所述第六轴承一一对应布置。

8、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轴齿喷油孔中的第二部分包括第一齿轮副喷油孔、所述第二齿轮副喷油孔、所述第四轴承喷油孔和所述第六轴承喷油孔;所述第一齿轮副喷油孔在垂直于所述转子轴的轴线的方向上对准所述第一齿轮副的侧壁,所述第二齿轮副喷油孔在垂直于所述转子轴的轴线的方向上对准所述第二齿轮副的侧壁;所述第四轴承喷油孔在垂直于所述转子轴的轴线的方向上对准所述第四轴承的侧壁,所述第六轴承喷油孔垂直于所述转子轴的轴线的方向上对准第六轴承的侧壁。

9、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导油件为板件结构,所述第二导油件为管件。

10、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机油泵和机油收集器;所述机油泵的出口与所述轴齿喷油组件的进油口连通,所述机油泵位于所述电机壳外,且与所述电机壳连接;所述机油收集器位于所述电机壳的底部内,所述机油收集器的出口与所述机油泵的进口连通。

11、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还提供一种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包括以上所述的冷却系统。

1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3、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机的冷却系统在对驱动电机进行冷却时,由于该冷却系统包括轴齿喷油组件以及密封油环,且轴齿喷油组件位于电机壳内,且具有多个轴齿喷油孔,轴齿喷油孔用于将进油口输入的油液喷向轴齿部件中对应的待冷却的部件上,这样便可通过轴齿喷油孔分别向轴齿部件的多个不同待冷却部件进行冷却,避免将转子轴设置为空心轴,而大大降低成本。

14、并且,由于密封油环与电机壳之间形成环形腔,密封油环的内壁具有多个定子喷油孔,定子喷油孔与环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电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包括电机壳(100)、轴齿部件(200)以及定转子部件(300),所述轴齿部件(200)位于所述电机壳(100)内,且与所述电机壳(100)活动连接,所述定转子部件(300)位于所述电机壳(100)内,且与所述轴齿部件(200)连接,所述定转子部件(300)与电机壳(10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油环(3)包括环体(31)和两个外凸缘(32),所述两个外凸缘(32)分别位于所述环体(31)的两端,且均与所述环体(31)连接,所述定子喷油孔(301)位于所述环体(31)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油环(3)为两个,两个所述密封油环(3)分别位于所述定转子部件(300)的轴线方向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齿部件(200)包括转子轴(201)、第一轴承(202)、电机轴(203)、第三轴承(204)以及第五轴承(205),所述第一轴承(202)连接在所述转子轴(201)的第一端外,所述转子轴(201)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定转子部件(300)连接,所述电机轴(203)与所述转子轴(201)平行且与所述转子轴(201)传动连接,所述第三轴承(204)连接在所述电机轴(203)的第一端外,所述第五轴承(205)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第一端外,所述输出轴传动连接在所述电机轴(203)远离所述转子轴(201)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齿喷油孔(10)中的第一部分包括转子轴喷油孔(1011)、第一轴承喷油孔(1012)、电机轴油孔(1013)、第三轴承喷油孔(1014)和第五轴承喷油孔(101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齿部件(200)还包括第一齿轮副(206)、第四轴承(207)、第二齿轮副(208)以及第六轴承(209),所述第一齿轮副(206)连接在所述转子轴(201)与所述电机轴(203)之间,所述第四轴承(207)连接在所述转子轴(201)的第二端外,所述第二齿轮副(208)连接在所述电机轴(203)与所述输出轴之间,所述第六轴承(209)连接在所述输出轴的第二端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齿喷油孔(10)中的第二部分包括第一齿轮副喷油孔(1021)、所述第二齿轮副喷油孔(1022)、所述第四轴承喷油孔(1023)和所述第六轴承喷油孔(102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油件(11)为板件结构,所述第二导油件(12)为管件。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机油泵(5)和机油收集器(6);

10.一种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电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包括电机壳(100)、轴齿部件(200)以及定转子部件(300),所述轴齿部件(200)位于所述电机壳(100)内,且与所述电机壳(100)活动连接,所述定转子部件(300)位于所述电机壳(100)内,且与所述轴齿部件(200)连接,所述定转子部件(300)与电机壳(10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油环(3)包括环体(31)和两个外凸缘(32),所述两个外凸缘(32)分别位于所述环体(31)的两端,且均与所述环体(31)连接,所述定子喷油孔(301)位于所述环体(31)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油环(3)为两个,两个所述密封油环(3)分别位于所述定转子部件(300)的轴线方向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齿部件(200)包括转子轴(201)、第一轴承(202)、电机轴(203)、第三轴承(204)以及第五轴承(205),所述第一轴承(202)连接在所述转子轴(201)的第一端外,所述转子轴(201)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定转子部件(300)连接,所述电机轴(203)与所述转子轴(201)平行且与所述转子轴(201)传动连接,所述第三轴承(204)连接在所述电机轴(203)的第一端外,所述第五轴承(205)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第一端外,所述输出轴传动连接在所述电机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子明曹超兰州朱博铖张杏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