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三峡大学专利>正文

考虑EV协调充电及需求响应的多微网系统优化调度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16113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35
考虑EV协调充电及需求响应的多微网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包括步骤:构建电动汽车负荷接入和离开微网时间模型、时隙划分模型;在建立的电动汽车负荷接入和离开微网时间模型和时隙划分模型基础上,引入动态紧迫性指标,建立以负荷峰谷差最小为目标的电动汽车协调充电模型;建立冷负荷、热负荷模型;在建立的冷、热负荷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冷热负荷需求响应,采用电动汽车协调充电模型得到的电负荷,建立以多微网利益最大为目标的主从博弈模型;在含电能交互和冷热负荷需求响应的多微网综合能源系统中,考虑电动汽车协调充电,基于建立的主从博弈模型进行优化求解。本发明专利技术大大降低了负荷的峰谷差,有效降低了微网高峰时的用电压力,使EV更好的接入微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具体涉及一种考虑ev协调充电及需求响应的多微网系统优化调度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发展清洁、高效、经济的能源供应方式以及如何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成为了能源领域的重点。综合能源系统通过发挥不同的能源互补特性,对能源的产生、输送、分配、转化、以及存储消费环节进行有机协调与优化后使多类异质能流耦合转换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是未来能源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综合能源系统的发展,在同一配电区域往往存在多个园区微网综合能源系统,形成多微网系统。

2、当多微电网mmg中各个微网存在电力交互时,会对微网的规划运行及微网中设备出力产生较大的影响。电动汽车ev作为微网中的新型负荷,有着极大的应用潜力。电动汽车ev消耗电能,污染物排放几乎为零,是生态友好型汽车。因此,电动汽车ev为发展更清洁的交通系统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并为可持续交通发展提供了巨大潜力。同时,电动汽车ev可以更容易地融入智能交通系统,增强智能交通服务。然而,电动汽车ev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除了技术挑战外,管理和业务问题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考虑EV协调充电及需求响应的多微网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考虑EV协调充电及需求响应的多微网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电动汽车负荷接入和离开微网时间模型中,EV接入和离开微网的时间服从正态分布,具体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考虑EV协调充电及需求响应的多微网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时隙划分模型中,在EV调度过程中,将一天24小时分为96个时隙,每个时隙的长度为15分钟;当EV在某时隙中间时间点接入微网时,充电行为可安排在下一个整数时隙之后,并且当EV在某个时隙的中间时间点与微网断开...

【技术特征摘要】

1.考虑ev协调充电及需求响应的多微网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考虑ev协调充电及需求响应的多微网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电动汽车负荷接入和离开微网时间模型中,ev接入和离开微网的时间服从正态分布,具体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考虑ev协调充电及需求响应的多微网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时隙划分模型中,在ev调度过程中,将一天24小时分为96个时隙,每个时隙的长度为15分钟;当ev在某时隙中间时间点接入微网时,充电行为可安排在下一个整数时隙之后,并且当ev在某个时隙的中间时间点与微网断开时,ev只能在上一个整数时隙结束前被调度;则每辆电动汽车接入微网时隙如式(3)所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考虑ev协调充电及需求响应的多微网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定义ev接入微网时的剩余时隙数,如式(5)所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考虑ev协调充电及需求响应的多微网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引入动态紧迫性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艳春高雅张涛王凌云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